使用者:Sylvia71222/心得感想

出自 淡水維基館
< 使用者:Sylvia71222
於 2016年10月31日 (一) 00:44 由 Sylvia71222 (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新頁面: ==演講:清代淡北的汀州移民與林本源家族== :*演講者:淡江大學歷史系 曾令毅教授 :*演講時間:2016/10/17(一) :*演講地點:淡江大學文學館L522會議...)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演講:清代淡北的汀州移民與林本源家族[編輯]

  • 演講者:淡江大學歷史系 曾令毅教授
  • 演講時間:2016/10/17(一)
  • 演講地點:淡江大學文學館L522會議室
  • 會後心得:
  很榮幸能夠參加此次演講,這一次的主題為"清代淡北的汀州移民與林本源家族",講師為歷史系的老師-曾令毅老師,其實剛開始學姐告訴我們要去這場演講時,我完全不明白"汀州"與"林本源"這兩個主題與淡水維基館有什麼關係,因此對於演講非常期待也很好奇,聽完演講後,我對兩方的故事以及當時整個淡水地區的發展有基本的了解。演講主題的大綱,可分為三個重點,第一是淡北新莊地區的分類械鬥,第二是械鬥為淡水與三芝的汀州移民帶來的影響,第三則是淡北地區的經濟開發與林本源。首先,老師解釋當時的淡北指的是新竹以北,叫做"淡水廳",此外也解釋了淡水河流域的腹地,腹地遠比我想像中還要廣大,深入至新莊、泰山、五股等地。
  1720年間,康熙末年,汀州胡焯猷開始在台北的開墾,而且其開墾的區域涵蓋淡水河南岸平原流域,他在乾隆十七年 (1752年) 捐地興建五股西雲寺,地點在觀音山麓,供奉觀世音菩薩,1760年又在新莊街建關帝廟,由於他算是當時的大地主,因此胡家對於鄞山寺產的投資與經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鄞山寺的興建是汀州人的興盛時間,亦稱汀州會館,是臺北地區的汀州人於道光二年(1822年)合資創建,主祀神明為定光古佛,是汀州客家人的祖籍神信仰,老師表示這其中有個風水傳說故事,在寺廟後方有兩口相通的井,寺廟前則是有一個半月形狀的水池,使整座寺廟鳥瞰地勢看起來像隻青蛙,也有著蛤蟆池的帶財一說,當時有各地械鬥紛爭,泉州人想要破這個穴,滅汀州人威風,因此使用爆竹釣青蛙的方法破壞風水,我們現今在當地觀察這兩個井,其中有一口井水是混濁的另一個是清澈的(釣破青蛙眼睛),果真,汀州人最後沒落了,沒想到風水也能為歷史知識帶來有趣的故事~漳州林本源家族接收墾號,在同治年初到淡水河口區域發展,經濟產物以樟腦和茶葉為主,後在道光年間林本源由新莊遷移至板橋經營樟腦事業,林本源家族經營樟腦與茶葉的生意,又掌握了其中關鍵:炭(相思樹枝取代木炭燃燒),並在當時的淡水地區種植一種特殊植物纖維,作為製作宣紙的材料,樟腦、茶葉、宣紙的進出口生意支撐整個林本源家族,使得林本源家族壯大勢力,甚至還延伸出現今的華南銀行。
  老師在演講中並沒有著重在這些移民的種族身分,演講結束後我在網路上搜尋有關汀州、泉州、漳州移民當時來台的歷史知識,高中課本上主要提及漳泉械鬥,但並沒有提到所謂的"汀州人",更沒有詳細解釋移民順序的先來後到,聽完演講才發現,原來不只是有很多淡水的歷史我還不知道,還有更多連歷史課本沒有收錄的內容,當時的我還以為那就是台灣史的全部,身為客家人的一份子,令我訝異的是台灣的客家族群不僅分布在苗栗,早期台北地區才是客家移民首先落腳之地,爾後因為械鬥等等因素才遷移至淡水廳以南的苗栗等地區,不難發現台灣的客家族群其實是處於遷移中或混雜狀態,宗教信仰是移民的心靈寄託,寺廟則是凝聚心力之處,兩者在移民拓墾台灣的歷史過程與在地化過程中扮演著關鍵性角色,其中更有著不可思議的風水傳說,為歷史增添神秘色彩。想不到在淡水維基館實習、聽演講,還能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歷史觀點,也能了解客家人當初的遷移經過,希望之後會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