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肇政

出自 淡水維基館
於 2016年10月3日 (一) 00:28 由 DILS Han (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新頁面: {{導覽條1|人物}} ==人物簡介==   '''鍾肇政'''(1925年1月20日-),其筆名有'''九龍、鍾正、趙震、路加、路家''',籍貫為臺灣桃園。 ==經...)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人物

人物簡介

  鍾肇政(1925年1月20日-),其筆名有九龍、鍾正、趙震、路加、路家,籍貫為臺灣桃園。

經歷

  • 彰化青年師範學校畢業,臺灣大學中文系肄業。
  • 曾任教師、《民眾日報》副刊主編、臺灣文藝雜誌社社長、東吳大學東方語文學系兼任講師、總統府資政、為臺灣筆會會長、臺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理事長、臺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董事長,1957年曾發起《文友通訊》(1957年4月~1958年9月)。
  • 現專事寫作,並為寶島客家廣播電臺董事長。

文學風格

  鍾肇政的創作文類以小說為主,兼及論述、散文、傳記。鍾肇政創作數十年來,著作等身,1961年發表《濁流三部曲》,為開啟臺灣「大河小說」創作的第一人。他的長篇小說,可分為兩大系列,一是以《濁流三部曲》為代表的自傳體小說,以終戰前夕一個知識青年的成長,反映了整個時代、社會蛻變的軌跡;一是以《臺灣人三部曲》為代表的歷史素材小說,呈現五十年淪日史的真正面目,另外,寫霧社事件的《馬黑坡風雲》、《高山組曲》,也可歸屬此一系列。他的短篇小說則顯現了勇於接受新事物、不斷成長的特色,彭瑞金曾做深入分析:「《殘照》、《輪迴》時期的鍾肇政短篇,對生命的奧祕,對人際的悲歡離合,對人心靈深處隱晦的情欲愛恨,多所窺探。」「從〈中元的構圖〉到〈白翎鷥之歌〉,作家悲天憫人的胸懷不但逐層展露出來,而且漸深漸廣,作家的心靈人格在這裡完成。」1957年發起的《文友通訊》,為戰後第一份作家聯誼性的通訊媒介。1965年編選《本省籍作家作品選集》及《臺灣省青年作家叢書》,具有其文學史價值。另有翻譯日本文學及日據時代臺灣作家等作品多部。

特殊事蹟

  • 曾獲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臺灣文學獎、教育部小說創作獎、嘉新新聞獎基金會小說創作獎、吳三連文學獎、國家文藝獎、二等景星勳章、總統文化獎百合獎、二等卿雲勳章、首屆客家終身貢獻獎等獎項。

參考資料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