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子坑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名稱簡介
貴子坑過去為主要礦源之一,所以曾被瓷土業者大量開採,導致地表破壞以及溪流凌亂,四處皆為礦渣,被當地居民稱為「鬼子坑」,因覺得名稱不雅,後改稱「貴子坑」。
地質景觀
約形成於3,000萬年前至2,400萬年前,有著台北區最古老的地層的五指山層,其蘊含豐富的黏土礦,為製作陶瓷的原料,因此北投自日據時期即成為重要的陶瓷業聚集地。民國83年設立貴子坑水土保持教學園區,設有水土保持教室及多項休閒設施。在貴子坑水土保持教學園區北側的山壁,可清楚觀察臺灣造山運動史的地質構造景觀。
景點介紹
貴子坑水土保持園區
臺北市政府自民國69年起陸續進行貴子坑溪與水磨坑溪的整治工程,目的為維護當地自然生態與水土保護,防止淤積溪谷中之泥沙流淤下游平地,並設置「貴子坑水土保持教學園區」。 若水土保持觀摩人數達20人以上可向建設局申請志工解說,解說包括地質地形、水土保持和人文歷史等課程,迄今已發展9套環境教育課程。
貴子坑親山步道
步道入口位於水土保持園區旁邊,四周綠樹環繞,氣溫涼爽,頂端有觀景涼亭能一覽台北市風景,全程走完步道約一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