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裕排骨飯

出自 淡水維基館
於 2014年2月26日 (三) 16:18 由 Caramel (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飲食

簡介

  義裕排骨的前身,是早在日治時期即由第一代創立的「許榮發號」,從早期的柑仔店、冰果室,直到現在的排骨店。

  現在店裡還掛著日治時期日本學生來柑仔店買東西的照片,來這兒吃碗排骨飯,還能透過牆上的老照片緬懷老淡水歷史。

  第三代傳人陳德芳說,阿嬤陳張森女士原本經營柑仔店,隨著平價購物商店林立,柑仔店漸漸沒落,才想到或許可以用阿嬤的好手藝,試試改賣排骨。

  阿嬤的排骨是一家人從小吃到大的好味道,從自家餐桌變成公開販售,排骨美味連美食家舒國治也曾在雜誌專欄中撰文推薦。1983年臺灣建築業黑暗期來臨,原本擔任建設公司財務副理的陳德芳,回到淡水接手店面,希望用阿嬤的好味道,延續老店的新生命。經過多次的試驗和改良,義裕排骨正式開賣。

  老闆強調,關鍵是要選擇50、60年代的醬油膏,才能留住原味。和一般裹著厚厚炸粉充場面的豬排不同,純手工製作,堅持現點現炸的義裕排骨,只有紮實的肉,不帶一絲粉味。每天由老闆負責切肉去骨,大女兒陳琦瀅負責用肉槌拍打讓肉質更鬆軟、更容易吸收醬汁,滷和醃肉的部份則由老闆娘負責,須冷藏泡製2天才算大功告成。

  年輕的第四代傳人陳琦瀅接手老店的經營,她想延續老店的精神,讓已經捧場幾十年的老顧客,安心享用不變的排骨滋味。目前已關店。

交通地圖

讀取地圖中...


命名

  義裕排骨名字來自於第二代陳老闆,意指,做生意要有道義,義裕創宏業的理念。

「去骨」堅持

  「去骨」是義裕排骨的另一項堅持,也許有人覺得「排骨沒有骨頭就不是排骨了!」老闆解釋,其實「排骨」二字就是要把排骨排除掉,雖然費工,但去了骨的排骨肉更方便客人食用。

參考資料

  • 淡水學用語辭典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