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Felisa

出自 淡水維基館
於 2022年9月28日 (三) 15:44 由 Felisa (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自我介紹

我是詩婷
就讀淡江大學

  • 興趣
  1. 閱讀
  2. 看電影

心得感想

期初心得

  • 關於自己

當初經由指考進來淡江資圖,其實多少有著運氣的成分在,畢竟指考分發跟抽籤說到底也是蠻相似的,所以當初進來時內心其實並不清楚資圖系在做什麼,只不過是因為一直以來都非常喜歡看書,所以將和圖書館有關的系所也加進志願表而已。一開始對這個系所滿懷憧憬,非常好奇資圖在做什麼,對於圖書館的業務只停留於最表層的借書還書而已。對離家念書有著五顏六色的想像,也私以為離開高中會有著新的開始,能夠拋下過去懦弱的自己,重新用嶄新的態度面對生活,所以對於跑到淡江念書這件事是滿懷期待的。 剛開學的生活充滿驚喜,畢竟是第一次自己到外地生活這麼長一段時間,以前的生活模式現在通通都要改變,也不會再有人盯著要自己去念書,念書變成一件自動自發的事,而沒有研究過課程地圖的我在看到有電子計算機程式寫作、圖書館學統計這樣的課程時扎扎實實的下了一大跳,看來是徹底的忘了資訊與圖書館前面的資訊了,也不是很明白為何圖書館需要統計。
在兵荒馬亂的開學周結束後,接下來面對的是各式各樣的課程。學習過程中最受衝擊的大概是參考資源與服務與資訊素養,尤其是資訊素養,因為組員的關係堪稱大一的夢魘。參考資源與服務的講義中英文占了不少的部分,這對英文不好的學生來說難度直接躍升好幾個等級,而期末報告的書目則是令人焦頭爛額,單是要選出符合老師要求的題目就困難重重,前前後後改了好幾次題目,好不容易才決定適合的題目。下學期則是需要根據抽到的科系做出符合該科系的資源示意圖,透過和其他科系的老師一起製作讓我們對該科系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對於圖書館的資源利用也更有心得。
大二的時候開始接觸一些程式相關的課程,像是html或php等,雖然剛開始的時候總會感到措手不及,但接觸久了也漸漸摸清楚方法,也更加了解如何在網路上找到自己要的解答,對大三的資料庫概論也更有幫助。資料庫概論可以說是大三很重要的一堂課,我們透過以前打的基礎,架設自己的關聯式網站,裡面要包含不同的功能。
而大三有一堂選修課也令人印象深刻,醫學資訊服務這堂課讓我們對實證醫學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也引發了對實證醫學相關的興趣,進一步衍伸出暑假想去醫學圖書館實習的想法。在這堂課中我們重新練習了學校訂購的資料庫的使用方式,對於題意理解也有了更進一步的學習,老師在課堂中也不吝於給我們鼓勵,讓學生們對於課程更有興趣。在大三這學年有一堂必修是要去附近的中小學圖書館進行實習,我們的組別是說故事組,要藉由演戲將繪本內容傳達給鄧公國小的小朋友們,在這段期間內我們學到了很多,像是編寫劇本、表演藝術、製作海報等技巧。除了說故事組外,還有課後樂讀組、圖書組、維基組以及報導組,每組都有各自的課題要面對,最後也都交出了不錯的成績。
在大三升大四的暑假,有一堂選修課需要到校外進行實習,有同學選擇到企業,也有同學會到各地的圖書館實習。因為地利之便優先將簡歷投往成大圖書館,在分組的志願序上以醫學分館當作第一志願,很高興能夠獲得這個實習的機會,也有機會更進一步認識醫學圖書館相關的業務。在成大圖書館醫學分館的四個禮拜裡面,我們嘗試了很多以前沒有相關經驗的事,像是重新規劃展區,架設出更適合該主題的網站、重新練習PubMed的使用方式、櫃檯區App下載服務設計、參考櫃台實習等,每個都是很寶貴的經驗。像是櫃檯區APP下載服務設計,我們重新設計了好幾遍,也提出各種不同樣式的設計和館員溝通,我們也學到如何透過Line和其他人做出高效率又沒有誤會的溝通,像是加上圖片作為輔助,或是條列說明,這些都是非常好的經驗,而練習使用PowerPoint進行排版也非常有趣,雖然要花上不少時間。又像是參考櫃台實習,我們跟著館員學習如何幫忙讀者解決問題,這其中又有哪一些事情需要額外注意、哪裡能找到有幫助的教材或是資源等等,一直到現在才終於對參考館員的工作有更深切的認知。也很感謝提出讓我們到參考櫃台實習的館員,因為只有親身體驗過後才能明白我們在學習的是什麼,而我們現在學的這些課程又有什麼用,這些經驗對我們未來選擇出路都是很好的參考。
我們也見識到了成大學生在學習方面的效率和精神,或許是因為在醫學院的緣故吧,館內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或是醫生、訪客,每個都非常認真在閱讀或查找資料,和覺生紀念圖書館的讀者習慣似乎又不太一樣呢。
現在正要面臨大四的學習生活,對於未來感到迷茫是肯定的,所以希望透過各方嘗試來讓情況在掌握之中,所以這學年和同學一起接下了大三實習維基組的助教,希望能透過在這一年的經驗摸索出未來的方向,也期待能在這段期間培養出新的技能和做事方法、能夠在將來勇於面對全新的挑戰,相信這些一定都會對未來很有幫助的。之前選擇的組別是說故事組,之所以沒有去面試維基組是因為害怕會有寫程式的部份,而本身對程式也絕對稱不上擅長,甚至有點困擾,所以對於兜兜轉轉最後來到維基組這件事感到非常驚訝。而在上完第一堂課後稍微放下了擔憂的心情,因為維基組會用到的程式語言的部分並不太多,而且語法也可以稱做簡單易懂,畢竟維基的語法一開始就是面向所有人,不論是否有程式語言相關背景都能夠輕鬆運用的程度,所以規則必然部會過於艱深。但在這之後,反而開始擔心其他的部分,像是最重要的內容,要放在維基館的內容首先必須要是正確的,所以需要再三查證以確保不會出現令人尷尬的錯誤。再來是文筆的部分,需要讓讀者能夠快速地看懂該條目所要表達的意思,這都是需要磨練的技巧,畢竟維基是為了解決問題、傳播知識而建立的,如果看不懂可以算是功虧一簣了吧。


  • 維基館

信成老師建立了淡水維基館以及大馬華人維基館,這兩個維基館是以當地的風俗民情還有文化古蹟當作主旨,藉由維基館的編纂讓更多人知道這兩塊土地上發生的事。維基館以地方記憶,數位共筆為主軸,透過註冊的使用者,將對土地的記憶傳承下去,維基百科一直以來為人所稱道的莫過於此,只要有興趣的使用者都可以進行註冊並進行編寫,雖然能夠有更多人共同編寫固然是好事,但這也導致了一些問題。
維基百科一直都是大家在使用網路時的好幫手,透過各地的編寫者合力建構出這樣一個完整的網路百科全書,能夠快速又有效率地找出可能需要研究很久文獻才能知道的答案,然而建構出這樣方便系統的是容易被竄改的內容,以前曾有不少藝人或名人的維基條目在遭遇醜聞的時候遭到使用者的惡意修改,雖然維基百科具有能回復到任何一個時段的編輯的功能,但不可否認,這對於當事人的名譽已經產生一定程度的損害。
而共筆的精神在於能夠看見不同角度的觀點,不同的人對事情都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職業、社會角色也都有自己的想法,這固然是個無法取代的優點,但如果同一領域的條目都由同一人所編輯,那反而使閱聽者的視野過於狹隘了,所以將條目建細,讓更多使用者能夠共同編輯,勢必能增加閱聽者的見聞廣度,也能多方面佐證資訊的正確性。
而維基百科雖然方便,但他的正確性也一直是大家討論的話題。因為它的高效率的特性,所以大家在突然間需要使用時並不會特意去額外查證資訊的真實性。既然如此,那麼把關資訊來源的就非共筆者莫屬了,唯有謹慎對待即將發布的資訊的真實性,才能讓閱聽者接收到相對正確的資訊。而閱聽者也需要具備基礎的資訊素養,以免在資訊的茫茫大海中迷失方向,被不懷好意之人給用錯誤的資訊愚弄。
在編寫維基館時,應盡量避免只看片面的文章或資料就判斷他是否符合史實,尤其是網路文章,因為在網路上發布文章的門檻實在太低了,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情況下發表他想發表的文章,所以其中的謬誤如果沒有仔細查證有時候是很難發現的。既然如此,事先做好功課當然非常重要,而學習如何調查、研究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像是田野調查,就算是人文社會科學還蠻常見的一個研究方法。田野調查(英語:field research),又稱田野研究(英語:field study)或田野工作(英語:fieldwork),在漢語裡另有野外調查、實地考察等稱,為對於描述原始資料蒐集的概括術語,其所應用的領域包括民俗學、考古學、生物學、生態學、環境科學、地理學、地質學、地形學、地球物理學、古生物學、人類學、語言學、哲學、建築學、及社會學等自然或社會科學領域。與其他在實驗室准控制狀態下環境的研究相比,田野調查主要於野外實地進行。尤其像是淡水維基館以及大馬華人維基館都是以地方人文古蹟為主的百科,親身到現場調查相較於單純的閱讀文獻來說更或許能夠更貼近當地的風俗民情,也能夠有更深刻的體悟。
維基組在上學期的課程中遇到在海事博物館有個基淡雙城四百年VR展,是以VR結合紅毛城以及基隆聖薩爾瓦多城的模型來讓觀眾身歷其境,而這次在學姊的指導下我們也嘗試使用了VR來體驗。在VR裡,會看見透過空拍機攝錄的淡水河風光,也可以在熱氣球上觀覽城外的風景,這些都是根據史料的結合來重建這樣逼真的模型,讓觀眾可以一窺古城絕美的風光。而使用VR雖然剛開始會不適應這麼快的移動速度,甚至有的人會出現頭暈等症狀,但在城中繞個幾圈後很快就能適應良好。也有人認為如果在VR中增設夜晚、黃昏等情境,或許會使廠景更有帶入感,讓觀眾更能切身體會存在於過去的城池的四季風華。
地方記憶,數位共筆。淡水維基館是一個數位人文共筆平台,期望透過社群協作方式,一同探索淡水河流域(包括淡水河、基隆河、新店溪、大漢溪)之週邊地區(涵蓋淡水、基隆、雙北、桃園、宜蘭、新竹等),四百年來的發展脈絡。包括:歷史文化、地景地貌、古蹟建築、城鄉聚落、風土民情、生活點滴 ... 等, 並協助淡水學、臺北學、地方學和臺灣史之教學研究與歷史普及。
大馬華人維基館是一個數位人文共筆平台,期望透過社群協作方式,一同探索馬來西亞華人文化,包括:人物事蹟、歷史典故、古蹟建築、華文教育、宗教信仰、文學藝術、城鄉聚落、風土民情、族群融合 ... 等。同時也可藉此培育了解馬來西亞之人才,做為進一步探索東南亞之起點。
數位人文學 (英語:Digital humanities, DH),又稱數字人文,是電腦運算或資訊科技與人文學的交叉學科。可被定義為以合作、跨學科與電腦運算等新方法來進行人文學的研究、教學、出版等學術工作。數位人文學將數位工具與方法帶進人文學中,並認為印刷書不再是知識生產與傳布的主要媒體。


  • 對自我的期許

這是第一次接下如此重要的責任,和維基組的同學一起在淡水維基館及大馬華人維基館中成長,我相信這會是一份寶貴的經驗的。
雖然之前並不是在維基組實習,對維基組的實習內容和運作方式都不是很了解,但透過這次機會,能夠學習到維基館相關的指令、排版和寫作方法,都讓我感到非常期待,希望在這次的課程中能夠學到新的技能、更認識我們待了快四年的淡水,透過和同學們在課堂上的討論,能夠有更進一步的啟發。
我們問過上一屆的維基組同學,帶領他們的助教非常認真,總是準備豐富的教材以及在會議中指正他們的錯誤,也會規畫不同的課程活動讓他們去嘗試嶄新的內容,雖然這讓我們有了參考的對象,但也因此擔心若是做不好該怎麼辦。當然每個人都是從沒有經驗宛若白紙的情況開始,可是在前輩是如此優秀的情況下很難不拿自身去和他做比較,尤其在我們並不熟悉維基組的運作方式的情況下,所以我們希望透過和老師以及學姊之間的溝通來讓我們更能明白這個實習課程我們需要進行哪些協助,以及能夠替學弟妹們做些什麼。坦白說,對於這次接下這個重責大任內心還是感到非常焦慮,畢竟助教和學生的責任不可同日而言語,更不用說還需要帶班實習,遠超過我一般對助教的認知及責任範疇,尤其在我們還不清楚需要帶領學弟妹學習怎麼樣的課程內容的情況下。或許這都是因為我們沒有和老師有良好的溝通,才導致現在這種尷尬的情況,或許應該從條列出所有有疑問的點,逐項和老師核對,以確認我們對於課程的未來構想是一致的,才不至於出現兩邊有巨大歧異卻沒有人及時發現,最後鬧出尷尬的場面。
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我們要重新面對對我們來說已經結束的大三實習課程,甚至還是不同組別的課程內容,也需要在和學弟妹們一起學習的過程中努力超前進度,才能在學弟妹們遇到困難時給予幫助。同時也要思考接下來輪到我們帶領學弟妹時,我們究竟想要帶給學弟妹們怎樣的課程,我們想和他們最終得到什麼樣的成果,這都是我們今後的課題。現在由衷的希望未來一切都會成為我們的養分,助我們在前往未來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能夠看見我們期望看見的沿途風光。


期末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