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孔子廟"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行 1: | 行 1: | ||
− | == | + | ==歷史== |
− | === | + | ===孔廟起源=== |
− | |||
− | = | ||
魯哀公十六年、西元前479年,孔子七十三歲病逝,孔子過逝後第二年,魯哀公便下令將其故居改建為廟,供奉其生前用過之衣冠、琴、車、書冊,山東曲阜的孔廟更是歷史上第一間孔廟。<br> | 魯哀公十六年、西元前479年,孔子七十三歲病逝,孔子過逝後第二年,魯哀公便下令將其故居改建為廟,供奉其生前用過之衣冠、琴、車、書冊,山東曲阜的孔廟更是歷史上第一間孔廟。<br> | ||
漢武帝罷黜諸子百家,獨尊儒術,孔子儒家思想被納入政治核心,成為中國政治、學術思想主流,此後孔廟一再修繕擴建,歷朝仿效。<br> | 漢武帝罷黜諸子百家,獨尊儒術,孔子儒家思想被納入政治核心,成為中國政治、學術思想主流,此後孔廟一再修繕擴建,歷朝仿效。<br> | ||
− | ==台北孔子廟== | + | ===台北孔子廟=== |
肇始於清光緒年間,1880動工建造文武廟,1884年完工,兩座廟皆座北朝南,文廟在左,武廟在右,此即是臺北府孔廟。<br> | 肇始於清光緒年間,1880動工建造文武廟,1884年完工,兩座廟皆座北朝南,文廟在左,武廟在右,此即是臺北府孔廟。<br> | ||
在劉銘傳任臺灣巡撫時,每年均如期舉行盛大祭典,為臺北讀書人之盛事。日劇初年,抗日義軍峰起,日軍進駐臺北孔廟,至聖先師及先賢牌位多被損毀,禮器與樂器亦遺失,建築物逐漸遭到荒廢,而祭孔典禮也停止了。後日人為建立日語學校,乃拆除孔廟,並利用其址建造第一高等女學校。<br> | 在劉銘傳任臺灣巡撫時,每年均如期舉行盛大祭典,為臺北讀書人之盛事。日劇初年,抗日義軍峰起,日軍進駐臺北孔廟,至聖先師及先賢牌位多被損毀,禮器與樂器亦遺失,建築物逐漸遭到荒廢,而祭孔典禮也停止了。後日人為建立日語學校,乃拆除孔廟,並利用其址建造第一高等女學校。<br> |
於 2025年1月4日 (六) 14:58 的修訂
目錄
[隱藏]歷史
孔廟起源
魯哀公十六年、西元前479年,孔子七十三歲病逝,孔子過逝後第二年,魯哀公便下令將其故居改建為廟,供奉其生前用過之衣冠、琴、車、書冊,山東曲阜的孔廟更是歷史上第一間孔廟。
漢武帝罷黜諸子百家,獨尊儒術,孔子儒家思想被納入政治核心,成為中國政治、學術思想主流,此後孔廟一再修繕擴建,歷朝仿效。
台北孔子廟
肇始於清光緒年間,1880動工建造文武廟,1884年完工,兩座廟皆座北朝南,文廟在左,武廟在右,此即是臺北府孔廟。
在劉銘傳任臺灣巡撫時,每年均如期舉行盛大祭典,為臺北讀書人之盛事。日劇初年,抗日義軍峰起,日軍進駐臺北孔廟,至聖先師及先賢牌位多被損毀,禮器與樂器亦遺失,建築物逐漸遭到荒廢,而祭孔典禮也停止了。後日人為建立日語學校,乃拆除孔廟,並利用其址建造第一高等女學校。
民國14年,地方士紳群集永樂町(今迪化街)名中醫葉鍊金宅聚會,在座詩人陳培根即稱「如建於大龍峒,願捐獻私地」,當日即決定重建孔廟,設立「臺北聖廟建設籌備處」,泉州名匠王益順,他的設計頗為眾人賞識,便聘請他擔任臺北孔廟的總工程師,擔任設計與建造的工作。
後因捐款頓挫,財政拮据,工程終止達5年之久。民國24年(1935年,昭和9年),士紳黃贊鈞及辜顯榮等人倡議復工,招聘工匠續建。啟用數年後,因二次世界大戰,日本人勒令廢止中國古式的祭典,禮樂改用日式靖國神社之神樂,不久之後,民國34年臺灣即光復,民國35年,官民為了恢復孔誕祭典。
位置
讀取地圖中...
Leaflet | © OpenStreetMap contributors
- 地址:103台北市大同區大龍街275號
象徵
- 孔廟為中國儒家文化
建築介紹
- 文廟在左,武廟在右
- 典型的閩南式建築
萬仞宮牆
大成殿
崇聖祠
紀念碑
- 共有三座
- 創建臺北市孔廟碑
- 創建臺北市孔廟明倫堂記
- 弘揚聖道維護孔廟碑記
明倫堂
- 出自《孟子》:「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學則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倫也。」
- 孔廟前二期興建時,因經費不足,沒有建明倫堂
- 臺灣光復後,臺北地方紳耆等共同發起樂捐,在孔廟右側建立3層樓之明倫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