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賓館"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石獅子、抱鼓石)
(石獅子、抱鼓石)
行 54: 行 54:
  
 
====石獅子、抱鼓石====
 
====石獅子、抱鼓石====
賓館後側庭園露臺兩側的一對[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F%B3%E7%8B%AE%E5%AD%90 石獅子]與涼亭旁的石橋橋端的[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8A%B1%E9%BC%93%E7%9F%B3 抱鼓石],來自1900年被拆除的[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F%B0%E5%8C%97%E5%A4%A9%E5%90%8E%E5%AE%AE 臺北天后宮],而[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8A%B1%E9%BC%93%E7%9F%B3 抱鼓石]曾宜度懸在[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7%BA%E5%8C%97%E5%BA%9C%E5%9F%8E%E5%8C%97%E9%96%80 臺北城北門]門匾「[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7%BA%E5%8C%97%E5%BA%9C%E5%9F%8E%E5%8C%97%E9%96%80 巖疆鎖鑰]」。[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5%92%E7%8E%89%E6%BA%90%E5%A4%AA%E9%83%8E 兒玉源太郎]總督興建[[臺灣總督官邸]]時刻意搬到日式庭院,成為八角亭的礎石。
+
賓館後側庭園露臺兩側的一對[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F%B3%E7%8B%AE%E5%AD%90 石獅子]與涼亭旁的石橋橋端的[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8A%B1%E9%BC%93%E7%9F%B3 抱鼓石],來自1900年被拆除的[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F%B0%E5%8C%97%E5%A4%A9%E5%90%8E%E5%AE%AE 臺北天后宮],而[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8A%B1%E9%BC%93%E7%9F%B3 抱鼓石]曾宜度懸在[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7%BA%E5%8C%97%E5%BA%9C%E5%9F%8E%E5%8C%97%E9%96%80 臺北城北門]門匾「[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7%BA%E5%8C%97%E5%BA%9C%E5%9F%8E%E5%8C%97%E9%96%80 巖疆鎖鑰]」。[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5%92%E7%8E%89%E6%BA%90%E5%A4%AA%E9%83%8E 兒玉源太郎]總督興建[http://tamsui.dils.tku.edu.tw/wiki/index.php/%E8%87%BA%E5%8C%97%E8%B3%93%E9%A4%A8#.E7.9F.B3.E7.8D.85.E5.AD.90.E3.80.81.E6.8A.B1.E9.BC.93.E7.9F.B3 臺灣總督官邸]時刻意搬到日式庭院,成為八角亭的礎石。
  
 
====女賓客室====
 
====女賓客室====

於 2024年11月7日 (四) 20:00 的修訂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景點

簡介

歷史背景

早期背景

日治時期

戰後時期

現今

建築風格

臺灣自西元 1895 年起歷經長達 50 年之日治時期,這時期亦承接了日本國內當時崇尚西洋文明之思潮,故臺灣上流階級之建築物,亦喜歡採用導入西式設計風格之「和洋併置式」或「和洋折衷式」建築,洋館以巴洛克風格呈現,和館是日式風格建築。賓館裡面有兩處庭園,一座為歐式庭園,巴洛克風格的噴水池,週邊花圃以幾何配置方式呈現,展現濃濃的西洋花園風格,而另一邊的和風庭園,以水池為中心點,沿襲當時日本國內時興之設計風格,偏好借景式庭園,搭配涼亭、石橋、草皮等造景,充分符合日式庭園的風格特色。這樣揉合兩種風格的獨特性,為臺北賓館增添了更多魅力。 臺北賓館包括許多建築風格,建造過程大致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含有文藝復興式的建築風格,也包括木屋架貼石板瓦、左右不對稱、外廊道等設計。後來改建及擴建,產生了第二階段。第二階段是在臺北賓館被使用了十年之後,其中木屋架的設計幾乎都被白蟻蛀壞,加上賓館的使用空間也已經不夠使用,所以才進行了此第二階段的修復、改建及擴建。 第二階段的臺北賓館,大致上就是現今的模樣。主要修改及擴建的內容包括將原有的木屋架改為當時相當罕見的鋼骨構造,以及增設車寄空間和陽台,另外還有三樓的擴建。除此之外也新增了許多巴洛克式的建築風格來做裝飾,如花葉及泥塑等。而負責第二階段改建的建築師就是總督府內的森山松之助

巴洛克式噴泉

噴泉

噴泉為巴洛克式

馬薩式屋頂、希臘山牆、牛眼窗、老虎窗

屋頂

森山松之助臺灣總督官邸的屋頂改成19世紀法國建築流行的「馬薩式屋頂」(又稱複折式屋頂),陽台立柱由單柱改成雙柱,並引入希臘山牆、羅馬列柱與仿巴洛克風格的華麗雕式,以強調第二代臺灣總督官邸的氣派。一旁會用石瓦作成魚鱗狀或六角狀,正中間會有一個老虎窗,旁邊還有幾個圓形的牛眼窗,主要作用是利於通風,防止白蟻。

車寄

車寄

大門入口處可以看到在第二階段改建時所增設的「車寄」,相當於現今的屋簷,其主要的功能就是為了讓賓客下車時能夠暫時停留,避免賓客受到日曬雨淋。

柱式

在二樓的外圍有五對柱子,是愛奧尼克式(又稱羊角柱)的柱頭配上凹槽柱身設計,巧妙地將兩種風格混合在一起卻不失美感。二樓「廣間」、大廳之柱式與二樓外圍同樣使用愛奧尼克式,與賓館外部不同的是,內部柱子的柱頭在2002年整修時,為了彰顯臺北賓館之價值而貼上金箔,館內使用的金箔數量多達80萬片。柱子上的裝飾多為葡萄等水果,代表台灣的物產豐饒,更深層的含意為「農業臺灣、工業日本」。

涼場

涼場、旋轉樓梯

類似現今的露天陽台,是臺北賓館最高的觀望處。除了能遮陽外,主要功能是讓總督能以最佳的位置,觀賞閱兵大典。二樓東側,因當時裕仁皇太子來臺時,要求站上更高樓層以跟民眾揮手,所以臨時從軍艦上拆下來的旋梯,可通往三樓的露天陽台「涼場」。

拱圈

拱圈的運用,在古羅馬時期就已發展成熟,一直是西方建築的重要特徵,傳到東方之後,更成為早期洋樓建築必備的元素。拱圈是一種高明的結構技巧,在未使用鋼筋水泥的時代,開口上部的重量必須有效的傳遞至柱子,否則會成為結構的弱點,精確的拱圈施工可以達到這個目的。

洗石子

臺北賓館外牆的修復以去漆、洗石子修復,以傳統工法恢復洋館舊有風貌。洗石子一般做為牆面外裝,將細石、石粉、水泥均勻混淆,加水抹上牆面,等表面稍為乾燥後,用水霧噴掉表層的水泥,讓石子露出來。缺點是乾溼不好控制,流下的水泥很容易堵塞水管。

外部走廊

使用英國維多利亞式地面透心磚,臺北賓館的透心磚是一併入爐燒製,由內到外皆為同一顏色,且不會因時間磨損而改變顏色。

內庭

日本庭園源於中國,傳統日本庭園以自然風景為臨摹對象,最大特色就是採用曲線及非對稱之造景樣式;而歐式庭園中,除了近代英國庭園開始採行自然風景式設計手法外,一般歐式庭園基本上採用左右對稱及幾何造型之樣式。 一般最常見之日式庭園有「池泉庭園」、「枯山水庭園」及「茶庭」等三大類。而在臺灣之日式庭園中,最常見的即為「池泉庭園」,這類庭園還因為賞玩方式不同可再細分成兩類,其一為可到庭園水池周邊散步賞玩的「池泉回遊式庭園」,如:臺北賓館後方附屬之大型日式庭園,即屬此類回遊式庭園;另一則是在建築之房間內或走廊上觀賞之「池泉鑑賞式庭園」,金瓜石太子賓館之庭園偏向此類鑑賞式庭園。

石獅子、抱鼓石

賓館後側庭園露臺兩側的一對石獅子與涼亭旁的石橋橋端的抱鼓石,來自1900年被拆除的臺北天后宮,而抱鼓石曾宜度懸在臺北城北門門匾「巖疆鎖鑰」。兒玉源太郎總督興建臺灣總督官邸時刻意搬到日式庭院,成為八角亭的礎石。

女賓客室

當時歐美日本上層社會的慣例,女主人接待女賓的地方,木地板四種不同木頭拼花而成。

大客廳

皇室貴族的訪客被接待的地方,東、西二側門楣各有一灰泥雕塑的梅花鹿頭,響應「工業日本、農業台灣」口號,採用台灣特色水果蔬菜及梅花鹿作為題材。

壁爐

館內擁17座壁爐,每個壁爐分為:大理石爐框、鑄鐵的爐身、英國進口的維多利亞彩繪磁磚、爐上的鏡子、壁爐前的前擋。由於當時臺灣東部的大理石還未開發,因此壁爐使用的大理石都是從歐洲進口。第二居間的的爐身兩邊有四個凹槽,作用是為了放保溫瓶。壁爐前的前擋因為是木製的,大多已損毀,臺北賓館內只剩兩個。

收藏品雕刻裝飾櫃

現場收藏品雕刻裝飾櫃四面,各刻有富士山、巖島神社、神橋、渡月橋象徵日本的山海景緻,櫃子內層繪了78個不同的飛禽圖案。

彩繪玻璃

從大正時期留到現在,利用銅線描繪圖案的輪廓,再將玻璃一片片鑲嵌上去。

拍攝日期:2024-10-12 拍攝地點:台北市中正區 攝影者:薛語珍

庭院

臺北賓館有前庭與內庭兩處庭園。前庭是西洋式的庭園,內庭則為日式庭園,完工於1910年,兩者在台灣庭園文化上均有重要價值。

前庭(南向)

為前庭西式建物群的附屬空間,為法國式對稱幾何庭園,設有一巴洛克式噴泉。

內庭(北向)

內庭是日本式迴遊式庭園(又稱築山式),而整修完成之和式屋庭園,則是為數寄屋(類似茶屋式茶亭)的規劃設計,為臺灣第一個日本式庭園,更是20 世紀初日本國外所建造日本庭園保存狀態良好的最古事例。 其規模比前庭大上不少,臺北賓館內庭講究「四相神獸」格局,左青龍(東方)會有流瀧式水流,右白虎基本是會有較平的礫石路,北玄武是三座山,而南朱雀會是草坪等較平之地,從平地看「山」應該是池泉迴遊式庭園的整體空間架構,即是完整的築山形式,並仿古代蓬萊仙島傳說,中央建造一「心」字池,而心的第一點就是涼亭的所在。 庭園內精心栽種了來自台灣各處的植物,也有石燈籠、石橋與涼亭等造景。 日本庭園也會著重在「真、行、草」三種形式的探究,臺北賓館日式庭園主要保以「草」的形式表現,部份使用「行」的形式表現,「草」是自然「真」是較嚴謹,而「行」剛好介於自然與嚴謹之間。
















洋館

一樓

空間配置

入口處的天花板裝飾著日治時期代表日本皇室的十六瓣八重表菊,現已由16片改為19片。
進到玄關後,會看到廣間,廣間以一個十字形的走道把一樓空間分為東、西兩側與南、北兩角。
東側多是接待外賓的場域。走進入口室後會經過副官室,再被引導到接應室。會客室曾是日治時期總督的辦公室,用於接見重要國賓。
該會客室的裝潢典雅,通道拱門上的中華民國梅花國徽原為十六瓣八重表菊
內部壁爐兩側掛有書法作品「日新無疆」與「美意延年」,由藝術家董陽孜行草所寫。室內擺設的沙發椅,以代表著尊貴雅致的黃色做為此空間的主色調,地板上鋪設純手工編織的羊毛地毯,大量使用金、紫兩種顏色,具有高貴威權的貴族氣息,展現出大國風範。
西側的宴會廳原本用於招待賓客、舉辦宴會,有直通北側戶外庭園的階梯,可將接待與社交的活動,延伸到北側廣大的庭園空間。此地見證過兩段重要歷史,第一段為1923年日本裕仁皇太子訪台時,曾在此舉行大型晚宴,宴請過臺灣的總督府官員以及地方士紳。第二段為1952年中日和約簽訂。現在則作為國家宴客的重要地,目前可使用此地的五人分別為總統副總統秘書長外交部長行政院長,開放民眾參觀時則作為展示廳,放映介紹臺北賓館歷史的影片。

建築與裝潢細節

臺北賓館一號主階梯
拍攝日期:2024-10-12
拍攝地點:臺北賓館
所有人:吳睿芸
攝影者:吳睿芸

Alt text
CC-BY-SA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以相同方式分享
大廳裝飾極為精緻,天花板的線腳、灰泥雕塑,以及水晶吊燈都經過精心設計。
地上的地磚由英國進口的「維多利亞式地磚」鋪設,這種地磚為透心磚,其特色為從外表到內部皆為同一色,不會經過磨損而變色,能長時間保有原來的顏色。
整體以檜木作為牆壁的主要裝飾,牆面為漆喰壁,內部無磚為鐵絲網,由珊瑚石燒成的生石灰,再加上水、麻的纖維和海藻類提煉出來的黏結劑一層一層糊上去,其優點為耐風雨、防火性能好,修復時由日本國寶級匠師小松七郎傳授此技術。
愛奧尼亞柱式的柱子和牆壁上則貼有金箔,整座建築內部總計使用了80多萬片。

階梯與燈具

一樓至二樓階梯覆蓋著紅地毯,地毯下為水泥材質,而未被地毯覆蓋的兩側則是大理石。
目前的燈具、座椅皆為仿製品,僅有一樓通往二樓樓梯間上方的水晶吊燈為真品,該盞吊燈從1899年留存至今,其有將近200年的歷史。














二樓

和館

為典型日式建築。不同於洋館具備接待皇族、商談政事、接待賓客等各種功能,和館空間配置僅有起居室、寢室等生活空間,及隨從和僕役的房間,僅作為總督日常生活起居的住所。 之所以在洋館之外另建和館,是因為洋館除了用來接待用於日本皇族來台時居住,而初期臺灣總督為軍職,與皇族同住在一棟屋內並不合宜,因此另建和館,做為總督起居生活空間,其後的武官及文職總督皆居住於此,共經歷了16任臺灣總督。 和館建築風格雖不如洋館的華麗,和館做為總督的每日公餘休息居住的「住家」,由品質絕佳木材建造,採用榫柳等工藝,完全沒有使用金屬等其他建材,仍然體現了當時的工藝水準。而為了在此居住的主人,和館的空間設計使起居室面對庭園的「心」字池,坐在室內便可一覽日式庭園的全景。 從功能上來看,和館與主樓洋館以一座木造廊道相通,從和館穿過狹長的廊道,可以直通主樓西廂宴會廳,方便總督在工作結束後返家更衣,以晚宴服裝接待賓客。宴會廳後方也留有副官、秘書及僕役使用的樓梯及通道。

現況

官邸的運用

電影/電視劇/MV取景

活動

每月僅開放民眾參觀1-2日

  • 導覽解說時間:

時間為8:30~11:30、13:00~15:00,每半小時導覽1次,於入口處附近大樹下集合

  • 簡介影片播放時間:

時間為09:00~15:00,每半小時播放1次,播放地點位於一樓西側展示廳

21世紀曾款待的外賓

交通資訊

  • 大眾運輸
捷運:台北轉運站→前往台北車站→搭乘紅線捷運往大安站班車→於臺大醫院站下車後由二號出口步行前往約3~5分鐘。
公車:最近的公車站牌臺大醫院或仁愛中山路口
  • 自行開車
國道一號至五股交流道出口下交流道→朝泰山/新莊前進→於新五路二段右轉→靠左上到匝道→走台1線→在忠孝橋(台北火車站)微靠左行→於公園路右轉即可抵達。
  • 10048台北市中正區凱達格蘭大道1號
讀取地圖中...
Leaflet | © OpenStreetMap contributors


參考資源

相關頁面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