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街" 修訂間的差異
(→參考資料) |
|||
行 11: | 行 11: | ||
乾隆 5 年(1740)[[龍山寺]]創建後形成龍山寺街,現 12 號公園預定地本是一口池,大正 12 年(1923)填平,又 3 年[[龍山寺]]大修竣工。此時[[廣州街]]甫全線取直,[[龍山寺]]周遭攤販群聚而成鬧市。龍山寺街東接大眾廟口街,至[[剝皮寮]]因清代有水師駐紮而稱福地街。再往東,[[廣州街]]取直前走的路稱萬安街,今編入昆明街 289 巷。龍山國中校址最早為軍隊營盤埔,俗稱協臺,明治 32 年(1899),日警買下兵勇所築的海山館府、金山館府充作警官練習所,戰復後由中央警官學校接收,警校遷走才成目前的國中用地。 | 乾隆 5 年(1740)[[龍山寺]]創建後形成龍山寺街,現 12 號公園預定地本是一口池,大正 12 年(1923)填平,又 3 年[[龍山寺]]大修竣工。此時[[廣州街]]甫全線取直,[[龍山寺]]周遭攤販群聚而成鬧市。龍山寺街東接大眾廟口街,至[[剝皮寮]]因清代有水師駐紮而稱福地街。再往東,[[廣州街]]取直前走的路稱萬安街,今編入昆明街 289 巷。龍山國中校址最早為軍隊營盤埔,俗稱協臺,明治 32 年(1899),日警買下兵勇所築的海山館府、金山館府充作警官練習所,戰復後由中央警官學校接收,警校遷走才成目前的國中用地。 | ||
− | == | + | ==資料來源== |
*[https://www-ws.gov.taipei/Download.ashx?u=LzAwMS9VcGxvYWQvMzE5L3JlbGZpbGUvMC85NTE4Ny8xM2ZmNGViYy0wOTY2LTQyNzctODdlZC03OWQwOTRlMDAyMTkucGRm&n=KOeyvuewoeeJiCnokKzoj6%2fljYDoqowucGRm&icon=..pdf 萬華區志] | *[https://www-ws.gov.taipei/Download.ashx?u=LzAwMS9VcGxvYWQvMzE5L3JlbGZpbGUvMC85NTE4Ny8xM2ZmNGViYy0wOTY2LTQyNzctODdlZC03OWQwOTRlMDAyMTkucGRm&n=KOeyvuewoeeJiCnokKzoj6%2fljYDoqowucGRm&icon=..pdf 萬華區志] | ||
於 2020年7月30日 (四) 13:26 的最新修訂
史略[編輯]
廣州街原為數條彎斜的古街,直到街庄改制町名,才取直打通,搖身為一條大街。近河岸的路段因位於學海書院側邊,稱書院邊街或義學邊街,書院後方原為墓地,大正 8 年(1919)遷走土墳,設立龍山公學校,即今龍山國小。校旁至梧州街是福建省興化縣頭北人聚落,遂稱「頭北厝」。
對街的 253 巷內有一座嘉慶年間創廟的啟天宮,本是地方聞人黃祿祈佑料館水運順暢於宅內奉祀媽祖,因膜拜者眾便獻出作公廟,俗稱料館媽祖廟,日治時期曾為樟腦專賣的儲存倉庫。黃家同時在料館口建大宅,爾後捐作黃氏宗祠「種德堂」,現有部份空間利用為幼稚園。
梧州街至華西街的這一段,同治 9 年(1870)設有公辦的育嬰堂,收容棄嬰、孤兒、清寒子弟,形成育嬰堂邊街又稱養生堂街,西鄰尚有收容孤苦無依老人的艋舺養濟院,以及稱作「萬善堂」的納骨堂。日治時期以後,將這些社會福利設施一一廢絕,直到公營風化區,才復新設婦人醫院和仁濟院。
鄰華西街的 223 巷,嘉慶年間為防禦盜匪巷口建有隘門,夜間或緊急時關閉。巷內土名「隘門口」,巷道彎彎曲曲通到華西街、貴陽街,除少數家戶之外,皆是料館的倉房。隘門外則是荒田、墓地,隨著龍山國小創校,墓地漸廢轉為木材集散地。隘門前多了九間竹牆茅頂的屋舍,土名「九間仔」,不出幾年,被劃入合法的風化場所。1980 年以前,這裡屬於料館里,里內仍多木材廠,併入青山里後,「料館」兩字徒塵封於文獻而已。
乾隆 5 年(1740)龍山寺創建後形成龍山寺街,現 12 號公園預定地本是一口池,大正 12 年(1923)填平,又 3 年龍山寺大修竣工。此時廣州街甫全線取直,龍山寺周遭攤販群聚而成鬧市。龍山寺街東接大眾廟口街,至剝皮寮因清代有水師駐紮而稱福地街。再往東,廣州街取直前走的路稱萬安街,今編入昆明街 289 巷。龍山國中校址最早為軍隊營盤埔,俗稱協臺,明治 32 年(1899),日警買下兵勇所築的海山館府、金山館府充作警官練習所,戰復後由中央警官學校接收,警校遷走才成目前的國中用地。
資料來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