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應時"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1: 行 1:
 
{{導覽條1|人物}}
 
{{導覽條1|人物}}
 
==簡介==
 
==簡介==
  [[李應時]],字宗聘,官名應辰,淡水忠寮人,父貽三,祖秋波,即李太平(本志有傳)之曾孫,也是[[忠寮李家]]渡臺第六世祖。[[1883年]](光緒9),李應時登劉宗師癸未科[[淡水廳]]考生員,[[1891年]](光緒17)更上一層樓,得辛卯科鄉試第74名文魁,捷報傳來,轟動淡水,當時其叔李東閃(字貽電,官名祥奎)與堂弟李慶鏞(字宗炳,官名應東),則早6年,[[1885年]](光緒11)乙酉科,叔姪同登武舉,而宗聘與宗炳則被族人譽為「兄弟舉人」。
+
  [[李應時]],字宗聘,官名應辰,淡水忠寮人,父貽三,祖秋波,即[[李太平]](本志有傳)之曾孫,也是[[忠寮李家]]渡臺第六世祖。[[1883年]](光緒9),李應時登劉宗師癸未科[[淡水廳]]考生員,[[1891年]](光緒17)更上一層樓,得辛卯科鄉試第74名文魁,捷報傳來,轟動淡水,當時其叔李東閃(字貽電,官名祥奎)與堂弟李慶鏞(字宗炳,官名應東),則早6年,[[1885年]](光緒11)乙酉科,叔姪同登武舉,而宗聘與宗炳則被族人譽為「兄弟舉人」。
  
 
  [[1895年]](光緒21)6月初,當日軍抵臺北城郊之際,縉紳高爾伊到淡水就商李應時共謀抗日保鄉之途,李應時慨然應許,邀集淡水十八庒壯丁500人組成義軍。高爾伊也將此上書給劉永福。雖然500壯丁精悍,終非日軍之敵手,敗戰之某夜晚,李應時感傷之下,高吟一律以示志,詩云:
 
  [[1895年]](光緒21)6月初,當日軍抵臺北城郊之際,縉紳高爾伊到淡水就商李應時共謀抗日保鄉之途,李應時慨然應許,邀集淡水十八庒壯丁500人組成義軍。高爾伊也將此上書給劉永福。雖然500壯丁精悍,終非日軍之敵手,敗戰之某夜晚,李應時感傷之下,高吟一律以示志,詩云:
行 16: 行 16:
 
==相關頁面==
 
==相關頁面==
 
:*[[忠寮李家]]
 
:*[[忠寮李家]]
 +
:*[[李太平]]
  
 
[[Category:人物]]
 
[[Category:人物]]

於 2019年8月19日 (一) 13:39 的修訂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人物

簡介

  李應時,字宗聘,官名應辰,淡水忠寮人,父貽三,祖秋波,即李太平(本志有傳)之曾孫,也是忠寮李家渡臺第六世祖。1883年(光緒9),李應時登劉宗師癸未科淡水廳考生員,1891年(光緒17)更上一層樓,得辛卯科鄉試第74名文魁,捷報傳來,轟動淡水,當時其叔李東閃(字貽電,官名祥奎)與堂弟李慶鏞(字宗炳,官名應東),則早6年,1885年(光緒11)乙酉科,叔姪同登武舉,而宗聘與宗炳則被族人譽為「兄弟舉人」。

  1895年(光緒21)6月初,當日軍抵臺北城郊之際,縉紳高爾伊到淡水就商李應時共謀抗日保鄉之途,李應時慨然應許,邀集淡水十八庒壯丁500人組成義軍。高爾伊也將此上書給劉永福。雖然500壯丁精悍,終非日軍之敵手,敗戰之某夜晚,李應時感傷之下,高吟一律以示志,詩云:

  臨危杖劍事專征,一寸心強十萬兵。聞敵倉皇走將帥,防秋功業付書生。

  詔來北闕難承旨,寇入東都誓效貞。厲鬼可為須記取,男兒南八是豪英。

  李應時與高爾伊奔赴林朝棟大營,但林朝棟已返福建,輾轉月餘至鹿港,最後攜眷遷往廈門。其後裔在大陸的教育界或商業之發展頗有成就。目前,其曾孫李明濱任職北京大學俄羅斯學研究所長並擔任中俄比較文學研究會會長、普希金研究會會長等。

參考資料

  • 《續修淡水鎮志》,未刊本,(淡水區公所,2012)

相關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