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行 1: |
行 1: |
− | {{導覽條1|地名}}
| |
− | ==歷史==
| |
− | <P>新店起源於清朝乾隆年間,距今三百多年前,當時稱[[大坪林庄]]。
| |
− | 嘉慶末年,青潭、直潭一帶有不少漢人移民和番人交易,於是有人在新店溪出山口一帶狹窄的河階上開店,這裡和下游的「[[店子街]]」相比,是比較新的商店區,所以稱「新店」,是今天新店地名的由來。
| |
| | | |
− | 而行政稱謂上使用「新店」,則始於1909年日治時期設立「新店支廳」,1920年又改設「新店庄」,台灣光復後稱名「新店鎮」,1980年改制為「新店市」,2010年改制「新店區」。
| |
− | 1960至1962年間,地方史學者盛清沂在新店溪左岸做地質調查時發現「[[外挖山遺址]]」、「[[豬肚山遺址]]」、「[[車子路遺址]]」、「[[七張遺址]]」、「[[寶斗厝遺址]]」等,是屬於使用打製、磨製石器的新石器時代[[圓山文化]],證明早在三、四千年前,新店溪兩岸沖積平原即有人類居住。</P>
| |
− | ===十七世紀===
| |
− | <P>十七世紀前,外來族群荷蘭人、西班牙人來台,以及漢人移民台北盆地之前,新店地區的原住民屬於新店區安坑內挖仔、外挖仔一帶的平埔族[[凱達格蘭族]][[秀朗社]],也稱「挖仔社」;山地居住者則為[[泰雅族]],活動蹤跡從內山烏來到屈尺、公館、古亭一帶。</P>
| |
− | ===十八世紀===
| |
− | 十八世紀時,漢人則沿著淡水河進入台北盆地,從江子翠轉入新店溪,船行於尖山一帶(今[[秀朗橋]]),此時「拳頭母山」映入眼簾,入墾的漢人便將此地命名為「拳山」,意味進入此地拓墾,將面臨更大挑戰,因此新店古昔又稱「拳山堡」,直到清末才改為「文山堡」。
| |
− |
| |
− | ==美景==
| |
− | <p>新店溪縱入新店丘陵地之後,為新店區營造了濛濛湖、梅花湖、燕子湖、碧潭、青潭、直潭、灣潭、塗潭等三湖五潭,以及和美山、獅仔頭山、屈尺、伸丈、銀河洞等風景賞遊地,每逢假日,這些名勝遊覽地人潮不斷。</p>
| |
− | <p>新店區公所為提倡文化休閒旅遊,以碧潭風景區為中心向外連接,擴大到灣潭、屈尺、廣興、安坑一帶,規劃不同類型的一日遊,有寺廟之旅、賞山之旅、水岸遊學之旅、湖濱賞景之旅、花園新城人文之旅、老街美食之旅,從文化知性之旅到青山綠水與品茗之旅,應有盡有。</p>
| |
− | ==美稱==
| |
− | <P>新店溪是台北盆地墾民主要灌溉的水源地, 乾隆30年(1765),郭鍚與大坪林五庄地主蕭妙興、朱舉、曾鎮、王綸、簡書、陳朝誇、吳德昌、江游龍、林棟材等合力墾成大坪林圳,灌溉大坪林的旱田,1767年郭元芬在碧潭設竹蛇籠攔水築成「公圳」。新店溪在瑠公圳竹蛇籠攔阻之後,即今新店獅山(獅頭山)與大笨山(和美山)之間形成長約兩千多公尺,寬兩百公尺的水潭,稱名「[[碧潭]]」,因和美山陡巖峭壁,巍峨壯麗,故又有「小赤壁」之稱。</P>
| |
− | ==參考資料==
| |
− | *[https://www.xindian.ntpc.gov.tw/content/?parent_id=10282 新店區公所-人文歷史沿革]
| |
− |
| |
− | ==相關影片==
| |
− | {|
| |
− | |-
| |
− | |{{Youtube|my5a5zlpAqw|400|right|【大愛電視】新店}}
| |
− | |}
| |
− |
| |
− | ==相關頁面==
| |
− | *[[新店溪]]
| |
− |
| |
− | ==相關連結==
| |
− |
| |
− | [[Category:地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