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博物館/黃金神社"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已建立頁面,內容為 "==簡介== ==歷史== ==相關影片== ==地圖==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未顯示由 3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0 次修訂)
行 1: 行 1:
 +
[[File:goldtemple.jpg|right|540px]]
 
==簡介==
 
==簡介==
 +
金瓜石社,俗稱黃金神社,位於臺灣新北市瑞芳區金瓜石的神社遺跡,又稱山神社,為日治時期臺灣第一座具有完整神道信仰空間而興建的神社,也是繼明治30年(1897年)1月13日鎮座之台南開山神社,及同年9月鎮座之台中稻荷神社之後的第三座神社。<br>
 +
神社配置有參道、混凝土造靖國鳥居三基、切妻造手水舍、神明造拜殿(柱子為混凝土造)、神明造本殿、旗幟台五基、入苑銅牛一基、石造和混凝土造燈籠數對。在1937年改建以前鳥居為石造明神鳥居、拜殿為入母屋造、本殿則為流造。
 +
拜殿及本殿的結構採用鋼筋混凝土造。由於金瓜石神社於陡峭的山丘上握興建,無法在現場灌製混凝土,因此施工是先將柱子、樑等預先灌製再運至基地組裝,目前遺址上僅能見到鋼筋混凝土所構建的柱子。<br>
 +
 +
2007年,臺北縣政府列為文化資產保存,目前神社遺構作為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的一部分展區對外開放民眾參觀。
 
==歷史==
 
==歷史==
 +
===日治時期===
 +
日本於1896年頒布台灣礦業規則,並開始於金瓜石一帶地區建立了採礦到製煉的體系。1897年10月,田中組投入開發金瓜石礦山;為了安定民心,翌年於本山大金瓜岩嶂東側平地間初建該神社,1898年3月2日鎮座。1914年左右遷移至現址。1933年日本礦業株式會社接管金瓜石礦山後,約在1936-1937年間擴建神社為現貌。
 +
===戰後&現況===
 +
日本離台,神社隨即被廢除並破壞,直到1980晚期,隨著礦產減少以及台金公司結束營運,台電接續管理並維護在地文化資產。<br>
 +
2017年,黃金神社啟動建築修復計畫,建築師以殘跡保留、保護梁柱不倒的方式修復古蹟,期間也發覺第一代神社鳥居與石燈籠等珍貴文物,並依歷史文獻沿參拜道路種植百棵櫻花樹,修復作業歷經五年完成,並在2022年9月對方開放參觀。
 +
目前神社僅存兩三個鳥居、"完整"的燈籠四對、旗幟台數對還有拜殿柱子。經重新認定後,神社目前現有遺址規劃進黃金博物館園區內的古蹟建築。<br>
 +
 +
*千禧年(2000年),黃金神社獲選為台北縣歷史建築十景之一還有台灣歷史建築百景第49名。
 +
*補充:台視連續劇:流氓教授曾於此地取景。
 +
===祭事===
 +
主要祭祀的對象是大國主命、金山彥命、猿田彥命,以上皆為日本礦業人之守護神。<br>
 +
每年例祭日為6月28日,與日本舉行山神祭同天,也是金瓜石人迎媽祖的節日,在大正及昭和時期,日本人的神社祭典常常會與台灣的媽祖遶境一同舉辦,若其中之一延期,另外一方也會跟著延期。
 +
 +
==相片集==
 +
待更新...
 
==相關影片==
 
==相關影片==
 +
{{Youtube|https://youtu.be/Jv-gMTf_8to|500|center|金瓜石神社與山神祭特展影片}}<br>
 +
 
==地圖==
 
==地圖==
 +
{{map|25.10496,121.85865|300|500}}
 +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87%91%E7%93%9C%E7%9F%B3%E7%A4%BE 黃金神社維基百科]
 +
 
==外部連結==
 
==外部連結==
 +
*[https://www.taiwangods.com/html/cultural/3_0011.aspx?i=138 台灣宗教文化資產-金瓜石神社]
 +
 +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070314000002 國家文化資產網-金瓜石神社]

於 2022年11月18日 (五) 00:23 的最新修訂

Goldtemple.jpg

簡介[編輯]

金瓜石社,俗稱黃金神社,位於臺灣新北市瑞芳區金瓜石的神社遺跡,又稱山神社,為日治時期臺灣第一座具有完整神道信仰空間而興建的神社,也是繼明治30年(1897年)1月13日鎮座之台南開山神社,及同年9月鎮座之台中稻荷神社之後的第三座神社。
神社配置有參道、混凝土造靖國鳥居三基、切妻造手水舍、神明造拜殿(柱子為混凝土造)、神明造本殿、旗幟台五基、入苑銅牛一基、石造和混凝土造燈籠數對。在1937年改建以前鳥居為石造明神鳥居、拜殿為入母屋造、本殿則為流造。 拜殿及本殿的結構採用鋼筋混凝土造。由於金瓜石神社於陡峭的山丘上握興建,無法在現場灌製混凝土,因此施工是先將柱子、樑等預先灌製再運至基地組裝,目前遺址上僅能見到鋼筋混凝土所構建的柱子。

2007年,臺北縣政府列為文化資產保存,目前神社遺構作為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的一部分展區對外開放民眾參觀。

歷史[編輯]

日治時期[編輯]

日本於1896年頒布台灣礦業規則,並開始於金瓜石一帶地區建立了採礦到製煉的體系。1897年10月,田中組投入開發金瓜石礦山;為了安定民心,翌年於本山大金瓜岩嶂東側平地間初建該神社,1898年3月2日鎮座。1914年左右遷移至現址。1933年日本礦業株式會社接管金瓜石礦山後,約在1936-1937年間擴建神社為現貌。

戰後&現況[編輯]

日本離台,神社隨即被廢除並破壞,直到1980晚期,隨著礦產減少以及台金公司結束營運,台電接續管理並維護在地文化資產。
2017年,黃金神社啟動建築修復計畫,建築師以殘跡保留、保護梁柱不倒的方式修復古蹟,期間也發覺第一代神社鳥居與石燈籠等珍貴文物,並依歷史文獻沿參拜道路種植百棵櫻花樹,修復作業歷經五年完成,並在2022年9月對方開放參觀。 目前神社僅存兩三個鳥居、"完整"的燈籠四對、旗幟台數對還有拜殿柱子。經重新認定後,神社目前現有遺址規劃進黃金博物館園區內的古蹟建築。

  • 千禧年(2000年),黃金神社獲選為台北縣歷史建築十景之一還有台灣歷史建築百景第49名。
  • 補充:台視連續劇:流氓教授曾於此地取景。

祭事[編輯]

主要祭祀的對象是大國主命、金山彥命、猿田彥命,以上皆為日本礦業人之守護神。
每年例祭日為6月28日,與日本舉行山神祭同天,也是金瓜石人迎媽祖的節日,在大正及昭和時期,日本人的神社祭典常常會與台灣的媽祖遶境一同舉辦,若其中之一延期,另外一方也會跟著延期。

相片集[編輯]

待更新...

相關影片[編輯]

  • 影片描述:金瓜石神社與山神祭特展影片
  • 影片來源:YouTube


地圖[編輯]

讀取地圖中...


參考資料[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