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行 8: |
行 8: |
| | | |
| ==歷史== | | ==歷史== |
− | 負責人張介冠的父親原本準備開設印刷廠,因為製造印刷機的業者無法及時交貨,但為了一家生計,於是在1969年創立「日星鑄字行」,取名「日星」意為「日日生」,以日日生產為盼,在鑄字機裡以攝氏四百度高溫熔成鉛液來進行鑄字。據張介冠在《民視異言堂》受訪表示,日星鑄字行全盛期是於1976年,當時父子倆日夜輪流鑄字,每日得鑄十萬字,然而現在得看印刷業者的需要才會鑄字,一個月工作日在鑄字上還不到八小時。2012年11月17日,臺北市議員簡余晏與立法委員姚文智一同在日星鑄字行舉辦記者會,呼籲中華民國政府要重視傳統產業,並要求以博物館方式保存鑄字文化。2012年12月10日,臺北市政府從遴選委員會的遴選名單中挑選出十一位臺北市傑出市民,其中以張介冠保存鑄字技術及推廣鑄字工藝而獲頒《臺北市傑出市民獎》。
| |
− |
| |
| *1969年,負責人張介冠的父親創立「日星鑄字行」 | | *1969年,負責人張介冠的父親創立「日星鑄字行」 |
| *1970年代,臺北活版印刷業起飛星鑄字行來到全盛期 | | *1970年代,臺北活版印刷業起飛星鑄字行來到全盛期 |
於 2023年1月5日 (四) 14:02 的修訂
簡介
日星鑄字行,店面藏身於北車附近的巷弄內。是全台也是全世界唯一僅存的繁體中文活字版鉛字印刷店,創辦於1969年,專門生產鉛體文字,以提供給印刷業至今已營業超過半世紀。現已轉型成文青商店,並與臺灣活版印刷文化保存協會合作,致力於保護及活化臺灣的活版印刷。
歷史
- 1969年,負責人張介冠的父親創立「日星鑄字行」
- 1970年代,臺北活版印刷業起飛星鑄字行來到全盛期
- 1980年代,平板印刷和電腦排版興起,取代了活字印刷,在短短十年間,傳統的印刷廠紛紛凋零
- 1990年後活字印刷場基本上都消失了,而日星也成了停滯狀態,當時年營業額不超過五千元
- 1996年,老闆張介冠在一次雜誌的採訪中提到他想製作字體的復刻工作(就是把鉛字的字型復刻到電腦上),獲得藝文界的迴響,同時招募志工
- 2001年臺灣最大的鑄字行中南行吹起熄燈號,而日星正式成為了臺灣、也是世界僅存的最後一件繁中鑄字行。
- 2012年時,透過立委宣傳,呼籲政府應該重視鑄字文化,當年張介冠也獲頒台北市傑出市民獎
營業時間
星期一 休息
星期二 休息
星期三 10:00–17:00
星期四 休息
星期五 10:00–17:00
星期六 10:00–17:00
星期日 休息
入館規則
1.免費開放參觀,入內後請將包包放至置物架上
2.鉛字起手無回,一但取出視同購買,請勿好奇取出再隨意放回架上
地址
103台北市大同區太原路97巷13號
讀取地圖中...
{"minzoom":false,"mappingservice":"leaflet","geoservice":"geonames","maxzoom":false,"width":"500px","height":"300px","centre":false,"title":"","label":"","icon":"","visitedicon":"","lines":[],"polygons":[],"circles":[],"rectangles":[],"wmsoverlay":false,"copycoords":false,"static":false,"zoom":18,"defzoom":14,"layer":"OpenStreetMap","overlaylayers":[],"resizable":false,"enablefullscreen":false,"markercluster":false,"clustermaxzoom":20,"clusterzoomonclick":true,"clustermaxradius":80,"clusterspiderfy":true,"locations":[{"text":"","title":"","link":"","lat":25.052167,"lon":121.516404,"icon":""}],"imageoverlays":null}
交通方式
捷運中山站6號出口:步行五分鐘
臺北轉運站京站出口:步行五分鐘
臺北地下街Y13出口:步行五分鐘
影片
- 影片描述:日星鑄字行 見證活字版歷史
- 影片來源:YouTube
外部連結
日星鑄字行Facebook
日星鑄字行pinkoi商店
參考資源
維基百科
日星鑄字行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