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陵坑石頭厝"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歷史) |
|||
行 1: | 行 1: | ||
{{導覽條模板|基隆|歷史建築}} | {{導覽條模板|基隆|歷史建築}} | ||
+ | [[檔案:瑪陵坑石頭厝.jpg|thumb|400px|right|{{檔案:瑪陵坑石頭厝.jpg}}]] | ||
{{Youtube|DntrrdIkBus|400|right|基隆瑪陵山海遊憩案 - 瑪陵坑宣傳影片 頂臻玩行銷}} | {{Youtube|DntrrdIkBus|400|right|基隆瑪陵山海遊憩案 - 瑪陵坑宣傳影片 頂臻玩行銷}} | ||
於 2021年12月17日 (五) 15:57 的修訂
• 目前所在分類:主分類 > 基隆 > 歷史建築
![](/wiki/images/thumb/d/d0/%E7%91%AA%E9%99%B5%E5%9D%91%E7%9F%B3%E9%A0%AD%E5%8E%9D.jpg/400px-%E7%91%AA%E9%99%B5%E5%9D%91%E7%9F%B3%E9%A0%AD%E5%8E%9D.jpg)
*描述:瑪陵坑石頭厝
*出處:台灣肯戈(2019)。基隆市。
*出版日期:2019年(民國108年)
*典藏單位:維基百科-瑪陵坑石頭厝
*出處:台灣肯戈(2019)。基隆市。
*出版日期:2019年(民國108年)
*典藏單位:維基百科-瑪陵坑石頭厝
CC-BY-SA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以相同方式分享」 |
- 影片描述:基隆瑪陵山海遊憩案 - 瑪陵坑宣傳影片 頂臻玩行銷
- 影片來源:YouTube
簡介
瑪陵坑石頭厝,位於基隆市七堵區,現列為歷史建築。據說原為清代區長公館,日本時期為七堵庄周姓庄長的住處,目前為私人所有,並且此建築物只剩下右護龍。 在2018年(西元107年)的時候因為接收到通知屋頂倒塌,所以緊急辦理會勘,有文化局與文資委員到達現場探勘,幸好只是因為屋頂漏水、大樑等木製樑柱遭受到白蟻的啃食所造成,已經做了緊急支撐防止他倒塌,並且後續的修繕計畫可以分為短期與長期進行。
歷史
- 清朝時期
- 現在的瑪陵,早期稱為瑪陵坑,是凱達格蘭族原住民所居住的地區,而地名「瑪陵」的意思即是女巫的墳墓,後來漢人來到此地,對這種溪流坑谷的地形習慣的稱謂,因此加上了「坑」字,成為現在的「瑪陵坑」。
- 該地於明末清初時,盛產茶葉、樟腦等農作物為主
- 日本時期
- 盛產煤礦。當地還有一些石頭厝,如瑪陵派出所旁的石頭厝,是日本時期使用的派出所。而此「瑪陵坑石頭厝」是在清代時期的區長公館以及日本時期七堵庄長的住宅。
- 民國時期
- 現今被列為基隆歷史建築之一,目前使用狀況為瑪陵坑石頭厝的所有權人仍會時不時使用此建築物來做為居住用處。
建築特色
瑪陵坑石頭厝是採三合院的方式建造而成的,並以石造來代替木造加強整座建築的結構與防禦,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外觀已經不是最原始的樣貌,瑪陵坑石頭厝屬於兩層式的石頭建築,左側一層為平房和石屋,主要用來擺放建材,屋前有一片大空地則是用來堆置舊的建材。
根據專家分析,瑪陵坑石頭厝的地理位置為背山面水,主屋的位子在中庭(空埕)的長邊,而二層石屋則配置在三合院的龍邊(左邊),虎邊(右邊)也應該築有屋舍供人住處休息。龍邊設計二層的原因為清朝時期械鬥非常頻繁,屋主為了住所安全才考慮此設計,且當時的地理位置較偏遠,更應該要有相關的防禦措施,像是外牆的面積大於屋內的窗戶和門口、外牆的牆縫中也設有槍孔,以防外來的侵略,並且二層石屋的位置最靠近建築物入口,因此外面如果有任何風吹草動都可以立刻察覺並準備。
地圖
- 地址:基隆市七堵區大同街6號
- 前往:Google街景服務
- OpenStreetMap
讀取地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