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2: 行 2:
 
[[檔案:孫中山先生.png|thumb|200px|right|]]
 
[[檔案:孫中山先生.png|thumb|200px|right|]]
 
==簡介==
 
==簡介==
國父孫中山先生(1866-1925),名文,號逸仙,生於廣東省香山縣。<br>
+
國父孫中山先生(1866-1925),名文,號逸仙,生於廣東省香山縣(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改為中山市),成長於翠亨村、檀香山及英屬香港。<br>
 +
清末民初醫師、政治家、革命家、哲學家,是中華民國奠基人,亦是中國國民黨之創黨人。
 +
他為推翻滿清,提出「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作為建國理想。
 
在日本宣傳革命時,以「中山樵」自稱,因此後人習稱中山先生。
 
在日本宣傳革命時,以「中山樵」自稱,因此後人習稱中山先生。
  
 +
===別稱===
 
*族譜記載:孫德明
 
*族譜記載:孫德明
 
*幼時小名:帝象(兒時家人至北帝廟求成為北帝君之契子以求護佑)
 
*幼時小名:帝象(兒時家人至北帝廟求成為北帝君之契子以求護佑)
行 13: 行 16:
  
 
==個人年表==
 
==個人年表==
 +
===清朝時期===
 +
*1866年(同志5年):出生於廣東省廣州府香山縣翠亨村。
 +
*1892年(光緒18年):於香港西醫書院以第一名成績畢業,常與楊鶴齡、陳少白、尤列等人暢談革命,人稱四大寇。
 
*1894年(光緒20年):創立興中會,揭示振興中華的宗旨,開始革命救國大業。
 
*1894年(光緒20年):創立興中會,揭示振興中華的宗旨,開始革命救國大業。
 
*1905年(光緒31年):改組成立同盟會,並正式提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作為建國理想,歷經十次失敗。
 
*1905年(光緒31年):改組成立同盟會,並正式提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作為建國理想,歷經十次失敗。
 
*1911年(宣統3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終告成功,史稱「辛亥革命」。同年年底,中山先生被選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1911年(宣統3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終告成功,史稱「辛亥革命」。同年年底,中山先生被選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
===民國時期===
 
*1912年(民國元年):1月1日孫中山宣誓就職,正式宣佈以「中華民國」為國號,以民國紀年(以是年為民國元年),月、日、置閏則同公曆。
 
*1912年(民國元年):1月1日孫中山宣誓就職,正式宣佈以「中華民國」為國號,以民國紀年(以是年為民國元年),月、日、置閏則同公曆。
*1912年(民國元年):3月11日,聚憲法地位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正式公布實施。
+
*1912年(民國元年):3月11日,聚憲法地位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正式公布實施。而後未完成統一,辭去大總統一職,由袁世凱接任。
 
*1913年(民國2年):二次革命失敗,來台時下榻於[[梅屋敷]]旅館(台灣光復後改為<b>國父史蹟紀念館</b>,現址位於<b>逸仙公園</b>)。
 
*1913年(民國2年):二次革命失敗,來台時下榻於[[梅屋敷]]旅館(台灣光復後改為<b>國父史蹟紀念館</b>,現址位於<b>逸仙公園</b>)。
 +
*1925年(民國14年):3月12日因肝癌過世(另有說法為膽囊腺癌),享年58歲。
 +
 
==相關頁面==
 
==相關頁面==
 
*[[梅屋敷]]
 
*[[梅屋敷]]
 
==參考資源==
 
==參考資源==
*[https://www.president.gov.tw/Page/49 總統府-中華民國簡介-國父]
+
*[https://www.president.gov.tw/Page/49 中華民國總統府-中華民國簡介-國父]
 
*[https://chiculture.org.hk/tc/photo-story/2158 中國文化研究社-(一)中華民國成立與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
 
*[https://chiculture.org.hk/tc/photo-story/2158 中國文化研究社-(一)中華民國成立與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
 
+
*[https://www.google.com.tw/amp/s/www.epochtimes.com/b5/14/11/11/n4292886.htm/amp 大紀元-【歷史今日】孫中山推翻滿清 以三民主義救中國]
 
+
*[https://livercenter.com.hk/article/搞錯了幾十年:孫中山的真正死因/  香港中文大學肝臟護理中心-搞錯了幾十年:孫中山的真正死因]
 
[[Category:人物]]
 
[[Category:人物]]

於 2021年3月13日 (六) 22:08 的修訂

• 目前所在分類:主分類 > 中山區 > 人物
孫中山先生.png

簡介

國父孫中山先生(1866-1925),名文,號逸仙,生於廣東省香山縣(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改為中山市),成長於翠亨村、檀香山及英屬香港。
清末民初醫師、政治家、革命家、哲學家,是中華民國奠基人,亦是中國國民黨之創黨人。 他為推翻滿清,提出「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作為建國理想。 在日本宣傳革命時,以「中山樵」自稱,因此後人習稱中山先生。

別稱

  • 族譜記載:孫德明
  • 幼時小名:帝象(兒時家人至北帝廟求成為北帝君之契子以求護佑)
  • 訓名:孫文,字載道
  • 廣州受洗時教名:日新(粵語諧音位「逸仙」)
  • 在日時隱蔽身分之化名:中山樵(自稱來自中國之樵夫)


個人年表

清朝時期

  • 1866年(同志5年):出生於廣東省廣州府香山縣翠亨村。
  • 1892年(光緒18年):於香港西醫書院以第一名成績畢業,常與楊鶴齡、陳少白、尤列等人暢談革命,人稱四大寇。
  • 1894年(光緒20年):創立興中會,揭示振興中華的宗旨,開始革命救國大業。
  • 1905年(光緒31年):改組成立同盟會,並正式提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作為建國理想,歷經十次失敗。
  • 1911年(宣統3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終告成功,史稱「辛亥革命」。同年年底,中山先生被選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民國時期

  • 1912年(民國元年):1月1日孫中山宣誓就職,正式宣佈以「中華民國」為國號,以民國紀年(以是年為民國元年),月、日、置閏則同公曆。
  • 1912年(民國元年):3月11日,聚憲法地位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正式公布實施。而後未完成統一,辭去大總統一職,由袁世凱接任。
  • 1913年(民國2年):二次革命失敗,來台時下榻於梅屋敷旅館(台灣光復後改為國父史蹟紀念館,現址位於逸仙公園)。
  • 1925年(民國14年):3月12日因肝癌過世(另有說法為膽囊腺癌),享年58歲。

相關頁面

參考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