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長福巖清水祖師廟"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歷史沿革) |
(→歷史沿革) |
||
行 9: | 行 9: | ||
==歷史沿革== | ==歷史沿革== | ||
− | + | ===清水祖師=== | |
清水祖師俗姓陳,法號普足,生於宋仁宗二十二年(1044年) 正月初六,永春縣小岵鄉。幼年出家於大雲院,持齋戒殺,講求經懺。 | 清水祖師俗姓陳,法號普足,生於宋仁宗二十二年(1044年) 正月初六,永春縣小岵鄉。幼年出家於大雲院,持齋戒殺,講求經懺。 |
於 2020年7月21日 (二) 10:38 的修訂
簡介
在清朝時期,漢人到三峽地區開墾,以泉州的守護神清水祖師廟做為心靈的寄託。而三峽長福巖清水祖師廟於清朝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建立至三角湧公館尾(現今三峽區秀川里)並取名為「長福巖」,以姓氏分為劉、大集姓、陳、林、中庄集姓、李、王等七股作為祖師廟的祭祀組織。
經歷三次整建,第一次因大地震而原廟毀損,於道光十三年(1833年),第二次維甲午戰爭,清朝政府依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給日本,三峽民眾不願該結果,以三峽清水祖師廟做為反抗的本營,最後因失敗被日軍焚毀,到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再度重建。第三次重建為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追悼清水祖師公德澤,聘請匠師陳己堂、陳田、陳次武合力設計廟宇設計,由著名的藝術家李梅樹親自規劃重建事宜,建築結構以傳統中式建造,建築雕課十分精細且聞名遐邇,固有「東方藝術殿堂」之稱。
歷史沿革
清水祖師
清水祖師俗姓陳,法號普足,生於宋仁宗二十二年(1044年) 正月初六,永春縣小岵鄉。幼年出家於大雲院,持齋戒殺,講求經懺。
建築特色
交通地圖
地址:新北市三峽區長福街1號
- 讀取地圖中...Leaflet | © OpenStreetMap contribu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