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城"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已建立頁面,內容為 "==簡介== ==地理環境== ==歷史發展== ==參考資料== ==相關連結==") |
|||
行 1: | 行 1: | ||
==簡介== | ==簡介== | ||
+ | |||
+ | 土城區位於台北盆地之西南方,大漢溪的東岸,東北方與中和區交界,隔東南丘陵與新店區相鄰,南方接三峽區,西方以大漢溪分隔與樹林區相望,西北方與板橋相接。 | ||
+ | |||
+ | 近年,土城區人口開始逐漸增長,根據日治時期1905年的人口普查開始至民國82年的調查後,土城鄉升格為土城市,現今的土城已超過20萬人居住。近年人口持續增加的原因為公共建設以及交通運輸的增設之完工後,北二高通過、捷運板南線延伸至土城、大型賣場進駐以及高科技工業園區設置,吸引許多人口移入土城。 | ||
+ | |||
+ | ===市徽介紹=== | ||
+ | |||
==地理環境== | ==地理環境== | ||
+ | |||
==歷史發展== | ==歷史發展== | ||
+ | |||
+ | ===明清時期=== | ||
+ | *擺接 | ||
+ | |||
+ | 土城位於大漢溪與新店溪之交會處,當時只有平埔族擺接社散居各地,於是稱作該地為「擺接」,其範圍包含板橋、中和、永和、土城等區域。 | ||
+ | |||
+ | *淡水廳擺接堡 | ||
+ | |||
+ | 康熙25年(1686年)將天興州改制為諸羅縣,雍正元年(1723年)將土城歸隸於淡水廳。直到光緒元年(1875年)正式將土城改為淡水廳擺接堡。 | ||
+ | |||
+ | 清領時期的淡水廳擺接堡管轄17個庄,日治時期則管轄34個庄。 | ||
+ | |||
+ | *土城 | ||
+ | |||
+ | 乾隆元年(1736年)拓墾擺接社時常發生漢蕃之爭,漢人為了順利拓墾,於現今的土城區公所、土城國小附近築建「土牆」作為防禦之用。 | ||
+ | |||
+ | ===日治時期=== | ||
+ | |||
+ | ===國民政府遷台=== | ||
於 2020年7月14日 (二) 10:37 的修訂
簡介
土城區位於台北盆地之西南方,大漢溪的東岸,東北方與中和區交界,隔東南丘陵與新店區相鄰,南方接三峽區,西方以大漢溪分隔與樹林區相望,西北方與板橋相接。
近年,土城區人口開始逐漸增長,根據日治時期1905年的人口普查開始至民國82年的調查後,土城鄉升格為土城市,現今的土城已超過20萬人居住。近年人口持續增加的原因為公共建設以及交通運輸的增設之完工後,北二高通過、捷運板南線延伸至土城、大型賣場進駐以及高科技工業園區設置,吸引許多人口移入土城。
市徽介紹
地理環境
歷史發展
明清時期
- 擺接
土城位於大漢溪與新店溪之交會處,當時只有平埔族擺接社散居各地,於是稱作該地為「擺接」,其範圍包含板橋、中和、永和、土城等區域。
- 淡水廳擺接堡
康熙25年(1686年)將天興州改制為諸羅縣,雍正元年(1723年)將土城歸隸於淡水廳。直到光緒元年(1875年)正式將土城改為淡水廳擺接堡。
清領時期的淡水廳擺接堡管轄17個庄,日治時期則管轄34個庄。
- 土城
乾隆元年(1736年)拓墾擺接社時常發生漢蕃之爭,漢人為了順利拓墾,於現今的土城區公所、土城國小附近築建「土牆」作為防禦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