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關渡媽祖石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7: 行 7:
 
  關渡媽祖石上刻有「關渡祖宮天聖母董事林大春向大龍峒陳悅記管理人陳日仁買此石址在和尚墓湖山頂馬路邊價值金並什費工資金一切計70元以為永遠保存管理人林大春大正2年癸丑4月27日立」字樣。相傳有一名採石工人在鑿取石塊的時候,驚動了山下[[關渡宮]]的媽祖聖安,這名工人因害怕而不敢繼續開採,於是就留下關渡媽祖石這塊灰黑堅硬、有鑿痕及裂痕的石頭。當時地方人士紛紛認為,該地有媽祖廟的靈氣,為了避免再度被人誤鑿而破壞靈氣,於是就在[[1913年]]由[[關渡宮]]董事林大春先生買下這塊石頭,並刻上碑文將原由紀錄下來,用以提醒眾人。[[1712年]](康熙51),通事賴科鳩眾創建媽祖廟,是北臺灣第一間古廟,成為早期北臺灣墾民不分閩南、閩西、粵東客籍共同的守護神及信仰重心。不僅如此,[[關渡宮]]更與平埔族有相當密切的關系,顯示乾嘉年間,關渡是漢「番」相處相當不錯的地方。
 
  關渡媽祖石上刻有「關渡祖宮天聖母董事林大春向大龍峒陳悅記管理人陳日仁買此石址在和尚墓湖山頂馬路邊價值金並什費工資金一切計70元以為永遠保存管理人林大春大正2年癸丑4月27日立」字樣。相傳有一名採石工人在鑿取石塊的時候,驚動了山下[[關渡宮]]的媽祖聖安,這名工人因害怕而不敢繼續開採,於是就留下關渡媽祖石這塊灰黑堅硬、有鑿痕及裂痕的石頭。當時地方人士紛紛認為,該地有媽祖廟的靈氣,為了避免再度被人誤鑿而破壞靈氣,於是就在[[1913年]]由[[關渡宮]]董事林大春先生買下這塊石頭,並刻上碑文將原由紀錄下來,用以提醒眾人。[[1712年]](康熙51),通事賴科鳩眾創建媽祖廟,是北臺灣第一間古廟,成為早期北臺灣墾民不分閩南、閩西、粵東客籍共同的守護神及信仰重心。不僅如此,[[關渡宮]]更與平埔族有相當密切的關系,顯示乾嘉年間,關渡是漢「番」相處相當不錯的地方。
  
  這塊石頭原是臺北市大龍峒陳悅記所有,當時管理人陳日仁是陳家長房三世祖例授文林郎道光乙酉科鄉進士舉人陳維藻的孫子,他的父親是維藻的四子例授徵仕郎鸛升,日仁則是他的獨子,字德年,乳名騫,生於[[1866年]](同治丙寅年10月15日),卒於[[1918年]](民國7年),享年53歲。
+
  這塊石頭原是臺北市大龍峒陳悅記所有,當時管理人陳日仁是陳家長房三世祖例授文林郎道光乙酉科鄉進士舉人陳維藻的孫子,他的父親是維藻的四子例授徵仕郎鸛升,日仁則是他的獨子,字德年,乳名騫,生於[[1866年]](同治丙寅年10月15日),卒於[[1918年]](民國7),享年53歲。
  
 
  買媽祖石的林大春是日治時期北臺名人,原籍泉州,其先祖於乾隆中葉渡海來臺,後居[[艋舺]],他以運輸為業,遂獲巨利,後再遷居[[關渡]]。林大春為人明仁謙恕,[[1897年]](明治30)於[[大稻埕]]設立仁濟醫院,四十二年,授佩紳章。在乙未([[1895年]])割臺之後,[[關渡宮]]進行第五次重修,並將廟宇遷建到現址,總共支出1276銀元,董事林大春就捐了285銀元。
 
  買媽祖石的林大春是日治時期北臺名人,原籍泉州,其先祖於乾隆中葉渡海來臺,後居[[艋舺]],他以運輸為業,遂獲巨利,後再遷居[[關渡]]。林大春為人明仁謙恕,[[1897年]](明治30)於[[大稻埕]]設立仁濟醫院,四十二年,授佩紳章。在乙未([[1895年]])割臺之後,[[關渡宮]]進行第五次重修,並將廟宇遷建到現址,總共支出1276銀元,董事林大春就捐了285銀元。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