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蟾蜍山農業試驗所宿舍群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2: 行 2:
 
==簡介==
 
==簡介==
 
目前位於蟾蜍山山腳下,羅斯福路四段119巷70、74、76、92、94號及62弄3號為日本時代臺灣總督府農事試驗所使用宿舍之僅存建物,其中70號為「台灣洋菇之父」[[胡開仁]]之故居。
 
目前位於蟾蜍山山腳下,羅斯福路四段119巷70、74、76、92、94號及62弄3號為日本時代臺灣總督府農事試驗所使用宿舍之僅存建物,其中70號為「台灣洋菇之父」[[胡開仁]]之故居。
清朝時期,因[[郭錫瑠]]集眾興建的[[瑠公圳]]第一幹線之闢建流經[[蟾蜍山]],提供聚落生活與灌溉需要的水源。日本政府便於此處成立農業試驗所及相關廳舍,並命名該區為「富田町」,造就了試驗所、農田、聚落、水圳共存的景象。成為農業研發、品種改良及病蟲害研究之重鎮,奠定了現今聚落周圍的道路系統和農業發展的基礎,裕仁皇太子來台時還曾特地到此處視察。是台灣農業現代化的起源,也反映了清朝至日本時代之農業發展與變遷。
+
清朝時期,因[[郭錫瑠]]集眾興建的[[瑠公圳]]第一幹線之闢建流經[[蟾蜍山]],提供聚落生活與灌溉需要的水源。日本政府便於此處成立農業試驗所及相關廳舍,並命名該區為「富田町」,造就了試驗所、農田、聚落、水圳共存的景象。成為農業研發、品種改良及病蟲害研究之重鎮,奠定了現今聚落周圍的道路系統和農業發展的基礎,裕仁皇太子來台時還曾特地到此處視察。讓蟾蜍山見證了台灣農業研究發展歷程,也反映清朝至日本時代之農業發展與變遷。
  
 
==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
行 12: 行 12:
 
*[[蟾蜍山]]
 
*[[蟾蜍山]]
 
*[[蟾蜍山蠶業改良場宿舍]]
 
*[[蟾蜍山蠶業改良場宿舍]]
*[[胡開仁]]
 
==相關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GongguanSettlements/photos/pcb.3297258260391410/3297257883724781
 
 
==參考資源==
 
==參考資源==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culturalLandscape/20160825000001 蟾蜍山-國家文化資產網]
+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culturalLandscape/20160825000001 蟾蜍山-國家文化資產網]]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