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1: 行 1:
 
{{導覽條中山區|學校}}
 
{{導覽條中山區|學校}}
{|border="1" align="right" width=300
 
|-bgcolor="#a35e39"
 
!width="90% colspan="2"|
 
<font color="#ffffff">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font>
 
|-
 
!width="90% colspan="2"|[[image: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jpeg|right|thumb|295px|圖片來源: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
 
|-bgcolor="#d4b09d"
 
|width="90% colspan="2"|舊稱(別稱):中山女高、臺北第三高女、北二女中
 
|-bgcolor="#d4b09d"
 
|width="50%|電話:02-25073148
 
|width="50%|創校時間:1897年
 
|-bgcolor="#d4b09d"
 
|width="90% colspan="2"|地址:臺北市中山區長安東路二段141號
 
|-bgcolor="#d4b09d"
 
  
|}
 
 
==簡介==
 
==簡介==
現稱<b>中山女子高級中學</b>,簡稱<b>中山女高</b>。從西元1896年創校以來歷經四次遷校,最後遷至朱厝崙與上埤頭交界一帶([[臺北市]][[中山區]]內地名之舊稱),就是現在「中山女高」的所在位置。在日本時期的建校初期,學生大多都是附近的居民,年齡甚至從七歲到三十歲都有。不僅是臺灣少數超過百年歷史的高等學校,也曾作為師範學校,教育女性教師,是臺籍女子所能就讀的「最高學府」。該校代表了臺灣女子教育發展的縮影,在升格為「三高女」後,學生數量增多,競爭逐漸變得激烈。
 
  
==歷史沿革==
+
==沿革==
===日本時期===
 
*1896(明治29)年:日本政府在[[臺北|臺北]][[芝山岩]]創立學堂,開啟臺灣新式教育
 
*1897(明治30)年:臺灣總督府於[[士林]]大北街設置全臺第一所女子分校場「<b>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第一附屬女子分教場</b>」
 
*1898(明治31)年:學校更名為「<b>臺灣總督府國(日)語學校第三附屬學校</b>」,又稱<b>士林女子學校</b>。創校初期教學內容以技藝、實用類別為主,包括:日語、造花、編織和裁縫,開啟臺灣女子教育
 
*1902(明治35)年:改名為「<b>臺灣總督府國(日)語學校第二附屬學校</b>」,是當時日本政府提供臺籍女子唯一的公立高等教育的學校
 
*1908(明治41)年:遷至[[艋舺]][[龍山寺]]蓮花池畔左側,並借用艋舺公學校(今老松國小)的校舍作為教室授課,宿舍設於祖師廟內
 
*1910(明治43)年:更名為「<b>臺灣總督府國(日)語學校附屬女學校</b>」
 
*1915(大正4)年:校址遷移至西門町三丁目11番地的後菜園,並增建校舍、食堂、特科教室
 
*1919(大正8)年:臺灣教育令頒布後,改制為「<b>臺灣公立台北女子高級普通學校</b>」,附設女子師範科,提供女子教育員培訓功能
 
*1922(大正11)年:升格為「<b>臺北州立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b>」
 
*1931(昭和6)年:日本皇族賀陽宮恆憲王參訪時,認為校園太小,主張遷校,促使校方與家長思索
 
*1932(昭和7)年:最早興建的木構造校舍遭蟻害嚴重,且據同窗會與學友會的調查表示,當時全島共計11所高等女學校,不論就校地總面積或每人平均使用之坪數,臺北第三高女均屬最少且排名最後
 
*1933(昭和8)年:為革新校地空間,創立保護者會,並發起舊校舍蟻害調查、校地校舍改善助成會等相關陳情運動與集捐基金活動
 
*1935(昭和10)年:當時的小野校長,前往日本內地東京、京都等地考察當地新舊校舍結構、樣式及設備,回臺後,將其成果提供給臺北州土木課在設計學校時參考
 
*1936(昭和11)年:因校舍老舊,決定遷移至朱厝崙附近,並建立現代化鋼筋混凝土式的校舍,及興建[[逸仙樓]]、敏求樓圖書館等建築
 
 
 
===民國時期===
 
*1945(昭和2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改制為「<b>臺灣省立臺北第二女子高級中學</b>(簡稱北二女)」,並將12月8日正式接收日定為校慶日
 
*1955(民國44)年:設立汐止分部招收初中生,直到1964(民國53)年汐止分部改為[[新北市立秀峰高級中學|秀峰高中]]為止
 
*1967(民國56)年:更名為「<b>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b>」,簡稱中山女高
 
  
 
==交通地圖==
 
==交通地圖==
*地址:臺北市中山區長安東路二段141號
 
{{Map1|25.049144361216733, 121.53804226441818}}
 
  
 
==參考資源==
 
==參考資源==
行 49: 行 11:
 
*[https://www.csghs.tp.edu.tw/category/about/ 校史沿革,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
 
*[https://www.csghs.tp.edu.tw/category/about/ 校史沿革,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
 
*[https://women.nmth.gov.tw/?p=1961 臺灣女子中等教育的起源─臺北州立第三高等女學校,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https://women.nmth.gov.tw/?p=1961 臺灣女子中等教育的起源─臺北州立第三高等女學校,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http://ms2.ctjh.ntpc.edu.tw/~tlf/BT-402.htm 中山女高百年來的時空變遷]
+
 
 
[[Category:中山區]]
 
[[Category:中山區]]
{{模板:中山區地景導覽盒}}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