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聖靈寺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1: 行 1:
 
==簡介==
 
==簡介==
  
  聖靈寺(聖靈禪寺)全名為財團法人臺北市聖靈寺,舊稱惟善堂及聖靈宮,原為齋教龍華派之齋堂,建立於清道光年間(1835年),目前為具佛教及民間信仰之寺廟,現任住持為釋今能和尚。
+
  聖靈寺(聖靈禪寺)全名為財團法人台北市聖靈寺,舊稱惟善堂及聖靈宮,原為齋教龍華派之齋堂,建立於清道光年間(1835年),目前為具佛教及民間信仰之寺廟,現任住持為釋今能和尚。
  
 
  建築物為大樓式寺廟寶殿,頗具特色,如殿內中庭有八卦樓、殿前龍柱、兩扇中間木板畫有門神寶像,猶如活人站像。
 
  建築物為大樓式寺廟寶殿,頗具特色,如殿內中庭有八卦樓、殿前龍柱、兩扇中間木板畫有門神寶像,猶如活人站像。
  
==歷史沿革==
 
  
*1835年(清道光年間):齋教龍華派信徒建齋堂,主祀純陽仙祖呂洞賓,名為惟善堂。
+
==歷史==
*1926年(大正十五年):惟善堂遷至現址。
+
 
*1964年(民國五十三年):原任董事長李陳昭大施主與前禗理人鄭林富大施主、信徒陳燦其居士等捐資,將建築物重建為整驞鋼筋水泥,壁陎以磁磚造作鞏固性之廟宇,頗具玲瓏的大殿,配以畫樑雕棟,龍柱雅聳,巍峨莊嚴。
+
*清道光年間(1835年):齋教龍華派信徒建齋堂,主祀純陽仙祖呂洞賓,名為惟善堂。
*1970年民國六十年):惟善堂更名為聖靈宮後,經臺北市政府67.7.11北市古民字第一二三一三號核准孝廟登記在案。
+
*大正十五年(1926年):惟善堂遷至現址。
*1979年(民國六十八年):依政府法仙,成立財團法人並更名為聖靈寺,禮請今能大和尚為住持。
+
*民國五十三年(1964年):原任董事長李陳昭大施主與前禗理人鄭林富大施主、信徒陳燦其居士等捐資,將建築物重建為整驞鋼筋水泥,壁陎以磁磚造作鞏固性之廟宇,頗具玲瓏的大殿,配以畫樑雕棟,龍柱雅聳,巍峨莊嚴。
 +
*民國六十年(1970年):惟善堂更名為聖靈宮後,經臺北市政府67.7.11北市古民字第一二三一三號核准孝廟登記在案。
 +
*民國六十八年(1979年):依政府法仙,成立財團法人並更名為聖靈寺,禮請今能大和尚為住持。
 +
 
  
 
==祭祀神佛==
 
==祭祀神佛==
行 21: 行 23:
  
 
==交通地圖==
 
==交通地圖==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汀州路三段10號
+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汀州路三段10號。
 
{{Map1|25.01787, 121.52775}}
 
{{Map1|25.01787, 121.52775}}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https://miao.temple01.com/about.php?tpl=b1d3863 聖靈寺。來源:台灣好廟網。]
+
[https://miao.temple01.com/about.php?tpl=b1d3863 聖靈寺。來源:台灣好廟網。]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