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老松國小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1: 行 1:
 
==簡介==
 
==簡介==
臺北市萬華區老松國民小學(簡稱老松國小)是位於臺灣臺北市萬華區桂林路64號的公立國民小學,曾是世界最眾小學生紀錄達萬人,鄰近[[艋舺龍山寺]][[艋舺祖師廟]]。原校地的一部份剝皮寮歷史街區已另設立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老松國小的校舍改建於1920年時,由於設計古樸幽雅,已於1999年時獲公告而成為臺北市的指定古蹟建築之一。
+
臺北市萬華區老松國民小學(簡稱老松國小)是位於臺灣臺北市萬華區桂林路64號的公立國民小學,曾是世界最眾小學生紀錄達萬人,鄰近艋舺[[龍山寺]]、艋舺[[祖師廟]]。原校地的一部份剝皮寮歷史街區已另設立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老松國小的校舍改建於1920年時,由於設計古樸幽雅,已於1999年時獲公告而成為臺北市的指定古蹟建築之一。
==校史==
 
=== 日治時期 ===
 
*明治29年(1896年)5月21日: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第二附屬學校'''」創立,校址於[[艋舺]][[學海書院]]內,同年11月開始授課。
 
*明治31年(1898年)8月16日:國語學校第一附屬學校獨立為八芝蘭公學校(今[[臺北市士林區士林國民小學|士林國小]]),第二附屬學校因此改稱「'''國語學校第一附屬學校'''」。
 
*明治36年(1903年)4月1日:在艋舺龍山寺設置女學生專用的分教場。
 
*明治39年(1907年)1月:改為「'''艋舺[[公學校]]'''」,校址移至現址(蓮花池畔),分教場亦裁撤;同年5月,改為「'''國語學校附屬代用艋舺公學校'''」;同年該校與大稻埕公學校(今[[臺北市立太平國民小學]])因意見不同而發生多次衝突,直到大正9年(西元1920年)才結束。
 
*明治43年(1910年)5月7日:改為「'''國語學校附屬公學校'''」。
 
*大正7年(1918年):舊校舍毀於蟻蝕。
 
*大正8年(1919年)4月1日,改為「'''臺北師範學校代用艋舺第一公學校'''」
 
*大正9年(1920年):校舍改建為現貌。
 
*大正11年(1922年)5月14日:改為台北市立「'''老松公學校'''」。
 
*大正13年(1924年)9月1日:改為「'''臺北師範學校附屬公學校'''」。
 
*大正16年(1927年)5月13日:獨立為「'''老松公學校'''」。
 
*昭和16年(1941年)4月1日:改制為「'''老松[[國民學校]]'''」,地址為台北市[[老松町 (臺北市)|老松町]]三丁目21番地。
 
 
 
=== 戰後 ===
 
*昭和20年;[[民國紀元|民國]]34年(1945年)10月25日:改稱「'''臺北市龍山區老松國民學校'''」。
 
*民國35年(1946年)7月:成立「臺北市老松初級中學」,校長由國民學校校長兼任。
 
*民國36年(1947年)7月:「老松初中」改稱「臺北市立老松商業職業學校」(今[[臺北市立華江高級中學]])。
 
*民國55年(1966年)9月:全校計158班,學生數達11,110人,創班級數和學生數全球最高紀錄(但其後班級數遭到[[新北市板橋區後埔國民小學|臺北縣板橋市後埔國民小學]]及[[臺北縣永和市秀朗國民小學]]超越)。<ref>[https://tw.nextmgz.com/realtimenews/news/4121628 葉世文曾打老松國小主意] {{Wayback|url=https://tw.nextmgz.com/realtimenews/news/4121628 |date=20200531172813 }}壹周刊,2014年6月5日</ref>
 
*民國57年(1968年)12月25日:政府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稱「'''臺北市[[龍山區 (台北市)|龍山區]]老松國民小學'''」。
 
*民國67年(1978年)8月:附設「'''臺北市龍山區老松國民小學補習學校'''」創立,原「民眾補習班」廢止。
 
*民國79年(1990年)3月22日:行政區域變更,改稱「'''臺北市萬華區老松國民小學'''」。
 
*民國99年(2010年)4月校門開始改建,同年8月30日校門改建完成。
 
*民國105年(2016年),老松國小桂林路圍牆暨校門口地坪整修工程完成。
 
*民國106年(2017年):学生人数减至452人。<ref>[https://www.setn.com/m/ampnews.aspx?NewsID=310078 少子化/昔萬人國小「上廁所得分批」 今剩452學生] {{Wayback|url=https://www.setn.com/m/ampnews.aspx?NewsID=310078 |date=20200531172816 }}自由时报,2017年11月18日</ref>
 
 
 
 
 
===校歌===
 
老松國小校歌
 
 
 
蓮花池畔 屹立校堂
 
學海淵遠 書香綿長
 
我們繼往開來 景仰昔賢遺光
 
努力兮 努力兮 學求優 行求良
 
好像那君子之花 發出清清之遠香
 
 
 
老松我校 文甲傳芳
 
宏宏學舍 正正學風
 
我們求成大器 要積磨練之功
 
 
 
努力兮 努力兮 身愈壯 志愈強
 
好像那參天松柏 以為國家之棟樑
 
 
 
=== 網站 ===
 
 
 
*[https://web.tlsps.tp.edu.tw/nss/p/index 老松國小校網]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