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淡水魚丸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3: 行 3:
  
 
==簡介==
 
==簡介==
  淡水早期是漁港,漁獲量非常豐富,以致於供過於求,在冷藏設備不甚發達的年代裡,淡水漁民因存魚過多,怕日久生蠹,於是捕來的漁獲除了在市場販賣外,吃不完的魚就醃成魚乾,再加以曬乾,以延長食用期限。之後因為口味單調,便在製作上求變化,於是有了[[魚丸]]、[[魚酥]]之類的品名陸續出現,其衍生的魚類加工品更是琳瑯滿目,魚丸就是其一。
+
  淡水早期是漁港,漁獲量非常豐富,以致於供過於求,在冷藏設備不甚發達的年代裡,淡水漁民因存魚過多,怕日久生蠹,於是捕來的漁獲除了在市場販賣外,吃不完的魚就醃成魚乾,再加曬乾,以延長食用期限。之後因為口味單調,便在製作上求變化,於是有了[[魚丸]]、[[魚酥]]之類的品名陸續出現,其衍生的魚類加工品更是琳瑯滿目,魚丸就是其一。
  
  [[淡水魚丸]]的造型獨樹一格,呈現橢圓形的外觀,有別於其他地方圓滾滾的魚丸。其製作是以上等魚肉磨成魚漿材料後,加少許太白粉和水調和,製成魚丸外皮,中間則包入特殊的豬肉燥,做成橢圓形,香味濃郁。[[淡水]]賣魚丸的店家有[[味香魚丸店]]、渡船頭魚丸店和可口魚丸店,均具盛名。「[[味香魚丸店]]」創立於[[1950年]],原座落於[[福佑宮]]旁,是[[淡水]]第一間魚丸專賣店,後來改拆成兩家「登峰」與「許義」。「可口魚丸店」先是於[[1967年]](民國56)成立古早的肉包店,[[1968年]]第二代才豎立可口魚丸店的招牌,已有50多年歷史。若想對[[魚丸]]有進一步的認識,亦可至臺灣第一家魚丸博物館——「[[登峰魚丸博物館]]」一趟,會讓旅客一窺美味[[魚丸]]的製作過程。
+
  [[淡水魚丸]]的造型獨樹一格,呈現橢圓形的外觀,有別於其他地方圓滾滾的魚丸。其製作是以上等魚肉磨成魚漿材料後,加少許太白粉和水調和,製成魚丸外皮,中間則包入特殊的豬肉燥,做成橢圓形,香味濃郁。[[淡水]]賣魚丸的店家有[[味香魚丸店]]、渡船頭魚丸店和可口魚丸店,均具盛名。「[[味香魚丸店]]」創立於[[1950年]],原座落於[[福佑宮]]旁,是[[淡水]]第一間魚丸專賣店,後來改拆成兩家「登峰」與「許義」。「可口魚丸店」先是於[[1967年]](民國56)成立古早的肉包店,[[1968年]]第二代才豎立可口魚丸店的招牌,已有40年歷史。若想對[[魚丸]]有進一步的認識,亦可至臺灣第一家魚丸博物館——「[[登峰魚丸博物館]]」一趟,會讓旅客一窺美味[[魚丸]]的製作過程。
  
 
  「[[六月鯊,狗不拖]]」,形容大約在四、五十幾年前的[[淡水]],漁獲多樣又豐富,港口邊動力漁船、舢舨一艘接著一艘滿載而歸;但在當時,冷凍設備尚不普及,只有非常昂貴的魚才能放在冰庫保存,五月無乾土,六月火燒埔,每到了六月,天氣突然炎熱了起來,大量鯊魚捕獲回到漁港,很快就腐壞了,就算是流浪狗也不吃。這樣的情況讓淡水發展出魚丸魚酥等魚類加工品。
 
  「[[六月鯊,狗不拖]]」,形容大約在四、五十幾年前的[[淡水]],漁獲多樣又豐富,港口邊動力漁船、舢舨一艘接著一艘滿載而歸;但在當時,冷凍設備尚不普及,只有非常昂貴的魚才能放在冰庫保存,五月無乾土,六月火燒埔,每到了六月,天氣突然炎熱了起來,大量鯊魚捕獲回到漁港,很快就腐壞了,就算是流浪狗也不吃。這樣的情況讓淡水發展出魚丸魚酥等魚類加工品。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