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淡水福佑宮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5: 行 5:
  
 
==簡介==
 
==簡介==
  [[淡水福佑宮]]位位於[[淡水]]中正路200號,主祀媽祖。相傳建於[[1732年]](清雍正10年),福建泉州府七邑(七縣份),受不了異族統治和滿懷反清復明的志士相繼渡海來臺,透過宗教性結社增進彼此之間的團結,首先建廟,順迎供奉湄洲媽祖為庇蔭,是滬尾街上最古老的廟宇之一。早期移民渡海來臺灣,因此,先民對於海上守護神媽祖格外尊崇。[[1985年]]8月19日公告為縣定第三級古蹟,種類為寺廟。
+
  淡水福佑宮位在[[淡水]]中正路200號,相傳建於[[1732年]](清雍正10年),福建泉州府七邑(七縣份),受不了異族統治和滿懷反清復明的志士相繼渡海來臺,透過宗教性結社增進彼此之間的團結,首先建廟,順迎供奉湄洲媽祖為庇蔭,是滬尾街上最古老的廟宇之一。早期移民渡海來臺灣,因此,先民對於海上守護神媽祖格外尊崇。[[1985年]]8月19日公告為縣定第三級古蹟,種類為寺廟。
  
 
  [[淡水]]是清代移民進入臺北盆地的重要門戶,也是北臺灣貨物集散地,現今的福佑宮於[[1782年]](乾隆47年)集資擴建,直到[[1796年]](嘉慶元年)落成,捐建者以泉州三邑(晉江、惠安、南安)、同安、安溪、永春、永定七縣移民為主,也有漳州、粵東潮汕或嘉應州的客家人士,這是因為滬尾港是清嘉慶年間臺北盆地登陸的重要口岸,所以能匯聚如此多不同籍貫出身人士捐獻,乃成為淡水人的公廟。
 
  [[淡水]]是清代移民進入臺北盆地的重要門戶,也是北臺灣貨物集散地,現今的福佑宮於[[1782年]](乾隆47年)集資擴建,直到[[1796年]](嘉慶元年)落成,捐建者以泉州三邑(晉江、惠安、南安)、同安、安溪、永春、永定七縣移民為主,也有漳州、粵東潮汕或嘉應州的客家人士,這是因為滬尾港是清嘉慶年間臺北盆地登陸的重要口岸,所以能匯聚如此多不同籍貫出身人士捐獻,乃成為淡水人的公廟。
行 48: 行 48:
  
 
==交通資訊==
 
==交通資訊==
*電話:(02)2621-1731
+
*電話:02-2621-1731
 
*有提供WiFi
 
*有提供WiFi
 
*開車:
 
*開車: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