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淡水李家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2: 行 2:
  
 
==簡介==
 
==簡介==
  [[淡水李家]],祖籍為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堂號「'''燕樓'''」,因此又稱[[燕樓李家]]、[[燕樓李氏]],是昔日[[淡水]]地區最大的姓氏聚落,也是[[淡水]]的望族。
+
  [[淡水李家]],祖籍為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堂號「'''燕樓'''」,因此又稱[[燕樓李家]]、[[燕樓李氏]],是昔日淡水地區最大的姓氏聚落,也是[[淡水]]的望族。
  
===渡海來臺===
+
===渡海來台===
  [[李鼎成]],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小崎保李厝鄉人氏,是淡水中寮[[燕樓李家]]來臺開基祖。[[1751年]](乾隆十六年),時年三十一歲的[[李鼎成]],揹著父親榮道公的神主牌、攜著年僅十六歲的妻子[[林耀娘]],由福建泉州同安縣馬厝巷故里搭船渡海來臺,初期在[[關渡]]落腳,[[1756年]](乾隆21)舉家遷居[[滬尾]]([[淡水]]舊名)。來臺之初李鼎成以行醫為業,但因當時淡水一帶人煙尚稀,求醫治病者寥寥無幾,實在難以養家餬口,後來在妻子的苦勸下,不得已棄醫就農,為人耕種做稼,生活困境才逐漸獲得舒解。
+
  [[李鼎成]],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小崎保李厝鄉人氏,是淡水中寮[[燕樓李家]]來臺開基祖。[[1751年]](乾隆十六年),時年三十一歲的[[李鼎成]],揹著父親榮道公的神主牌,攜著年僅十六歲的妻子[[林耀娘]],由福建泉州同安縣馬厝巷故里搭船渡海來臺,初期在[[關渡]]落腳,[[1756年]](乾隆21)舉家遷居[[滬尾]]([[淡水]]舊名)。來臺之初李鼎成以行醫為業,但因當時淡水一帶人煙尚稀,求醫治病者寥寥無幾,實在難以養家餬口,後來在妻子的苦勸下,不得已棄醫就農,為人耕種做稼,生活困境才逐漸獲得舒解。
  
 
===開枝散葉===
 
===開枝散葉===
行 21: 行 21:
 
  淡水忠寮[[燕樓李氏]]一族不僅墾拓有成,而且多人獲取功名,同時間,第三房([[李江中]])子孫在清光緒年間開始出現建築匠師,並傳徒立派。
 
  淡水忠寮[[燕樓李氏]]一族不僅墾拓有成,而且多人獲取功名,同時間,第三房([[李江中]])子孫在清光緒年間開始出現建築匠師,並傳徒立派。
  
  [[李璋瑜]]([[1862年]]-[[1932年]])被認為是忠寮[[燕樓匠派]]之鼻祖,人稱「[[瑜師]]」。生於[[1862年]](同治元),是忠寮[[燕樓李氏]]第三房[[李江中]]之孫,其父[[李懋實]];卒於[[1932年]],享壽71歲。育有二子,即[[李棗柴]]和[[李五湖]]。
+
  [[李璋瑜]]([[1862年]]-[[1932年]])被認為是忠寮[[燕樓匠派]]之鼻祖,人稱「[[瑜師]]」。生於[[1862年]](同治元),是忠寮[[燕樓李氏]]第三房[[李江中]]之孫,其父[[李懋實]];卒於[[1932年]],享壽71歲。育有子二,即[[李棗柴]]和[[李五湖]]。
  
 
  [[李棗柴]]([[1901年]]-[[1988年]])為[[李璋瑜]]長子,人稱「[[紅棗師]]」,淡水、三芝、北投等地許多石造建築,多出自其手,陽明山溫泉澡堂(草山溫泉會館)及中國國際大飯店即其傑作,其子[[李永鑣]],亦為匠師。
 
  [[李棗柴]]([[1901年]]-[[1988年]])為[[李璋瑜]]長子,人稱「[[紅棗師]]」,淡水、三芝、北投等地許多石造建築,多出自其手,陽明山溫泉澡堂(草山溫泉會館)及中國國際大飯店即其傑作,其子[[李永鑣]],亦為匠師。
行 31: 行 31:
 
==李家古厝群==
 
==李家古厝群==
 
  由於人才輩出,李氏宗族起造了許多華廈,分布範圍涵蓋[[北投子]]、[[水尾子]]、[[竹圍子]]、[[大竹圍]]及[[桂花樹]]等處。迄今李家先祖流傳下來的百年「古厝」尚存有多幢,其中有完整資料記載者共九座:
 
  由於人才輩出,李氏宗族起造了許多華廈,分布範圍涵蓋[[北投子]]、[[水尾子]]、[[竹圍子]]、[[大竹圍]]及[[桂花樹]]等處。迄今李家先祖流傳下來的百年「古厝」尚存有多幢,其中有完整資料記載者共九座:
 +
 
:*[[1859年]](咸豐九年):三房([[李江中]])長子[[李懋修]]建第一座華廈。
 
:*[[1859年]](咸豐九年):三房([[李江中]])長子[[李懋修]]建第一座華廈。
 
:*[[1866年]](同治五年):二房([[李長生]])長子[[李諒]]於大竹圍建第二座華廈。
 
:*[[1866年]](同治五年):二房([[李長生]])長子[[李諒]]於大竹圍建第二座華廈。
:*[[1871年]](同治十年):四房[[李山石]](懋民)於大埤頭建第三座華廈。
+
:*[[1871年]](同治十年):四房[[李山石]](懋民)於大埤頭建第三座華廈。
 
:*[[1876年]](光緒二年):大房([[李太平]])次子[[李懋恩]]於竹圍子[[演戲埔腳]]建第四座華廈(即二柱公厝)。
 
:*[[1876年]](光緒二年):大房([[李太平]])次子[[李懋恩]]於竹圍子[[演戲埔腳]]建第四座華廈(即二柱公厝)。
 
:*[[1877年]](光緒三年):大房([[李太平]])長子[[李懋澄]](秋波)於水尾子下寮建第五座華廈(即大柱公厝)。
 
:*[[1877年]](光緒三年):大房([[李太平]])長子[[李懋澄]](秋波)於水尾子下寮建第五座華廈(即大柱公厝)。
:*第六座、第七座華廈已完全倒塌或重建,無法重現昔日丰采。
+
:*第六座、第七座華廈已完全倒榻或重建,無法重現昔日丰采。
 
:*[[1891年]](光緒十七年):三房([[李江中]])三子[[李懋足]]在桂花樹建第八座華廈(即三柱公厝)。
 
:*[[1891年]](光緒十七年):三房([[李江中]])三子[[李懋足]]在桂花樹建第八座華廈(即三柱公厝)。
 
:*[[1893年]](光緒十九年):大房([[李太平]])四子[[李懋蟾]]建第九座華廈(即四柱公厝),又稱「[[歲魁旗杆厝]]」。(按: 李懋蟾,字月華,曾科歲貢生第一名,因此屋前立旗桿)
 
:*[[1893年]](光緒十九年):大房([[李太平]])四子[[李懋蟾]]建第九座華廈(即四柱公厝),又稱「[[歲魁旗杆厝]]」。(按: 李懋蟾,字月華,曾科歲貢生第一名,因此屋前立旗桿)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