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檔案:照片4.jpg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1: 行 1:
 
== 摘要 ==
 
== 摘要 ==
'''紅毛城主堡廣場'''
+
紅毛城
1628年西班牙人來到淡水,因軍事考量在淡水河口興建「聖多明哥城」,做為軍事、政治、貿易和傳教的根據地。1642年荷蘭人北上進攻雞籠(基隆),打敗了西班牙人,於被拆毀的城堡原址附近重建新城,稱為「安東尼堡」,此四方形城堡即是淡水紅毛城的由來。由於當時的當地人習慣稱荷蘭人為「紅毛」,「紅毛城」之名由此而來。
 
紅毛城主堡是以「外石內磚」的工法砌造,為一座堅固的方形城砦。其內分上下二層樓,採半圓筒形的穹窿結構建造,上下樓的穹窿方向相互垂直,讓主堡更加穩固。英國人進駐之後,除了將尖形屋頂改為平臺式外,也在東北及西南角位置增設角樓。在二樓南側增建的露臺,是為了方便前來洽公的民眾,而面對淡水河與觀音山的露臺上,設有雉堞及槍眼,是為了便於居高臨下看守防衛。堅固的結構,加上防衛守備的功能設計,使紅毛城成為淡水河口易守難攻的軍事堡壘。
 
其實當年荷蘭人所建的紅毛城外觀與現在略有不同,在未整修前曾是灰白色的牆面,直到英人租借之後,陸續增建二樓的露臺、頂樓的角樓,也將外牆改塗為朱紅色,變成現在所看到的紅色城堡。
 
 
 
 
 
 
== 授權條款 ==
 
== 授權條款 ==
 
{{CC-BY-SA}}
 
{{CC-BY-SA}}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