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桃園國際機場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16: 行 16:
 
==主要設施==
 
==主要設施==
 
:*跑滑道系統:桃園國際機場目前擁有兩條主跑道,是台灣目前唯一擁有兩條以上跑道的民航機場,兩條跑道分別為05L/23R「北跑道」及05R/23L「南跑道」。
 
:*跑滑道系統:桃園國際機場目前擁有兩條主跑道,是台灣目前唯一擁有兩條以上跑道的民航機場,兩條跑道分別為05L/23R「北跑道」及05R/23L「南跑道」。
:*塔台:桃園國際機場啟用時,擁有一座高46公尺的飛航管制塔台,在2017年平均每日服務超過670架航班。然而,由於空間、設備擴充空間不敷需求,為能滿足航行量成長、增進飛航服務作業效率,行政院於2012年7月20日以院臺交字第1010038406號函核定辦理「臺灣桃園國際機場塔臺暨整體園區新建工程」,並於2018年9月3日院臺交字第1070030858號函核定修正計畫,計畫總經費12億7,172萬元,期程自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止。新塔台高65公尺,2014年3月辦理國際競圖,共有4組專業團隊參加,經評選由中興工程顧問公司、法國巴黎機場公司及華興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組成之團隊獲選。塔臺西面以幾何折線與銀灰色金屬材質呼應第二航廈的剛性外型和顏色,東面則以曲面與白色外牆銜接第一航廈的柔和與外觀。管制作業室面積增加到160平方公尺,設有12個管制席位。新塔台於2016年7月20日動工,2017年10月5日上梁,2019年12月16日啟用。而舊塔台則轉為備援塔臺,2022年4月8日因為新塔臺運作已相當穩定,故舊塔臺功成身退正式卸下其備援任務,並於同年4月13日開始拆除。
+
:*塔台:桃園國際機場啟用時,擁有一座高46公尺的飛航管制塔台,在2017年平均每日服務超過670架航班。然而,由於空間、設備擴充空間不敷需求,為能滿足航行量成長、增進飛航服務作業效率,行政院於2012年7月20日以院臺交字第1010038406號函核定辦理「臺灣桃園國際機場塔臺暨整體園區新建工程」,並於2018年9月3日院臺交字第1070030858號函核定修正計畫,計畫總經費12億7,172萬元,期程自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止。
 +
 
 +
新塔台高65公尺,2014年3月辦理國際競圖,共有4組專業團隊參加,經評選由中興工程顧問公司、法國巴黎機場公司及華興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組成之團隊獲選。塔臺西面以幾何折線與銀灰色金屬材質呼應第二航廈的剛性外型和顏色,東面則以曲面與白色外牆銜接第一航廈的柔和與外觀。管制作業室面積增加到160平方公尺,設有12個管制席位。新塔台於2016年7月20日動工,2017年10月5日上梁,2019年12月16日啟用。而舊塔台則轉為備援塔臺,2022年4月8日因為新塔臺運作已相當穩定,故舊塔臺功成身退正式卸下其備援任務,並於同年4月13日開始拆除。
 
:*第一航廈:第一航廈於1974年9月正式動工、1978年底正式完工,隨桃園國際機場於1979年2月26日正式啟用。啟用時的第一航廈擁有15萬6,500平方公尺的樓地板面積,年服務容量達到500萬人次。
 
:*第一航廈:第一航廈於1974年9月正式動工、1978年底正式完工,隨桃園國際機場於1979年2月26日正式啟用。啟用時的第一航廈擁有15萬6,500平方公尺的樓地板面積,年服務容量達到500萬人次。
 
:*第二航廈:第二航廈的興建最早於1971年的桃園國際機場主計畫中便已被提出,在桃園國際機場1979年2月啟用後,運量持續的高度成長,迅速的使僅有的第一航廈面臨了使用容量滿溢的窘況。考量於此,交通部民用航空局於1989年10月正式啟動了第二航廈的規畫設計作業,第二航廈的興建工程在1991年3月9日正式動工、2000年7月29日落成,並在後續工程於2003年全面完工後擁有了318,000平方公尺的樓地板面積及1,700萬人次的年服務容量。
 
:*第二航廈:第二航廈的興建最早於1971年的桃園國際機場主計畫中便已被提出,在桃園國際機場1979年2月啟用後,運量持續的高度成長,迅速的使僅有的第一航廈面臨了使用容量滿溢的窘況。考量於此,交通部民用航空局於1989年10月正式啟動了第二航廈的規畫設計作業,第二航廈的興建工程在1991年3月9日正式動工、2000年7月29日落成,並在後續工程於2003年全面完工後擁有了318,000平方公尺的樓地板面積及1,700萬人次的年服務容量。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