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林熊徵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2: 行 2:
  
 
==簡介==
 
==簡介==
  [[林熊徵]],字薇閣,號肇權,為福建龍溪遷台之世家子弟,亦即世人所熟知的板橋[[林本源家族]]第五代傳嫡。在他六歲時,他的父親爾康公辭世,母親陳芷芳太夫人,賢淑嫻禮,教育[[林熊徵]]篤守孝悌、恪遵傳統,奠定其溫實敦厚之人格。[[林熊徵]]自幼聰穎敏慧,生性好學,十七歲已博覽群史,閱畢大小經典,益以家學之淵源,培養具有前瞻性之眼光,醉心當時西方傳入之新潮思想,成為一學貫東西之特達之才,且於文學藝術上,亦有造詣。
+
  [[林熊徵]],字薇閣,號肇權,為福建龍溪遷台之世家子弟,亦即世人所熟知的板橋[[林本源]]家族第五代傳嫡。六歲時,尊翁爾康公辭世,母親陳芷芳太夫人,賢淑嫻禮,教育[[林熊徵]]篤守孝悌、恪遵傳統,奠定其溫實敦厚之人格。[[林熊徵]]自幼聰穎敏慧,性好學,十七歲已博覽群史,閱畢大小經典,益以家學之淵源,培養具有前瞻性之眼光,醉心當時西方傳入之新潮思想,成為一學貫東西之特達之才,且於文學藝術上,亦有造詣。
  
 
==經歷==
 
==經歷==
  清末之際,國勢積弱,[[林熊徵]]對於[[孫中山]]先生救國救民之志行,深為景仰,因此激發他隱藏已久的經國濟民素願,[[1904年]]同盟會於日本東京成立之時,[[林熊徵]]毅然加入,與[[林森]]先生、[[方聲濤]]先生、[[蔡法平]]先生同為革命志士,傾心結盟、暢談興國大志,東奔西走,戮力於革命,不辭辛勞。
+
  清末之際,國勢積弱,[[林熊徵]]對於[[孫中山]]先生救國救民之志行,深為景仰,乃激發隱藏已久之經國濟民素願,[[1904年]]同盟會於日本東京成立之時,[[林熊徵]]毅然加入,與[[林森]]先生、[[方聲濤]]先生、[[蔡法平]]先生同為革命志士,傾心結盟、暢談興國大志,東奔西走,戮力於革命,不辭辛勞。
  
 
  [[1911年]]「黃花崗」起義前夕,[[黃興]]先生電邀日本支部同志支援參加,惟經費難籌,[[林文]]、[[林覺民]]等志士原以無法成行共襄義舉,[[林熊徵]]於台灣聞悉之後,立即捐款達三千日元,充為起義、購買槍械之經費,此款如大旱之逢甘霖,於是,驚天地、泣鬼神之三二九黃花崗之役,為武昌起義奠定成功之基礎,[[林熊徵]]之慷慨仗義,愛國救民之心志,亦將永垂史蹟。
 
  [[1911年]]「黃花崗」起義前夕,[[黃興]]先生電邀日本支部同志支援參加,惟經費難籌,[[林文]]、[[林覺民]]等志士原以無法成行共襄義舉,[[林熊徵]]於台灣聞悉之後,立即捐款達三千日元,充為起義、購買槍械之經費,此款如大旱之逢甘霖,於是,驚天地、泣鬼神之三二九黃花崗之役,為武昌起義奠定成功之基礎,[[林熊徵]]之慷慨仗義,愛國救民之心志,亦將永垂史蹟。
行 11: 行 11:
 
  [[林熊徵]]克紹箕裘,秉持其優異之經營天賦,繼承龐大且繁雜之家業,外則振興整體經濟,協助人民經濟地位提昇。內則致力於革命工作,先後贊助籌備漢冶萍鐵工廠、粵漢鐵路、漳廈鐵路等之興設。海外事業復有日本九州安川製鋼公司、南洋婆羅州橡膠公司等,皆有所成。回台後,更積極地又創立[[林本源製糖株式會社]]、[[華南銀行]],並投資台灣製鹽、台灣土地建物、台灣製油、台灣煉瓦、台灣煤礦、台灣電氣工業等公司,不勝枚舉,不僅為林家事業版圖邁進另一次高峰,對當時產業未興、物力艱難的台灣整體經濟環境之推展,亦綽有貢獻。
 
  [[林熊徵]]克紹箕裘,秉持其優異之經營天賦,繼承龐大且繁雜之家業,外則振興整體經濟,協助人民經濟地位提昇。內則致力於革命工作,先後贊助籌備漢冶萍鐵工廠、粵漢鐵路、漳廈鐵路等之興設。海外事業復有日本九州安川製鋼公司、南洋婆羅州橡膠公司等,皆有所成。回台後,更積極地又創立[[林本源製糖株式會社]]、[[華南銀行]],並投資台灣製鹽、台灣土地建物、台灣製油、台灣煉瓦、台灣煤礦、台灣電氣工業等公司,不勝枚舉,不僅為林家事業版圖邁進另一次高峰,對當時產業未興、物力艱難的台灣整體經濟環境之推展,亦綽有貢獻。
  
  [[林熊徵]]承其家族之優良家風,對於社會公益救濟事業多不落人之後,充分扮演了為富好施、急公好義的角色,尤其以興學助學方面之支援,更是惠澤無數、仁慈遠被。平時復率先提倡「男女平等」之說,除在福建各地出資興學外,並主辦大觀書社保存中華文化,創設台中一中,為青年增加求學機會,一時傳為盛事。早在[[1917年]]起,[[林熊徵]]尚未達而立之年,為培養優秀人才,對於無力求學青年,長期提供豐厚之獎學金。此一義行為全台之創舉,從總督府台灣國語學校以至大陸旭瀛書院、東瀛書院等,都曾協助在學學生,使之完成學業,曾有數百位台灣籍、福建籍的優秀青年得到他的協助來完成學業,回到各界替國家社會服務,其中諸如赴日留學之[[吳三連]]先生、[[連震東]]先生、[[林伯奏]]先生等以及台灣第一個博士──蛇毒研究之祖,[[杜聰明]]博士人,都曾得[[林熊徵]]之獎助。這些得到[[林熊徵]]資助者,為感念其恩德,曾有「薇風會」之組織。
+
  [[林熊徵]]承其家族之優良家風,對於社會公益救濟事業多不落人之後,充分扮演了為富好施、急公好義的角色,尤其以興學助學方面之支援,更是惠澤無數、仁慈遠被。平時復率先提倡「男女平等」之說,除在福建各地出資興學外,並主辦大觀書社保存中華文化,創設台中一中,為青年增加求學機會,一時傳為盛事。早在[[1917年]]起,[[林熊徵]]尚未達而立之年,為培養優秀人才,對於無力求學青年,長期提供豐厚之獎學金。此一義行為全台之創舉,從總督府台灣國語學校以至大陸旭瀛書院、東瀛書院等,都曾協助在學學生,使之完成學業,曾有數百位台灣籍、福建籍的優秀青年得到他的協助來完成學業,回到各界替國家社會服務,其中諸如赴日留學之[[吳三連]]先生、[[連震東]先生、[[林伯奏]]先生等以及台灣第一個博士──蛇毒研究之祖,[[杜聰明]]博士人,都曾得[[林熊徵]]之獎助。這些得到[[林熊徵]]資助者,為感念其恩德,曾有「薇風會」之組織。
  
  [[林熊徵]]最熱心於濟世救貧之事務,如協助紅十字會推行慈善運動、設置[[林本源博愛醫院]]、鼓浪嶼博愛醫院以及痲瘋病院等等,皆曾投入相當大之心力,其餘諸如日本九州賑災撫恤、關東大地震救援台灣留日學生返台,[[林熊徵]]無不於幕後默默地付出,不求回報。
+
  [[林熊徵]]最熱心於濟世救貧之事務,如協助紅十字會推行慈善運動、設置[[林本源]]博愛醫院、鼓浪嶼博愛醫院以及痲瘋病院等等,皆曾投入相當大之心力,其餘諸如日本九州賑災撫恤、關東大地震救援台灣留日學生返台,[[林熊徵]]無不於幕後默默地付出,不求回報。
  
 
==個人年表==
 
==個人年表==
行 45: 行 45:
  
 
==相關頁面==
 
==相關頁面==
:*[[林本源家族]]
+
:*[[林本源]]
 
:*[[許丙]]
 
:*[[許丙]]
:*[[華南銀行]]
 
:*[[林平侯]]
 
:*[[林維源]]
 
  
 
[[Category:人物]]
 
[[Category:人物]]
{{淡水20世紀人物導覽盒}}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