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李江河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1: 行 1:
 
{{導覽條1|人物}}
 
{{導覽條1|人物}}
 
==簡介==
 
==簡介==
  [[李江河]],[[和利碾米工廠]]創辦人,生於[[1900年]](明治33)。李江河原本任職於「淡水產業株式會社」(今[[淡水農會]]前身),他負責的工作是向農民徵收稻穀,因此熟稔米穀買賣,於是在[[1936年]](大正11),自己在[[淡水]][[重建街]]158號創設這家米店,起初只是批發零售。[[1950年]](民國39)初遷至[[中正路]]170號,另設碾米工廠於[[重建街]]225號,設置有多部大型碾米機,當時從稻穀收購再輾成糙米、白米批發臺北縣市及桃園縣銷售,生意興隆一時,奠定後來經營基礎。李江河在經營米店的同時,也非常熱心社會福利事業,慷慨捐款物濟助低收入戶,又在[[淡水]]中、小學設置清寒獎學金,助學為樂,深獲鄰舍讚許。
+
  [[李江河]],[[和利碾米工廠]]創辦人,生於[[1900年]](明治33)。李江河原本任職於「淡水產業株式會社」(今[[淡水農會]]前身),他負責的工作是向農民徵收稻穀,因此熟稔米穀買賣,於是在[[1936年]](大正11),自己在淡水[[重建街]]158號創設這家米店,開始只是批發零售。[[1950年]](民國39)初遷至[[中正路]]170號,另設碾米工廠於[[重建街]]225號,設置有多部大型碾米機,當時從稻穀收購再輾成糙米、白米批發臺北縣市及桃園縣市銷售,生意興隆一時,奠定後來經營基礎。李江河經營米店同時,也非常熱心福會福利事業,慷慨捐款物濟助低收入戶,又在淡水中、小學設置清寒獎學金,助學為樂,深獲鄰舍讚許。
 
 
  李江河創立米店時,民風純樸,生活艱苦,從清晨忙到晚上,當時收購稻穀都是向[[淡水]]、三芝一帶的農民購買,再運回店內,經過晒穀、打穀過程成為糙米、白米。李江河心中所執著的,是對這份工作秉持的原則與熱忱,也對後代求學、為人處事有很大的正面影響。當時晒乾、打穀皆為人工,雇用員工多達20人,而晒穀過程中需看氣候,好天氣才晒得好吃的稻子。當時米糧都還需要以牛車或三輪車運送。1980年代以後,稻米產量下降,因此,拆除了碾米設備、稻穀儲藏室和白米製造廠,僅保留一具4尺高的碾米機,稱得上是淡水的古物。
 
  
 +
  李江河創立米店時,民風純樸,生活艱苦,從清晨忙到晚上,當時收購稻穀都是向淡水、三芝一帶的農民購買,再運回店內,經過晒穀、打穀過程成為糙米、白米。李江河心中所執著的,是對這份工作秉持的原則與熱忱,也對後代求學、為人處事有很大的正面影響。當時晒乾、打穀皆為人工,雇用員工多達20人,而晒穀過程中需看氣候,好天氣才晒得好吃的稻子。當時米糧都還需要以牛車或三輪車運送。1980年代以後,稻米產量下降,因此,拆除了碾米設備、稻穀儲藏室和白米製造廠,僅保留一具4尺高的碾米機,稱得上是淡水的古物。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續修淡水鎮志》,未刊本,([[淡水區公所]],2012)
+
:*《續修淡水鎮志》,未刊本,(淡水區公所,2012)
  
 
==相關頁面==
 
==相關頁面==
 
:*[[和利碾米工廠]]
 
:*[[和利碾米工廠]]
  
[[Category:人物]][[Category:商界人士]][[Category:1900年出生]][[Category:1976年逝世]]
+
[[Category:人物]][[Category:商界人士]][[Category:1976年逝世]]
{{淡水20世紀人物導覽盒}}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