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李太平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1: 行 1:
 
{{導覽條1|人物}}
 
{{導覽條1|人物}}
 
==簡介==
 
==簡介==
  [[李太平]]於1793年(乾隆58)生於北投子山腳,是[[淡水]]忠寮李氏開臺祖李鼎成(本志有傳)之長孫,父臣春,故稱為[[忠寮李家]]大房首祖。李太平16歲時喪父,他負起做長子之責任,幫助母親周氏勸管理家務及看管3個弟弟,他深具眼光,知道要改善貧苦及提升社會地位,必須解決家人無人識字之困境,乃全力培育么弟李山石(號爾瞻,官名呈輝)於道光年間以太學生員入國子監肄業,即監生,從此開啟李氏家族進取科舉之途,也奠定李氏家族在[[淡水]]的崇高地位。李太平一房承租[[林本源]]的田地,因勤於耕墾乃得以致富,但出門到艋舺或其他各地購物時,仍穿著麻衣袋衣,一副寒酸相,常常因之得以撿了不少便宜,亦可見他勤儉的情況。
+
  [[李太平]],生於1793年(乾隆58)北投子山腳,是淡水忠寮李氏開臺祖李鼎成(本志有傳)之長孫,父臣春,故稱為[[忠寮李家]]大房首祖。李太平16歲時喪父,他負起做長子之責任,幫助母親周氏勸管理家務及看管3個弟弟,他深具眼光,知道要改善貧苦及提升社會地位,必須解決家人無人識字之困境,乃全力培育么弟李山石(號爾瞻,官名呈輝)於道光年間以太學生員入國子監肄業,即監生,從此開啟李氏家族進取科舉之途,也奠定李氏家族在[[淡水]]的崇高地位。李太平一房承租[[林本源]]的田地,因勤於耕墾乃得以致富,但出門到艋舺或各地購物時,仍穿著麻衣袋衣,一副寒酸相,常常因之得以撿了不少便宜,亦可見他勤儉的情況。
  
  李太平的三子日精(字懋昭,官名花開),於[[1860年]](咸豐10)得淡水廳考府學郡痒生,[[1879年]](光緒5),四子月華(字懋蟾,官名花霖)己卯補考戊寅科第一名歲貢生,[[1880年]](光緒6),李日精之次子衍融(字貽通,官名祥會)得淡水廳考武學郡武生,[[1886年]](光緒12),李太平之長子李秋波(字懋澄)的四子四美(字貽仁,官名端)得[[淡水廳]]考府學郡痒生,最引人注目的是李秋波的長孫[[李應時]](字宗聘,官名應辰)於[[1891年]](光緒17)辛卯科中式第74名文舉,增添李氏家族之榮耀,1895年(光緒21)乙未割臺之役,[[李應時]]舉兵抗日。
+
  李太平的三子日精(字懋昭,官名花開),於[[1860年]](咸豐10)[[淡水廳]]考府學郡痒生,[[1879年]](光緒5),四子月華(字懋蟾,官名花霖)己卯補考戊寅科第一名歲貢生,[[1880年]](光緒6),李日精之次子衍融(字貽通,官名祥會)得淡水廳考武學郡武生,[[1886年]](光緒12),李太平之長子李秋波(字懋澄)的四子四美(字貽仁,官名端)得淡水廳考府學郡痒生,最引人注目的是李秋波的長孫[[李應時]](字宗聘,官名應辰)於[[1891年]](光緒17)辛卯科中式第74名文舉,增添李氏家族之榮耀,1895年(光緒21)乙未割臺之役,[[李應時]]舉兵抗日。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