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新竹火車站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65: 行 65:
 
站房具二段、四片急斜式馬薩式屋,上覆銅瓦,並以細短石柱收邊,以多立克式柱頭收尾,造型雄偉。屋頂前段下方開有兩個牛眼窗。中央盔甲式四面鐘塔取自羅馬式穹頂,在當時具有引進標準時間的報時意義。牆壁在戰後曾改為白牆黃柱式的粉刷,直至2000年新竹市政府復原其洗石子牆面,並將屋頂換為綠瓦,鐘塔的時鐘也同時恢復運轉。玄關設計為突出且比例修長的拱圈門廊,上方有三角形的山牆,曾一度被電子鐘遮擋。玄關兩側各置一個瓶狀圓柱,石柱的臺基刻意墊高,故柱子不長,屬於托斯卡納柱式,柱頭具豎條紋裝飾。大門與剪票口內側分別具有水平與三角形山牆,與托斯卡納壁柱的浮雕裝飾。站房前廊的鑄鐵柱以半球型的乳丁裝飾。站房屋簷下方對稱排列兩種拱窗,拱窗上有超尺度之拱心石,並以幾何線條裝飾。站房柱體、牆壁轉角與開口部四周,都加強仿石造收邊。整體建築雖繁複卻不失莊重,嚴肅卻不失親和,建築語彙屬於文藝復興時代後期的巴洛克式樣。裝飾較同時期的台中車站與基隆車站更為簡潔。昭和三年(1928年)3月25日於東側增建辦公室,耗資12000銀圓。二十年(1945年)5月15日遭同盟國軍轟炸,辦公室部份被炸毀,1947年經臺灣省政府撥款整修,1948年初完工,包括東側延伸之辦公室、會議室,也增建西側列車車班站房等空間。在1968年建築增添西翼辦公室時,並沒有以與東翼取得相同工法進行協調,造成視覺上的違和感。1966年為因應縱貫線與內灣線(1951年通車)增加的貨運量與調車業務,更因臺灣肥料公司新竹廠擴建後之運輸需要,擴建貨運站,即今最東側之行李房。1969年6月完成啟用,客貨業務正式分開。1973年增建東翼鐵路警察辦公室。1998年由內政部指定為省定古蹟(現為國定古蹟)。
 
站房具二段、四片急斜式馬薩式屋,上覆銅瓦,並以細短石柱收邊,以多立克式柱頭收尾,造型雄偉。屋頂前段下方開有兩個牛眼窗。中央盔甲式四面鐘塔取自羅馬式穹頂,在當時具有引進標準時間的報時意義。牆壁在戰後曾改為白牆黃柱式的粉刷,直至2000年新竹市政府復原其洗石子牆面,並將屋頂換為綠瓦,鐘塔的時鐘也同時恢復運轉。玄關設計為突出且比例修長的拱圈門廊,上方有三角形的山牆,曾一度被電子鐘遮擋。玄關兩側各置一個瓶狀圓柱,石柱的臺基刻意墊高,故柱子不長,屬於托斯卡納柱式,柱頭具豎條紋裝飾。大門與剪票口內側分別具有水平與三角形山牆,與托斯卡納壁柱的浮雕裝飾。站房前廊的鑄鐵柱以半球型的乳丁裝飾。站房屋簷下方對稱排列兩種拱窗,拱窗上有超尺度之拱心石,並以幾何線條裝飾。站房柱體、牆壁轉角與開口部四周,都加強仿石造收邊。整體建築雖繁複卻不失莊重,嚴肅卻不失親和,建築語彙屬於文藝復興時代後期的巴洛克式樣。裝飾較同時期的台中車站與基隆車站更為簡潔。昭和三年(1928年)3月25日於東側增建辦公室,耗資12000銀圓。二十年(1945年)5月15日遭同盟國軍轟炸,辦公室部份被炸毀,1947年經臺灣省政府撥款整修,1948年初完工,包括東側延伸之辦公室、會議室,也增建西側列車車班站房等空間。在1968年建築增添西翼辦公室時,並沒有以與東翼取得相同工法進行協調,造成視覺上的違和感。1966年為因應縱貫線與內灣線(1951年通車)增加的貨運量與調車業務,更因臺灣肥料公司新竹廠擴建後之運輸需要,擴建貨運站,即今最東側之行李房。1969年6月完成啟用,客貨業務正式分開。1973年增建東翼鐵路警察辦公室。1998年由內政部指定為省定古蹟(現為國定古蹟)。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6%96%B0%E7%AB%B9%E8%BB%8A%E7%AB%99(維基百科)
+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6%96%B0%E7%AB%B9%E8%BB%8A%E7%AB%99
<BR>
+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monument/19980623000001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monument/19980623000001(新竹市文化局)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