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新竹火車站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12: 行 12:
 
劉銘傳鐵路列車經過龜崙嶺古道附近,此段路線因路況太差於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廢止
 
劉銘傳鐵路列車經過龜崙嶺古道附近,此段路線因路況太差於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廢止
  
 +
大正十二年(1923年)4月19日,新竹州知事梅谷光貞率同地方官員在新竹車站迎接到訪的皇太子裕仁
 +
 +
玄關瓶狀圓柱
 +
 +
站房內側
 
清代
 
清代
 
光緒十三年(1887年)福建臺灣巡撫劉銘傳由於商務與軍事考量,且為建造台灣省城時便於運輸建材,上《擬興修臺灣鐵路摺》,奏請清朝政府興建基隆至台南的鐵路,同年7月10日(農曆5月20日)成立全臺鐵路商務總局,並立即動工台北~基隆段鐵路,是繼唐胥鐵路後清朝第二條官辦鐵路,同時發行鐵路股票至南洋招募基金。十四年(1888年)由台北經桃園至新竹段鐵路開工。十九年(1893年)福建臺灣巡撫邵友濂因經費不足與工程艱鉅,中止鐵路鋪設至台南的計畫。1月23日台北至新竹段鐵路通車。基隆~新竹段鐵路總長106.1km,每日僅往返兩班列車。10月30日設立第一代站房,當時稱「新竹火車票房」,位在枕頭山(今新竹公園)腳下,為土造閩南式建築(約今玻璃工藝博物館位置),舊址約在今新竹憲兵隊一帶。
 
光緒十三年(1887年)福建臺灣巡撫劉銘傳由於商務與軍事考量,且為建造台灣省城時便於運輸建材,上《擬興修臺灣鐵路摺》,奏請清朝政府興建基隆至台南的鐵路,同年7月10日(農曆5月20日)成立全臺鐵路商務總局,並立即動工台北~基隆段鐵路,是繼唐胥鐵路後清朝第二條官辦鐵路,同時發行鐵路股票至南洋招募基金。十四年(1888年)由台北經桃園至新竹段鐵路開工。十九年(1893年)福建臺灣巡撫邵友濂因經費不足與工程艱鉅,中止鐵路鋪設至台南的計畫。1月23日台北至新竹段鐵路通車。基隆~新竹段鐵路總長106.1km,每日僅往返兩班列車。10月30日設立第一代站房,當時稱「新竹火車票房」,位在枕頭山(今新竹公園)腳下,為土造閩南式建築(約今玻璃工藝博物館位置),舊址約在今新竹憲兵隊一帶。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