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擢勝營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1: 行 1:
{{導覽條1|組織}}
+
  [[擢勝營]]是由湘軍名將[[孫開華]]所募,後來擢勝營隨[[孫開華]]東征西討,防務臺灣。依據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資料所述:擢勝營赴臺最早是光緒二年年底(1877年初),進剿後山「番社」;光緒五年(1879)再度來臺分防基隆與淡水;光緒六年(1880)孫開華奉命前往楚湘照募精勇,編為擢勝中、左兩營以固臺防,並築基隆、滬尾諸礮臺。光緒十年(1885)二月,孫開華第四度率擢勝軍三營扺滬尾與法軍作戰,此後擢勝營擊敗法軍,孫開華因功恩賞給騎都尉世職,並賞白玉翎管等物,慈禧太后還賞給出力將弁內帑銀一萬兩。孫開華及其擢勝營不但與臺灣關係極為密切,其令譽更耀然青史。
==簡介==
 
  [[擢勝營]]是由湘軍名將[[孫開華]]所募,後來隨[[孫開華]]東征西討,防務臺灣。
 
  
  [[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臺灣發生牡丹社事件,清廷下令加強海防,並招募鄉勇組成擢勝營,由孫開華分統前、後、左、右、中五營,由龔占鰲、孫得友、蔡定成、孫開榮、張兆連為營官。牡丹社事件後擢勝營前往蘇澳開山撫番。[[1876年]](清光緒二年)屯駐[[基隆]],隔年平定花蓮瑞穗的奇密社事件。[[1878年]](清光緒四年)孫開華再度來臺駐於[[艋舺]]以便調度戍防[[基隆]],並在[[1880年]](清光緒六年)於[[基隆]]、[[滬尾]]一帶開墾並建築砲臺。次年由福建巡撫岑毓英帶領黔軍駐紮臺北,孫開華的擢勝營調回泉州。
+
  孫開華所統領的擢勝營為湖南勇營之一,目前於淡水中正東路與竿蓁二街交叉口斜坡上仍保有[[滬尾湖南勇古墓]]六座、墓碑六方,碑額皆刻有「擢勝左營」四字,六名冰勇姓名如下:故勇李有章,湖南善化縣人;故勇袁致和,湖南善化縣人;故勇張月升,湖南善化縣人;故勇胡芳之,湖南善化縣人;故甬嚴洪勝,湖南善化縣人;胡勇李佑佺,湖南永定縣人。此一歷經百年滄桑之營勇古墓,於1998年8月,正式公告為臺北縣縣定古蹟。
  
  [[1883年]](清光緒九年)清法關係惡化,清廷再次將其調回臺北駐紮於[[滬尾]]並建築砲臺。[[1884年]](清光緒十年)[[清法戰爭滬尾之役]]爆發,法國船艦砲擊[[滬尾]],法軍搶灘登陸被孫開華軍擊退。孫開華因功獲賜騎都尉世職,並賞白玉翎管等物,慈禧太后還賞給出力兵勇內帑銀一萬兩。[[孫開華]]及其[[擢勝營]]不但與臺灣關係極為密切,其令譽更耀然青史。
 
 
  孫開華所統領的擢勝營為湖南勇營之一,目前於[[淡水]]中正東路與竿蓁一街交叉口斜坡上仍保有[[滬尾湖南勇古墓]]六座、墓碑六方,碑額皆刻有「擢勝左營」四字,六名兵勇姓名如下:故勇李有章,湖南善化縣人;故勇袁致和,湖南善化縣人;故勇張月升,湖南善化縣人;故勇胡芳之,湖南善化縣人;故甬嚴洪勝,湖南善化縣人;胡勇李佑佺,湖南永定縣人。此一歷經百年滄桑之營勇古墓,於[[1998年]]8月,正式公告為臺北縣縣定古蹟。
 
 
  
 
  
{{淡水文化資產導覽盒}}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