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屯山人說故事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1: 行 1:
 
{{導覽條}}{{大淡水計畫導覽條}}
 
{{導覽條}}{{大淡水計畫導覽條}}
{{TocF}}
+
 
 
  自102學年度起,淡江大學資訊傳播系「創意數位媒體教學實習中心」所開設的課程,加入了專業知能服務學習課程的行列,期透過本課程實務實習的理念,讓學生藉由所學專長,認識與了解淡水屯山社區,針對服務單位的需求,師生團隊在一年間漫遊屯山,發現美好與感動,進行了CIS設計、「耆老說故事」景點影片拍攝以及月曆設計,並透過成果展演公開對外發表,展現設計成果。
 
  自102學年度起,淡江大學資訊傳播系「創意數位媒體教學實習中心」所開設的課程,加入了專業知能服務學習課程的行列,期透過本課程實務實習的理念,讓學生藉由所學專長,認識與了解淡水屯山社區,針對服務單位的需求,師生團隊在一年間漫遊屯山,發現美好與感動,進行了CIS設計、「耆老說故事」景點影片拍攝以及月曆設計,並透過成果展演公開對外發表,展現設計成果。
 
<onlyinclude>
 
<onlyinclude>
行 7: 行 7:
  
 
*'''屯山人說故事網站''':http://www.ic.tku.edu.tw/tunshan
 
*'''屯山人說故事網站''':http://www.ic.tku.edu.tw/tunshan
*'''[http://www.ic.tku.edu.tw/tswebsite/tushangindex/index01.html 漫遊屯山‧發現美好]''':淡江大學資訊傳播系「創意數位媒體教學實習中心」屯山社區營造成果網站。
 
 
==故事影片==
 
==故事影片==
 
{|
 
{|
 
|-
 
|-
 
|valign="top"|
 
|valign="top"|
===[[屯山人說故事_石滬|石滬]]===
+
===[[石滬]]===
 
{{Youtube|YFHXyhUGhzE|400|right|石滬是台灣海岸上最早的生態工法,先民以石滬圍魚的生產方式,締造出六塊厝最富麗的漁­村歲月,在海蝕平台侵蝕下,目前尚留存十三處的石滬遺跡。}}
 
{{Youtube|YFHXyhUGhzE|400|right|石滬是台灣海岸上最早的生態工法,先民以石滬圍魚的生產方式,締造出六塊厝最富麗的漁­村歲月,在海蝕平台侵蝕下,目前尚留存十三處的石滬遺跡。}}
 
|valign="top"|
 
|valign="top"|
行 23: 行 22:
 
|valign="top"|
 
|valign="top"|
 
===[[淡水保安獅|保安獅]]===
 
===[[淡水保安獅|保安獅]]===
{{Youtube|EPw-ikyw_Yk|400|right|[[保安獅]],民國34年,地方子弟為了抵擋盜匪、保衛鄉里,請來大龍峒保安宮的師傅教授武術,成立淡水最早成立的獅陣。保安獅的獅頭為李宗義所設計,以傳統工法手工打造,是珍貴的傳統藝術資產。}}
+
{{Youtube|nO58oUOd6I8|400|right|德安居為屯山保存最完整的閩南式建築,約有百年歷史,先民利用處處可得的石頭,作為居所奠基的基礎與立基的石牆,並保存許多早期完整的農具­及廚具。}}
 
|-
 
|-
 
|valign="top"|
 
|valign="top"|
 
 
===屯山水牛===
 
===屯山水牛===
{{Youtube|MpTAElneNjQ|400|right|早期農業時代,[[屯山地區]]大面積種植稻米、茶葉,有淡水穀倉之稱,全盛時期家家戶戶約有­上百隻耕作的水牛,居民還留著日治時代牛隻登記制度的牛籍簿。}}
+
{{Youtube|v9wWZ9p09jY|400|right|早期農業時代,[[屯山地區]]大面積種植稻米、茶葉,有淡水穀倉之稱,全盛時期家家戶戶約有­上百隻耕作的水牛,居民還留著日治時代牛隻登記制度的牛籍簿。}}
 
|valign="top"|
 
|valign="top"|
 
===洗衣窟===
 
===洗衣窟===
行 35: 行 33:
 
|valign="top"|
 
|valign="top"|
 
===[[德安居]]===
 
===[[德安居]]===
{{Youtube|A0FgkIjyyzI|400|right|[[德安居]]為屯山保存最完整的閩南式建築,約有百年歷史,先民利用處處可得的石頭,作為居所奠基的基礎與立基的石牆,並保存許多早期完整的農具­及廚具。}}
+
{{Youtube|9PuKddQC2Do|400|right|德安居為屯山保存最完整的閩南式建築,約有百年歷史,先民利用處處可得的石頭,作為居所奠基的基礎與立基的石牆,並保存許多早期完整的農具­及廚具。}}
 
|valign="top|
 
|valign="top|
===[[慈玄宮]]===
+
===慈玄宮===
 
{{Youtube|qQ8qfqb1NHs|400|right|距今約50多年前,玄天上帝神像漂流到屯山海邊被居民在林投樹下拾撿,先是供奉在民宅­再移至船寮,漁民祭拜後漁獲豐收、相當靈驗,於是建廟供信眾祭拜。}}
 
{{Youtube|qQ8qfqb1NHs|400|right|距今約50多年前,玄天上帝神像漂流到屯山海邊被居民在林投樹下拾撿,先是供奉在民宅­再移至船寮,漁民祭拜後漁獲豐收、相當靈驗,於是建廟供信眾祭拜。}}
 
|-
 
|-
 
|valign="top"|
 
|valign="top"|
===[[葉家古厝]]===
+
===葉家古厝===
{{Youtube|jaA5p9TW5Fg|400|right|[[葉家古厝]]為屯山第一間以磚瓦建造的新厝,具百年歷史,牆面的花紋、瓷器雕花及人物的立­體裝飾原貌精美,當年並有防禦盜匪的門柱、槍孔等設計。}}
+
{{Youtube|cRTR7ExRjzg|400|right|葉家古厝為屯山第一間以磚瓦建造的新厝,具百年歷史,牆面的花紋、瓷器雕花及人物的立­體裝飾原貌精美,當年並有防禦盜匪的門柱、槍孔等設計。}}
 
|valign="top"|
 
|valign="top"|
 
===[[大屯溪]]綠堤===
 
===[[大屯溪]]綠堤===
{{Youtube|jAo822ihMBw|400|right|[[大屯溪]]是全國第一條以自然生態工法整治的示範河川,中游的北勢子橋下的綠溪堤,綠樹林­蔭及大石頭堆砌的河岸,提供生物棲息最佳的環境。}}
+
{{Youtube|7MJZxO6RxSI|400|right|[[大屯溪]]是全國第一條以自然生態工法整治的示範河川,中游的北勢子橋下的綠溪堤,綠樹林­蔭及大石頭堆砌的河岸,提供生物棲息最佳的環境。}}
 
|-
 
|-
 
|valign="top"|
 
|valign="top"|
 
===[[大屯溪]]魚梯===
 
===[[大屯溪]]魚梯===
{{Youtube|GTk6jTwItV8|400|right|[[大屯溪]]的生態魚梯,是幫助洄游魚類回到上游產卵的渠道,維護了河川生物的生存及繁殖權­,讓魚蝦毛蟹能逆流而上,找到回家的路。}}
+
{{Youtube|ABVjUaZNMCw|400|right|[[大屯溪]]的生態魚梯,是幫助洄游魚類回到上游產卵的渠道,維護了河川生物的生存及繁殖權­,讓魚蝦毛蟹能逆流而上,找到回家的路。}}
 
|valign="top"|
 
|valign="top"|
 
===大屯溪口生態===
 
===大屯溪口生態===
{{Youtube|8w5Z5sYAk0g|400|left|[[大屯溪]]從[[六塊厝漁港]]旁出海,在下游的生態孕育出鰻魚、毛蟹等多元生物,早期居民夜間在溪口捕鰻苗,創造了買賣的榮­景。}}
+
{{Youtube|GyyuA2Wu0iI|400|left|[[大屯溪]]從[[六塊厝漁港]]旁出海,在下游的生態孕育出鰻魚、毛蟹等多元生物,早期居民夜間在溪口捕鰻苗,創造了買賣的榮­景。}}
 
|-
 
|-
 
|valign="top"|
 
|valign="top"|
 
===[[大屯溪]][[陳天送]]===
 
===[[大屯溪]][[陳天送]]===
{{Youtube|XBr8GbTF55w|400|left|屯山子弟[[陳天送]]早年於國外經商,成立[[台北縣河川生態保育協會]],致力於封溪護魚的保育工­作,希望後代子孫都能享有自然豐富的資源。}}
+
{{Youtube|kdn9QHyRP_M|400|left|屯山子弟[[陳天送]]早年於國外經商,成立[[台北縣河川生態保育協會]],致力於封溪護魚的保育工­作,希望後代子孫都能享有自然豐富的資源。}}
 
|}
 
|}
 
</onlyinclude>
 
</onlyinclude>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