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大淡水熟齡志/鵝媽媽脫殼記 被上帝擁抱的蛾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1: 行 1:
 
{{模板:大淡水熟齡志|鵝媽媽脫殼記 被上帝擁抱的蛾|{{youtube|AuzSTe3fRKQ|450|center|鵝媽媽脫殼記 被上帝擁抱的蛾-呂月娥}}|
 
{{模板:大淡水熟齡志|鵝媽媽脫殼記 被上帝擁抱的蛾|{{youtube|AuzSTe3fRKQ|450|center|鵝媽媽脫殼記 被上帝擁抱的蛾-呂月娥}}|
  
*受六字箴言影響的呂月娥,曾抱著不悔的心在台北開設小蜜房,甚至成為站在前線的女強人,然而因緣際會下來到淡水,被上帝擁抱的她,拋開過往,獲得嶄新的人生。
+
==專訪==
  
==專訪==
 
  
  
 
  樸素卻不失質感的衣著、胸前掛著桃紅色十字架是初見月娥姐時的打扮。「樸實」與「虔誠」是對她的第一印象,幾句簡單的寒暄,吹起我們記錄月娥姐生命故事的號角,為這不平凡的人生歷程寫下一則篇章。    
 
  樸素卻不失質感的衣著、胸前掛著桃紅色十字架是初見月娥姐時的打扮。「樸實」與「虔誠」是對她的第一印象,幾句簡單的寒暄,吹起我們記錄月娥姐生命故事的號角,為這不平凡的人生歷程寫下一則篇章。    
 +
 
    
 
    
 
===「六字箴言,改變人生」===
 
===「六字箴言,改變人生」===
行 18: 行 18:
 
這句話在書中的原意是'''「三十歲以前不要怕,三十歲以後不要悔」''',這段話使月娥姐陷入沉沉的思考,回顧而立之年前的時光,似乎沒有好好地聽過自己心裡的聲音,生活都被社會框架給限制住,從沒有認真地思考過心中真正想要的是什麼。「過去怕東怕西的過了,那三十歲以後絕對不要後悔。」因此一直有開店夢想的月娥姐,便在台北開了一間複合式咖啡廳──小蜜房,也悄悄種下月娥姐往後數十年精采人生的種子。    
 
這句話在書中的原意是'''「三十歲以前不要怕,三十歲以後不要悔」''',這段話使月娥姐陷入沉沉的思考,回顧而立之年前的時光,似乎沒有好好地聽過自己心裡的聲音,生活都被社會框架給限制住,從沒有認真地思考過心中真正想要的是什麼。「過去怕東怕西的過了,那三十歲以後絕對不要後悔。」因此一直有開店夢想的月娥姐,便在台北開了一間複合式咖啡廳──小蜜房,也悄悄種下月娥姐往後數十年精采人生的種子。    
  
 +
 +
  
  
 
===「最愛哭的老闆娘」===
 
===「最愛哭的老闆娘」===
行 26: 行 28:
 
歡樂背後也會有沉重的一面,只要是人,不可能只有正面的情緒,有時候,客人帶著低落的心情來到小蜜房,月娥姐依然會上前關心、與他們談天。除了日常煩惱外,小蜜房的客人來自各界,月娥姐也常有機會從他人的第一視角了解到生活的光怪陸離,共情力很強的月娥姐總會將自己代入其中,往往哭得淅瀝嘩啦,比當事人更有情緒。聽月娥姐說,當時小蜜房的客人都笑稱小蜜房裡面最愛哭的就是老闆娘。    
 
歡樂背後也會有沉重的一面,只要是人,不可能只有正面的情緒,有時候,客人帶著低落的心情來到小蜜房,月娥姐依然會上前關心、與他們談天。除了日常煩惱外,小蜜房的客人來自各界,月娥姐也常有機會從他人的第一視角了解到生活的光怪陸離,共情力很強的月娥姐總會將自己代入其中,往往哭得淅瀝嘩啦,比當事人更有情緒。聽月娥姐說,當時小蜜房的客人都笑稱小蜜房裡面最愛哭的就是老闆娘。    
  
小蜜房的夜晚,可以說是乘載了無數無從傾瀉的情感,幾年下來,月娥姐漸漸發現自己已經無法再承受這麼多,在經過幾次與自我的對話後,最終決定停止營業。雖然回憶酸甜苦辣,但我可以確定的是,對於月娥姐來說,在小蜜房的種種是她幸福的一段記憶。    
+
  小蜜房的夜晚,可以說是乘載了無數無從傾瀉的情感,幾年下來,月娥姐漸漸發現自己已經無法再承受這麼多,在經過幾次與自我的對話後,最終決定停止營業。雖然回憶酸甜苦辣,但我可以確定的是,對於月娥姐來說,在小蜜房的種種是她幸福的一段記憶。    
  
 
   
 
   
 +
  
 
===「走上街頭,無所畏懼」===
 
===「走上街頭,無所畏懼」===
行 37: 行 40:
 
「很多事情不知道,被賣了也不曉得。」    
 
「很多事情不知道,被賣了也不曉得。」    
 
小蜜房熄燈後,因為幾十年累積許多對於社會的想法,轉換成了執行的驅動力──參加社運。過去天天在小蜜房接收各種訊息的月娥姐,開始投身參加社會運動,尤以八零年代對於台灣相當重要的環保與婦女權益的議題為主。或許是因為抱持著六字箴言「三十以後不要悔」的信念,眼看社會需要被改變,而身邊的人對此卻毫不在乎,看到此景月娥姐感到相當不安,既然不想坐以待斃,在家也沒辦法靜靜地待著,因此決定衝出去,為社會做一點貢獻,即使過程很辛苦、會感到疲憊,但是心裡著實踏實許多,也會比較放心。    
 
小蜜房熄燈後,因為幾十年累積許多對於社會的想法,轉換成了執行的驅動力──參加社運。過去天天在小蜜房接收各種訊息的月娥姐,開始投身參加社會運動,尤以八零年代對於台灣相當重要的環保與婦女權益的議題為主。或許是因為抱持著六字箴言「三十以後不要悔」的信念,眼看社會需要被改變,而身邊的人對此卻毫不在乎,看到此景月娥姐感到相當不安,既然不想坐以待斃,在家也沒辦法靜靜地待著,因此決定衝出去,為社會做一點貢獻,即使過程很辛苦、會感到疲憊,但是心裡著實踏實許多,也會比較放心。    
 +
  
 
[[檔案:呂月娥3.png | thumb |200px |帶著年邁失智的母親在河岸散步]]
 
[[檔案:呂月娥3.png | thumb |200px |帶著年邁失智的母親在河岸散步]]
 
 
  
 
===「生命無常,引退江湖」===
 
===「生命無常,引退江湖」===
行 50: 行 52:
  
 
然而因為這場天災,讓她深深的感受到生命的脆弱與無常性,想到年邁的母親,赫然發現自己未曾盡到孝道,總是在社運場上衝的月娥姐,開始有了「有天媽媽消失了怎麼辦」的想法,認真思考過後認為如果這天到來自己肯定會很難過,因而選擇漸漸退出前線,想要多花一些時間陪伴家人。經過幾年的沉澱之後,月娥姐決定搬離家,到一個不一樣的地方度過人生下半場。    
 
然而因為這場天災,讓她深深的感受到生命的脆弱與無常性,想到年邁的母親,赫然發現自己未曾盡到孝道,總是在社運場上衝的月娥姐,開始有了「有天媽媽消失了怎麼辦」的想法,認真思考過後認為如果這天到來自己肯定會很難過,因而選擇漸漸退出前線,想要多花一些時間陪伴家人。經過幾年的沉澱之後,月娥姐決定搬離家,到一個不一樣的地方度過人生下半場。    
 +
  
  
行 62: 行 65:
  
 
  談到對於淡水的情感,月娥姐是這麼說的:'''「淡水是我最後的住家。」'''    
 
  談到對於淡水的情感,月娥姐是這麼說的:'''「淡水是我最後的住家。」'''    
 +
  
  
行 80: 行 84:
  
 
過去那站在社運前線帶隊向前衝的模樣、再多的身分,根本不算什麼,當初的生活再風光、再轟轟烈烈,實際上,都是在上帝之下,就跟渺小的昆蟲沒有兩樣。漸漸地,月娥姐從認為上天不公、不能理解上天的旨意,到接受自己與上帝相比下是多麼的微小,心態上的轉變也慢慢改變了她的生活方式。    
 
過去那站在社運前線帶隊向前衝的模樣、再多的身分,根本不算什麼,當初的生活再風光、再轟轟烈烈,實際上,都是在上帝之下,就跟渺小的昆蟲沒有兩樣。漸漸地,月娥姐從認為上天不公、不能理解上天的旨意,到接受自己與上帝相比下是多麼的微小,心態上的轉變也慢慢改變了她的生活方式。    
 +
  
  
行 85: 行 90:
 
===「簡單生活,了無遺憾」===
 
===「簡單生活,了無遺憾」===
  
[[檔案:呂月娥5.jpg| thumb |275px|平安夜活動|left]]
+
[[檔案:呂月娥5.jpg| thumb |275px|left]]
 
與月娥姐經過深度對談後了解到,現在她只想要過著簡簡單單的生活度過晚年,難以想像眼前這個溫和、無所求的老人家,過去曾是征戰無數社運戰場的領頭羊,我們問道:「您最理想的生活樣貌是什麼樣子的呢?」    
 
與月娥姐經過深度對談後了解到,現在她只想要過著簡簡單單的生活度過晚年,難以想像眼前這個溫和、無所求的老人家,過去曾是征戰無數社運戰場的領頭羊,我們問道:「您最理想的生活樣貌是什麼樣子的呢?」    
  
行 101: 行 106:
 
----
 
----
 
<gallery>
 
<gallery>
檔案:呂月娥6.jpg|每週二在馬偕故居的禱告聚會。
+
 
檔案:呂月娥7.jpg|與以前在台北小蜜房認識的朋友敘舊。
 
檔案:呂月娥8.jpg|總是戴著粉色十字架項鍊的月娥。
 
檔案:呂月娥9.jpg|查經課的同學們。
 
檔案:呂月娥10.jpg|婦女團契合唱團。
 
 
</gallery>
 
</gallery>
  
==工作人員==
 
 
:'''製作人 /'''許涵茹
 
 
:'''執行製作 /'''高宇彤
 
 
:'''導演 /'''王惠甄
 
 
:'''企劃 /'''王惠甄、高宇彤
 
 
:'''攝影 /'''王惠甄、邱若惠、高宇彤
 
 
:'''收音 /'''許涵茹
 
 
:'''採訪 /'''高宇彤
 
 
:'''側拍 /'''許涵茹
 
 
:'''剪輯 /'''邱若惠、王惠甄
 
 
:'''撰稿 /'''許涵茹
 
  
:'''視覺 /'''高宇彤
 
 
}}
 
}}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