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大淡水熟齡志/鵝媽媽脫殼記 被上帝擁抱的蛾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1: 行 1:
 
{{模板:大淡水熟齡志|鵝媽媽脫殼記 被上帝擁抱的蛾|{{youtube|AuzSTe3fRKQ|450|center|鵝媽媽脫殼記 被上帝擁抱的蛾-呂月娥}}|
 
{{模板:大淡水熟齡志|鵝媽媽脫殼記 被上帝擁抱的蛾|{{youtube|AuzSTe3fRKQ|450|center|鵝媽媽脫殼記 被上帝擁抱的蛾-呂月娥}}|
 
*受六字箴言影響的呂月娥,曾抱著不悔的心在台北開設小蜜房,甚至成為站在前線的女強人,然而因緣際會下來到淡水,被上帝擁抱的她,拋開過往,獲得嶄新的人生。
 
  
 
==專訪==
 
==專訪==
  
 +
  樸素卻不失質感的衣著、胸前掛著桃紅色十字架是初見月娥姐時的打扮。「樸實」與「虔誠」是對她的第一印象,幾句簡單的寒暄,吹起我們記錄月娥姐生命故事的號角,為這不平凡的人生歷程寫下一則篇章。  
  
樸素卻不失質感的衣著、胸前掛著桃紅色十字架是初見月娥姐時的打扮。「樸實」與「虔誠」是對她的第一印象,幾句簡單的寒暄,吹起我們記錄月娥姐生命故事的號角,為這不平凡的人生歷程寫下一則篇章。  
 
 
    
 
    
 +
 
===「六字箴言,改變人生」===
 
===「六字箴言,改變人生」===
  
行 16: 行 15:
 
月娥姐出生的年代,女性嫁一個好丈夫、在家中相夫教子是唯一的人生目標,除了是當代社會普世價值外,家庭也灌輸給她一樣的想法。就這樣,月娥姐安分守己的過日子,直到三十歲那年,偶然間看到了作家王鼎鈞的書裡面寫道,「不要怕,不要悔」    
 
月娥姐出生的年代,女性嫁一個好丈夫、在家中相夫教子是唯一的人生目標,除了是當代社會普世價值外,家庭也灌輸給她一樣的想法。就這樣,月娥姐安分守己的過日子,直到三十歲那年,偶然間看到了作家王鼎鈞的書裡面寫道,「不要怕,不要悔」    
  
這句話在書中的原意是'''「三十歲以前不要怕,三十歲以後不要悔」''',這段話使月娥姐陷入沉沉的思考,回顧而立之年前的時光,似乎沒有好好地聽過自己心裡的聲音,生活都被社會框架給限制住,從沒有認真地思考過心中真正想要的是什麼。「過去怕東怕西的過了,那三十歲以後絕對不要後悔。」因此一直有開店夢想的月娥姐,便在台北開了一間複合式咖啡廳──小蜜房,也悄悄種下月娥姐往後數十年精采人生的種子。  
+
這句話在書中的原意是「三十歲以前不要怕,三十歲以後不要悔」,這段話使月娥姐陷入沉沉的思考,回顧而立之年前的時光,似乎沒有好好地聽過自己心裡的聲音,生活都被社會框架給限制住,從沒有認真地思考過心中真正想要的是什麼。「過去怕東怕西的過了,那三十歲以後絕對不要後悔。」因此一直有開店夢想的月娥姐,便在台北開了一間複合式咖啡廳──小蜜房,也悄悄種下月娥姐往後數十年精采人生的種子。  
  
 +
  
  
 
===「最愛哭的老闆娘」===
 
===「最愛哭的老闆娘」===
  
[[檔案:呂月娥1.png | thumb |275px |在小蜜房當老闆娘的呂月娥]]
 
 
小蜜房,是台灣第一間擁有台式卡拉OK的餐廳,是客人們勞碌一天後,放鬆身心、治癒心靈的最佳選擇。「在小蜜房,客人不像客人,老闆娘也不像老闆娘,大家都是家人。」月娥姐告訴我們,每當客人來到小蜜房,都自在的好似在自己家一樣,像是想唱歌就自己找伴唱帶、口渴就到吧台找想喝的飲料……而餐廳的老闆娘──也就是月娥姐,鮮少老老實實地待在櫃檯裡,特別喜歡到桌邊到處與客人閒聊,好客的個性讓她與顧客關係相當緊密,有幾位甚至成為摯友,在幾十年後的今天,也依然保持著聯繫。    
 
小蜜房,是台灣第一間擁有台式卡拉OK的餐廳,是客人們勞碌一天後,放鬆身心、治癒心靈的最佳選擇。「在小蜜房,客人不像客人,老闆娘也不像老闆娘,大家都是家人。」月娥姐告訴我們,每當客人來到小蜜房,都自在的好似在自己家一樣,像是想唱歌就自己找伴唱帶、口渴就到吧台找想喝的飲料……而餐廳的老闆娘──也就是月娥姐,鮮少老老實實地待在櫃檯裡,特別喜歡到桌邊到處與客人閒聊,好客的個性讓她與顧客關係相當緊密,有幾位甚至成為摯友,在幾十年後的今天,也依然保持著聯繫。    
  
 
歡樂背後也會有沉重的一面,只要是人,不可能只有正面的情緒,有時候,客人帶著低落的心情來到小蜜房,月娥姐依然會上前關心、與他們談天。除了日常煩惱外,小蜜房的客人來自各界,月娥姐也常有機會從他人的第一視角了解到生活的光怪陸離,共情力很強的月娥姐總會將自己代入其中,往往哭得淅瀝嘩啦,比當事人更有情緒。聽月娥姐說,當時小蜜房的客人都笑稱小蜜房裡面最愛哭的就是老闆娘。    
 
歡樂背後也會有沉重的一面,只要是人,不可能只有正面的情緒,有時候,客人帶著低落的心情來到小蜜房,月娥姐依然會上前關心、與他們談天。除了日常煩惱外,小蜜房的客人來自各界,月娥姐也常有機會從他人的第一視角了解到生活的光怪陸離,共情力很強的月娥姐總會將自己代入其中,往往哭得淅瀝嘩啦,比當事人更有情緒。聽月娥姐說,當時小蜜房的客人都笑稱小蜜房裡面最愛哭的就是老闆娘。    
  
小蜜房的夜晚,可以說是乘載了無數無從傾瀉的情感,幾年下來,月娥姐漸漸發現自己已經無法再承受這麼多,在經過幾次與自我的對話後,最終決定停止營業。雖然回憶酸甜苦辣,但我可以確定的是,對於月娥姐來說,在小蜜房的種種是她幸福的一段記憶。    
+
小蜜房的夜晚,可以說是乘載了無數無從傾瀉的情感,幾年下來,月娥姐漸漸發現自己已經無法再承受這麼多,在經過幾次與自我的對話後,最終決定停止營業。雖然回憶酸甜苦辣,但我可以確定的是,對於月娥姐來說,在小蜜房的種種是她幸福的一段記憶。    
  
 
   
 
   
行 32: 行 31:
 
===「走上街頭,無所畏懼」===
 
===「走上街頭,無所畏懼」===
  
[[檔案:呂月娥2.png | thumb |275px |投身社會運動|left]]
 
 
在小蜜房開業期間,正巧碰上台灣社會運動相當蓬勃的時段,常會有需多人在小蜜房討論相關議題,身為一個愛聊天的老闆娘,月娥姐也在不知不覺中被影響,開始關心社會上各種議題。    
 
在小蜜房開業期間,正巧碰上台灣社會運動相當蓬勃的時段,常會有需多人在小蜜房討論相關議題,身為一個愛聊天的老闆娘,月娥姐也在不知不覺中被影響,開始關心社會上各種議題。    
  
 
「很多事情不知道,被賣了也不曉得。」    
 
「很多事情不知道,被賣了也不曉得。」    
 
小蜜房熄燈後,因為幾十年累積許多對於社會的想法,轉換成了執行的驅動力──參加社運。過去天天在小蜜房接收各種訊息的月娥姐,開始投身參加社會運動,尤以八零年代對於台灣相當重要的環保與婦女權益的議題為主。或許是因為抱持著六字箴言「三十以後不要悔」的信念,眼看社會需要被改變,而身邊的人對此卻毫不在乎,看到此景月娥姐感到相當不安,既然不想坐以待斃,在家也沒辦法靜靜地待著,因此決定衝出去,為社會做一點貢獻,即使過程很辛苦、會感到疲憊,但是心裡著實踏實許多,也會比較放心。    
 
小蜜房熄燈後,因為幾十年累積許多對於社會的想法,轉換成了執行的驅動力──參加社運。過去天天在小蜜房接收各種訊息的月娥姐,開始投身參加社會運動,尤以八零年代對於台灣相當重要的環保與婦女權益的議題為主。或許是因為抱持著六字箴言「三十以後不要悔」的信念,眼看社會需要被改變,而身邊的人對此卻毫不在乎,看到此景月娥姐感到相當不安,既然不想坐以待斃,在家也沒辦法靜靜地待著,因此決定衝出去,為社會做一點貢獻,即使過程很辛苦、會感到疲憊,但是心裡著實踏實許多,也會比較放心。    
 
[[檔案:呂月娥3.png | thumb |200px |帶著年邁失智的母親在河岸散步]]
 
  
  
  
 
===「生命無常,引退江湖」===
 
===「生命無常,引退江湖」===
 
 
 
  
 
「1999年在街頭上橫著走的都是月娥姐帶的隊」當年走上街頭,月娥姐已經是近半百的年紀,同年,發生了重創台灣的九二一大地震,奪走了許多人的生命。身為家中老么的月娥姐,從小到大完全不需要擔心家裡的事,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之後,總是無後顧之憂的向前走。    
 
「1999年在街頭上橫著走的都是月娥姐帶的隊」當年走上街頭,月娥姐已經是近半百的年紀,同年,發生了重創台灣的九二一大地震,奪走了許多人的生命。身為家中老么的月娥姐,從小到大完全不需要擔心家裡的事,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之後,總是無後顧之憂的向前走。    
行 61: 行 54:
 
從小生活在台北的月娥姐,並不是淡水的常客。民國91年第一次搭著捷運來到淡水,走出捷運站的那一刻,面對著熙熙攘攘的人群,獨身一人的她顯得格格不入,不知所措的情緒油然而生。這時,一幢紅磚房的畫面漸漸在她的腦中變得清晰,那是月娥姐年輕時跟朋友來淡水玩的時候看到的房子,當時她和朋友說:「以後老了,要住進這間紅磚房!」。於是月娥姐循著記憶中的路線,從捷運站出發,走著走著果真找到了那幢「回憶中的紅磚房」,但不盡人意的是,房子已經過於老舊以至於不能住人了。雖然不免有一絲失落,她抱著舊地重遊的心撥通了招租公告上的電話,月娥姐一個人居住,三層樓的透天厝對她來說實在太大了,「本來沒有打算租下來,但房東一說租金覺得好便宜喔,就簽約了。」月娥姐笑著跟我們說,而這個地方,正是現在的馬偕街5號,看著依然存在著的建築物,彷彿和她一起回到二十年前的那一天。    
 
從小生活在台北的月娥姐,並不是淡水的常客。民國91年第一次搭著捷運來到淡水,走出捷運站的那一刻,面對著熙熙攘攘的人群,獨身一人的她顯得格格不入,不知所措的情緒油然而生。這時,一幢紅磚房的畫面漸漸在她的腦中變得清晰,那是月娥姐年輕時跟朋友來淡水玩的時候看到的房子,當時她和朋友說:「以後老了,要住進這間紅磚房!」。於是月娥姐循著記憶中的路線,從捷運站出發,走著走著果真找到了那幢「回憶中的紅磚房」,但不盡人意的是,房子已經過於老舊以至於不能住人了。雖然不免有一絲失落,她抱著舊地重遊的心撥通了招租公告上的電話,月娥姐一個人居住,三層樓的透天厝對她來說實在太大了,「本來沒有打算租下來,但房東一說租金覺得好便宜喔,就簽約了。」月娥姐笑著跟我們說,而這個地方,正是現在的馬偕街5號,看著依然存在著的建築物,彷彿和她一起回到二十年前的那一天。    
  
談到對於淡水的情感,月娥姐是這麼說的:'''「淡水是我最後的住家。」'''  
+
談到對於淡水的情感,月娥姐是這麼說的:「淡水是我最後的住家。」  
  
  
行 67: 行 60:
 
===「是祂,帶我來到這裡」===
 
===「是祂,帶我來到這裡」===
  
來到淡水以後,月娥姐在這裡迎來了人生中的重大轉變──受洗成為基督教徒。月娥姐剛搬到淡水居住時的租屋處「馬偕街5號」座落於淡水禮拜堂對面,當時的她,總是窗門緊閉做著自己的事,甚至沒有特別注意到斜對面有間教堂,直到有一天,在家裡整理東西到一半,教堂的鐘聲突然傳進月娥姐的耳裡,隨後推開窗尋找聲音的源頭,結果被映入眼簾的一幕震驚,打開窗戶的月娥姐探頭向外看,看到陽光灑落在教堂上,一對老夫妻穿著正式,踏著斜陽,伴隨著鐘聲緩緩走進教堂,「那是我看過人生最美麗的樣子了。」聽著月娥姐的敘述,我們好像也跟著陷入了當時的感動。被這個畫面深深打動的月娥姐,開始走進教堂,想要了解基督教,因為她認為,這個信仰一定給了這對老夫妻莫大的祝福才能造就出這麼幸福且美麗的場面。 [[檔案:呂月娥4.jpg| thumb |220px |在教會唱聖歌]]
+
來到淡水以後,月娥姐在這裡迎來了人生中的重大轉變──受洗成為基督教徒。月娥姐剛搬到淡水居住時的租屋處「馬偕街5號」座落於淡水禮拜堂對面,當時的她,總是窗門緊閉做著自己的事,甚至沒有特別注意到斜對面有間教堂,直到有一天,在家裡整理東西到一半,教堂的鐘聲突然傳進月娥姐的耳裡,隨後推開窗尋找聲音的源頭,結果被映入眼簾的一幕震驚,打開窗戶的月娥姐探頭向外看,看到陽光灑落在教堂上,一對老夫妻穿著正式,踏著斜陽,伴隨著鐘聲緩緩走進教堂,「那是我看過人生最美麗的樣子了。」聽著月娥姐的敘述,我們好像也跟著陷入了當時的感動。被這個畫面深深打動的月娥姐,開始走進教堂,想要了解基督教,因為她認為,這個信仰一定給了這對老夫妻莫大的祝福才能造就出這麼幸福且美麗的場面。  
 
  
起初月娥姐只是偶爾參加聚會,直到有次在教會做禮拜時聽著身旁的弟兄姊妹唱著詩歌,聽著聽著眼淚不自覺得地掉下,腦中浮現「好討厭!54年了,到現在才認識人家!」的想法,或許是打動到月娥姐心底最柔軟的一塊,她因此決定成為上帝的孩子,成為真正的基督徒。 
+
起初月娥姐只是偶爾參加聚會,直到有次在教會做禮拜時聽著身旁的弟兄姊妹唱著詩歌,聽著聽著眼淚不自覺得地掉下,腦中浮現「好討厭!54年了,到現在才認識人家!」的想法,或許是打動到月娥姐心底最柔軟的一塊,她因此決定成為上帝的孩子,成為真正的基督徒。  
  
 +
「在信仰上帝之後,感覺好像所有的事都是注定好的。」  
  
'''「在信仰上帝之後,感覺好像所有的事都是注定好的。」'''
+
月娥姐受洗兩個月後,母親突然生病,就將母親接到淡水一同居住,就如同上天的暗示,要她多花時間陪伴自己的母親。除此之外,月娥姐接下來幾次遇到的事情,也好像是上天在冥冥中有指示,例如:月娥姐曾經寫了一本書《愛.Jesus》,在出版前已經經過好幾次的檢查,結果在印刷出版後,才發現自己的名字被打錯成呂月「蛾」,而她是在要將這本書送去給台北朋友時發現的,瞬間讓她雀躍的心情盪到谷底。幾年後月娥姐跟著教會到緬甸傳福音時名牌上的名字也被寫錯成虫部的蛾,兩次名字被寫錯的經驗,讓月娥姐認為這好似是上帝在透過這幾件事在告訴她──  
  
月娥姐受洗兩個月後,母親突然生病,就將母親接到淡水一同居住,就如同上天的暗示,要她多花時間陪伴自己的母親。除此之外,月娥姐接下來幾次遇到的事情,也好像是上天在冥冥中有指示,例如:月娥姐曾經寫了一本書《愛.Jesus》,在出版前已經經過好幾次的檢查,結果在印刷出版後,才發現自己的名字被打錯成呂月'''「蛾」''',而她是在要將這本書送去給台北朋友時發現的,瞬間讓她雀躍的心情盪到谷底。幾年後月娥姐跟著教會到緬甸傳福音時名牌上的名字也被寫錯成虫部的蛾,兩次名字被寫錯的經驗,讓月娥姐認為這好似是上帝在透過這幾件事在告訴她──  
+
「我就是一條蟲。」  
 
 
'''「我就是一條蟲。」''' 
 
  
 
過去那站在社運前線帶隊向前衝的模樣、再多的身分,根本不算什麼,當初的生活再風光、再轟轟烈烈,實際上,都是在上帝之下,就跟渺小的昆蟲沒有兩樣。漸漸地,月娥姐從認為上天不公、不能理解上天的旨意,到接受自己與上帝相比下是多麼的微小,心態上的轉變也慢慢改變了她的生活方式。    
 
過去那站在社運前線帶隊向前衝的模樣、再多的身分,根本不算什麼,當初的生活再風光、再轟轟烈烈,實際上,都是在上帝之下,就跟渺小的昆蟲沒有兩樣。漸漸地,月娥姐從認為上天不公、不能理解上天的旨意,到接受自己與上帝相比下是多麼的微小,心態上的轉變也慢慢改變了她的生活方式。    
行 85: 行 76:
 
===「簡單生活,了無遺憾」===
 
===「簡單生活,了無遺憾」===
  
[[檔案:呂月娥5.jpg| thumb |275px|平安夜活動|left]]
 
 
與月娥姐經過深度對談後了解到,現在她只想要過著簡簡單單的生活度過晚年,難以想像眼前這個溫和、無所求的老人家,過去曾是征戰無數社運戰場的領頭羊,我們問道:「您最理想的生活樣貌是什麼樣子的呢?」    
 
與月娥姐經過深度對談後了解到,現在她只想要過著簡簡單單的生活度過晚年,難以想像眼前這個溫和、無所求的老人家,過去曾是征戰無數社運戰場的領頭羊,我們問道:「您最理想的生活樣貌是什麼樣子的呢?」    
  
'''「兩個皮箱、一本聖經、一張提款卡」'''她想了想,這麼說道。 
+
「兩個皮箱、一本聖經、一張提款卡」她想了想,這麼說道。 
 
這是月娥姐正努力邁向的生活目標,有幾件衣服、精神上的糧食、穩定的金錢來源,能維持基本生活需求的三樣東西就足夠了,對於現在的她來說,生活已經不需要太多外在事物來支撐,因為現在的她擁有信仰,之後的歲月她相信上帝將會為她指引,就像當初來到淡水一樣。    
 
這是月娥姐正努力邁向的生活目標,有幾件衣服、精神上的糧食、穩定的金錢來源,能維持基本生活需求的三樣東西就足夠了,對於現在的她來說,生活已經不需要太多外在事物來支撐,因為現在的她擁有信仰,之後的歲月她相信上帝將會為她指引,就像當初來到淡水一樣。    
 
  
  
行 101: 行 90:
 
----
 
----
 
<gallery>
 
<gallery>
檔案:呂月娥6.jpg|每週二在馬偕故居的禱告聚會。
+
 
檔案:呂月娥7.jpg|與以前在台北小蜜房認識的朋友敘舊。
 
檔案:呂月娥8.jpg|總是戴著粉色十字架項鍊的月娥。
 
檔案:呂月娥9.jpg|查經課的同學們。
 
檔案:呂月娥10.jpg|婦女團契合唱團。
 
 
</gallery>
 
</gallery>
  
==工作人員==
 
 
:'''製作人 /'''許涵茹
 
 
:'''執行製作 /'''高宇彤
 
 
:'''導演 /'''王惠甄
 
 
:'''企劃 /'''王惠甄、高宇彤
 
 
:'''攝影 /'''王惠甄、邱若惠、高宇彤
 
 
:'''收音 /'''許涵茹
 
 
:'''採訪 /'''高宇彤
 
 
:'''側拍 /'''許涵茹
 
 
:'''剪輯 /'''邱若惠、王惠甄
 
 
:'''撰稿 /'''許涵茹
 
  
:'''視覺 /'''高宇彤
 
 
}}
 
}}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