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大屯溪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4: 行 4:
  
 
==簡介==
 
==簡介==
  [[大屯溪]]發源於[[陽明山國家公園]]的大屯山系的小觀音山火山口谷底及百六戛山,穿越火山西北口,流向[[淡水區]]、[[三芝區]],全長約14.5公里,流域面積15.68平方公里,每年平均降雨量約為3900毫米。上游河段為常綠闊葉林,屬陽明山國家公園範圍,中游河岸有灌溉溝渠、水泥堤防梯田與農田,下游沿岸有聚落、道路、農田水利工程,出海口處為礫石海灘<ref>[http://eem.pcc.gov.tw/en/node/187 大屯溪整治工程]【永續公共工程】</ref>。
+
  [[大屯溪]]發源於陽明山國家公園的大屯山系的小觀音山火山口谷底及百六戛山,穿越火山西北口,流向[[淡水區]]、[[三芝區]],全長約14.5公里,流域面積15.68平方公里,每年平均降雨量約為3900毫米。上游河段為常綠闊葉林,屬陽明山國家公園範圍,中游河岸有灌溉溝渠、水泥堤防梯田與農田,下游沿岸有聚落、道路、農田水利工程,出海口處為礫石海灘<ref>[http://eem.pcc.gov.tw/en/node/187 大屯溪整治工程]【永續公共工程】</ref>。
  
  [[大屯溪]]與[[公司田溪]]以及[[三芝區]]之[[八連溪]]並列為[[大屯山]]三大溪流,現為河川生態工法示範區,是全國第一條用生態工法整治的河川。[[2003年|民國92年]]10月25日曾舉辦過「台北縣大屯溪生態工法博覽會」<ref>[http://webarchive.wra.gov.tw/wra201204/wra201204/wra/www.wra.gov.tw/digital/wra/www.wra.gov.tw/ct33a333a3.html?xItem=17850&ctNode=3750&comefrom=lp 大事紀要-- 民國90年~民國99年]【經濟部水利署】</ref>。流經的三芝鄉店子村、淡水鎮[[中和里]]、[[屯山里]]有'''淡水米倉'''之稱。[[大屯溪]]處於[[淡海新市鎮]]外緣,流域以農耕作為主,河川生態受人為破壞較小<ref>李孟諺,「台北縣政府在生態工法推動之角色」,在[http://eem.pcc.gov.tw/files/大屯溪生態工法教育研討會論文集.pdf 大屯溪生態工法教育研討會論文集],汪靜明編(台北縣:台北縣政府,2003年11月5日),2-2。(檢索於2015年9月15日)</ref>,仍保有台灣地區難得一見的自然河川風貌,是淡水區內第二大溪流,也是生態保存較完整的溪流。
+
  [[大屯溪]]與[[公司田溪]]以及[[三芝區]]之[[八連溪]]並列為[[大屯山]]三大溪流,現為河川生態工法示範區,是全國第一條用生態工法整治的河川。[[2003年|民國92年]]10月25日曾舉辦過「台北縣大屯溪生態工法博覽會」<ref>[http://webarchive.wra.gov.tw/wra201204/wra201204/wra/www.wra.gov.tw/digital/wra/www.wra.gov.tw/ct33a333a3.html?xItem=17850&ctNode=3750&comefrom=lp 大事紀要-- 民國90年~民國99年]【經濟部水利署】</ref>。流經的三芝鄉子村、淡水鎮[[中和里]]、[[屯山里]]有'''淡水米倉'''之稱。[[大屯溪]]處於[[淡海新市鎮]]外緣,流域以農耕作為主,河川生態受人為破壞較小<ref>李孟諺,「台北縣政府在生態工法推動之角色」,在[http://eem.pcc.gov.tw/files/大屯溪生態工法教育研討會論文集.pdf 大屯溪生態工法教育研討會論文集],汪靜明編(台北縣:台北縣政府,2003年11月5日),2-2。(檢索於2015年9月15日)</ref>,仍保有台灣地區難得一見的自然河川風貌,是淡水區內第二大溪流,也是生態保存較完整的溪流。
  
 
  大屯溪有兩大支流'''「北大屯溪」'''及'''「南大屯溪」'''。南大屯溪又名「菜公坑溪」發源於百六戛山,流經烘爐山、菜公坑橋、小龜山橋、溪底,與主流會合。北大屯溪一條發源於小觀音山下,流經竿尾崙、三板橋、龜山橋、新莊子溪底,即為下花厝、中和橋、鄭厝、小忠寮、北勢子橋、雙福橋、桂竹圍、石頭厝、屯山橋、溪口,注入臺灣海峽。北大屯溪又有南北二支流,北為「大桶湖溪」,南為「羅厝坑溪」。
 
  大屯溪有兩大支流'''「北大屯溪」'''及'''「南大屯溪」'''。南大屯溪又名「菜公坑溪」發源於百六戛山,流經烘爐山、菜公坑橋、小龜山橋、溪底,與主流會合。北大屯溪一條發源於小觀音山下,流經竿尾崙、三板橋、龜山橋、新莊子溪底,即為下花厝、中和橋、鄭厝、小忠寮、北勢子橋、雙福橋、桂竹圍、石頭厝、屯山橋、溪口,注入臺灣海峽。北大屯溪又有南北二支流,北為「大桶湖溪」,南為「羅厝坑溪」。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