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前清英國領事官邸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1: 行 1:
 
{{導覽條2|景點|古蹟}}
 
{{導覽條2|景點|古蹟}}
[[檔案:紅毛城-英國領事館.jpg|350px|thumb|{{檔案:紅毛城-英國領事館.jpg}}]]
+
 
 
==簡介==
 
==簡介==
 
  [[英國領事館]]位於[[紅毛城]]東側是一棟使用紅磚所建造的洋樓。領事館的磚造建築是由英國的建築師設計再由中國工匠施工建造,所使用的材料皆為中國建材,紅磚樓、拱圈迴廊、斜屋頂和高台階等成功表現出典型殖民地建築的特色。
 
  [[英國領事館]]位於[[紅毛城]]東側是一棟使用紅磚所建造的洋樓。領事館的磚造建築是由英國的建築師設計再由中國工匠施工建造,所使用的材料皆為中國建材,紅磚樓、拱圈迴廊、斜屋頂和高台階等成功表現出典型殖民地建築的特色。
行 6: 行 6:
 
  [[淡水]][[英國領事館]]創建於1870年代,1860年代時台灣對外開放列強的商人與傳教士登陸因此洋樓與領事館也漸漸增加,象徵西洋勢力的到達。高雄與淡水的英國領事館是東亞少數較早期的洋樓,尤其淡水領事館的施工技術與用材技術極為講究,目前仍完整地保存十九世紀末葉的耐火鐵製浪板拱,這是鋼筋水泥發明之前身,深具學術研究與欣賞之價值。
 
  [[淡水]][[英國領事館]]創建於1870年代,1860年代時台灣對外開放列強的商人與傳教士登陸因此洋樓與領事館也漸漸增加,象徵西洋勢力的到達。高雄與淡水的英國領事館是東亞少數較早期的洋樓,尤其淡水領事館的施工技術與用材技術極為講究,目前仍完整地保存十九世紀末葉的耐火鐵製浪板拱,這是鋼筋水泥發明之前身,深具學術研究與欣賞之價值。
  
 +
[[檔案:紅毛城-英國領事館.jpg|350px|thumb|{{檔案:紅毛城-英國領事館.jpg}}]]
 
  自[[1860年]](咸豐十年)淡水正式開港後,貿易額大增,英國商務拓展,領事館的業務也日漸龐雜,地位變得越來越重要。[[1867年]](同治六年)英國與清廷訂立「紅毛城永久租約」,並於[[1868年]](同治七年)將領事館設在[[紅毛城]]內,後於[[1891年]](光緒十七年)在[[紅毛城]]東側新建一棟二層磚造洋房,作為領事生活居住之官邸。
 
  自[[1860年]](咸豐十年)淡水正式開港後,貿易額大增,英國商務拓展,領事館的業務也日漸龐雜,地位變得越來越重要。[[1867年]](同治六年)英國與清廷訂立「紅毛城永久租約」,並於[[1868年]](同治七年)將領事館設在[[紅毛城]]內,後於[[1891年]](光緒十七年)在[[紅毛城]]東側新建一棟二層磚造洋房,作為領事生活居住之官邸。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