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使用者:凌風/112-2學期心得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42: 行 42:
 
===2024年5月10日===
 
===2024年5月10日===
 
  這週為歷史系畢業展覽,原本課程就多的我,已經把少數的空堂拿去排班。因此得知阿成老師讓我們去參觀中文系畢展的時候,有點擔心是否會像上次資傳畢展的時候無法喬出時間,但很幸運的有課程老師提早下課,因此趕緊跑去黑天鵝展示廳參觀展覽。<br>
 
  這週為歷史系畢業展覽,原本課程就多的我,已經把少數的空堂拿去排班。因此得知阿成老師讓我們去參觀中文系畢展的時候,有點擔心是否會像上次資傳畢展的時候無法喬出時間,但很幸運的有課程老師提早下課,因此趕緊跑去黑天鵝展示廳參觀展覽。<br>
  中文系的畢展主要分成兩區塊,傳統型的作品展示,包含同學們的散文、新詩、刊物,以及兒童文學研究室的成果。另一區為文創類,有許多同學製作的文創商品,例如製香、電子遊戲等等,還有中文系幾個研究室的成果,例如田野調查、女性文學研究室等。還有一部分我不確定是中文系的研究室成果,還是課堂成果,關於e筆書法的部分。最後一小塊區域則是留言區,讓大家可以留下一些鼓勵與感想。<br>
+
  中文系的畢展主要分成兩區塊,傳統型的作品展示,包含同學們的散文、新詩、刊物,以及兒童文學研究室的成果。
  這周我們組走讀的進度為整理要走讀的文案。本來是為了製作三折頁而整理的,但目前還在討論是否真的要製作。而在整理資料的過程中,我們決定了最後的路線,預計來個宗教之旅。因為我認為淡水的發展有很大一部份與宗教相關,不論是大眾熟悉馬偕所屬的基督教,還是臺灣普遍的民間信仰,許多傳說故事與神蹟,皆體現了這裡人民的生活經驗。
 
 
 
===2024年5月17日===
 
  這周六,我們進行第一次的走讀活動,因為當周剛好遇到國中會考與個人申請面試,找到人參與活動變得困難。因此,我們最後找了我媽跟鄰居參與,變成另類的長輩團。<br>
 
  這次走讀的地點並沒有這麼熟悉,在準備講稿時大多是根據以前參與活動聽聞的那些東西,與實地踏查時發現的一些內容。例如:發現原來寺廟柱子上對聯的開頭字就是該廟宇名稱,神明兩側柱子上的對聯開頭字也是該尊神明的名字。可能因為長輩們早期對廟宇的連結性較深,兩位長輩補充了許多宗教信仰的一些故事,整場活動變得有點像是聊天散步的感覺,也讓我沒有這麼緊張。<br>
 
  這次的活動安排上還是有一些問題,當時踏查時是下午,市場人不多,但我們活動辦在早上,導致路線有些擁擠。
 
===2024年5月24日===
 
  週日,進行了二次的走讀活動。這次大家比較有空,成功找到了兩位同學參與活動,活動前一天更是又多了一名同學。<br>
 
  經過第一次參與人員給的回饋,我把路線再進行優化,雖然因為龍山寺不得不經過市場,但整場活動還順利地控制在一小時內。原本以為會下雨,老天也對我們很好沒有下雨。<br>
 
  這次的活動有點尷尬的是我剛好身體不舒服,但主講人是我,加上報告前已經完全沒有其他時間可以進行活動,只能硬著頭皮上場。活動剛開始還算順利,但到了清水巖的時候一度喘到無法完整說出一句話,到福佑宮的時候更是一度無法呼吸。後來,有阿伯建議我跟神明請求讓我撐完活動,很玄的事情發生了,我居然真的舒服很多。
 
===2024年5月31日===
 
  走讀活動結束了,下週也要進班進行報告了,這週把要報告的資料整理好,也就差不多了。<br>
 
  而因為剛好衝到我固定回診的日子,因此事先與老師說明後,與組員協調由他來報告。我把走讀地點與參與者回饋等資料整理好後交給他,由他來製作PPT與口頭報告,希望可以順利。
 
===2024年6月7日===
 
  因為回診關係今日的課程沒有到課,期末報告只能交由組員來完成,對組員很抱歉,也很感謝。<br>
 
  十一點看完醫生在等報告時,有上線遠距聽第四組的報告,他們這組剩一個人在做事,但也做得不錯,選址也很好。從多田榮吉到紅毛城的距離很短,但能講的東西實在太多了,畢竟這裡以前是所謂的「洋人區」。之後的組別因為要趕車回學校繼續上課,就沒有留下來了。
 
===期末總心得===
 
  這學期的課程結束了,我覺得收穫很多。我是個不喜歡待在教室單純聽課的人,覺得做地方實踐才是有意義的事,因而這樣外出與環境做交流的課程,也是我整學期最喜歡的一堂課。<br>
 
  上學期系上開導覽課程時,我並沒有興趣,一方面覺得自己歷史知識不足,一方面也不太敢說話。這堂課雖然要我們帶人走讀,但主題沒有限制,在心態上也變得相對輕鬆,而因為參與人數少,且參與者大多為熟人,講解過程壓力不會太大,自然而然就很順利地完成任務。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