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使用者:Sophie/淡水詩文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1: 行 1:
==清治時期詩文==
+
==淡水清治時期詩文==
 
 
 
===宦臺詩文-胡承珙===
 
===宦臺詩文-胡承珙===
[[檔案:胡承珙像.jpg|350px|縮圖|{{檔案:胡承珙像.jpg}}]]
 
 
====簡介====
 
====簡介====
胡承珙,字景孟,號墨莊、丹溪,安徽涇縣人。生於乾隆四十一年三月十四日(1776年5月1日),
+
胡承珙,字景孟,號墨莊、丹溪,安徽涇縣人。生於乾隆四十一年三月十四日(1776 年 5 月 1 日),卒於道光十二年閏九月十四日
卒於道光十二年閏九月十四日(1832 年 10 月 7 日),得年五十七歲,有室名「菊佳軒」。
+
(1832 年 10 月 7 日),得年五十七歲,有室名「菊佳軒」、「求是堂」。根據胡培翬記載,胡氏自幼溫馴謹慎,不煩約束。五歲就
「求是堂」。根據胡培翬記載,胡氏自幼溫馴謹慎,不煩約束。五歲就學,聰穎過人,誦讀倍於常
+
學,聰穎過人,誦讀倍於常兒。十歲能文章,十三歲入學,補博士弟子;十八歲時,歲貢選為廩生,升入國子監肄業,每年供米六斗。
兒。十歲能文章,十三歲入學,補博士弟子;十八歲時,歲貢選為廩生,升入國子監肄業,每年供
+
嘉慶六年 (1801),二十六歲時,科考歲試皆聯冠軍,獲選拔為貢生,其年並中式江南鄉試。嘉慶十年 (1805),時年三十,進士第二甲
米六斗。嘉慶六年(1801),二十六歲時,科考歲試皆聯冠軍,獲選拔為貢生,其年並中式江南鄉試
+
第八十一名及第。入為翰林院庶吉士,從大學士、侍講繼續課業,三年後散館考試,得授編修。嘉慶十五年 (1810),時年三十五,任廣
。嘉慶十年 (1805),時年三十,進士第二甲第八十一名及第。入為翰林院庶吉士,從大學士、侍
+
東鄉試副考官,嘉慶十九年 (1815),遷為陝西道監察御史,轉給事中。自認居言諫之官,當周知天下利弊以陳奏上,方不負職。故於嘉
講繼續課業,三年後散館考試,得授編修。嘉慶十五年 (1810),時年三十五,任廣東鄉試副考官
+
慶二十(1815)、二十一年 (1816),呈奏八道奏摺,所奏多獲施行。嘉慶二十三年 (1818) 七月,時年四十三,轉掌刑部;嘉慶二十四
,嘉慶十九年 (1815),遷為陝西道監察御史,轉給事中。自認居言諫之官,當周知天下利弊以陳
+
(1819),時年四十四,任順天鄉試同考官。冬天赴閩,任福建分巡延建邵道。任內編查保甲,設立緝捕章程八條,匪徒歛跡。道光元
奏上,方不負職。故於嘉慶二十(1815)、二十一年 (1816),呈奏八道奏摺,所奏多獲施行。嘉慶
+
(1821),時年四十六,因廉能調署臺灣兵備道兼學政加按察使。同年二月二十六日由鹿港登陸臺灣,三月三日調補臺灣兵備道。在臺
二十三年 (1818) 七月,時年四十三,轉掌刑部;嘉慶二十四年 (1819),時年四十四,任順天鄉
+
期間,曾緝獲洋盜張充等,將之繩法。臺灣素稱難治,胡氏力行清莊弭盜之法,民、番安肅。然因綜理萬機,事無鉅細,必親身為之,遂
試同考官。冬天赴閩,任福建分巡延建邵道。任內編查保甲,設立緝捕章程八條,匪徒歛跡。道光
+
積勞成疾。道光三年 (1823),因病乞假歸里。
元年 (1821),時年四十六,因廉能調署臺灣兵備道兼學政加按察使。同年二月二十六日由鹿港登
+
道光四年十月十二日(1824 年 12 月 2 日)離臺。離去後,彰化、淡水則有械鬥起釁亂事。來臺三年,有詩作《東瀛集》收錄於《求
陸臺灣,三月三日調補臺灣兵備道。在臺期間,曾緝獲洋盜張充等,將之繩法。臺灣素稱難治,胡
+
是堂詩集》。
氏力行清莊弭盜之法,民、番安肅。然因綜理萬機,事無鉅細,必親身為之,遂積勞成疾。道光三
 
(1823),因病乞假歸里。
 
道光四年十月十二日(1824 年 12 月 2 日)離臺。離去後,彰化、淡水則有械鬥起釁亂事。來臺
 
三年,有詩作《東瀛集》收錄於《求是堂詩集》。
 
  
 
'''〈淡水道中〉'''
 
'''〈淡水道中〉'''
 
 
犖确疲行役,肩輿得暫眠。
 
犖确疲行役,肩輿得暫眠。
 
 
郵程榕記里,番俗黍為年。
 
郵程榕記里,番俗黍為年。
 
 
鱟柱通溝尾,蠔山出屋顛。
 
鱟柱通溝尾,蠔山出屋顛。
 
 
鄉心託飛鳥,已在夕陽邊。  
 
鄉心託飛鳥,已在夕陽邊。  
  
此詩有感出差淡水的路途險峻不平。坐在轎子裏稍作休息的他,眼見所及,途中的 榕樹記載著距離,番俗則以黍熟為一年。河溝裏的馬
+
此詩有感出差淡水的路途險峻不平。坐在轎子裏稍作休息的他,眼見所及,途中的 榕樹記載著距離,番俗則以黍熟為一年。河溝裏的馬蹄蟹使水不淤塞,民家門口則 堆滿牡蠣粗殼,讓人舉步維艱。旅居異鄉的他,想託飛鳥傳遞鄉思,卻是夕陽已在山外山。
蹄蟹使水不淤塞,民家門口則 堆滿牡蠣粗殼,讓人舉步維艱。旅居異鄉的他,想託飛鳥傳遞鄉思,卻是夕陽已在山外山。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1.邱惠芬:〈胡承珙宦臺事蹟及書寫研究〉,《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25卷第2期
+
1.〈胡承珙宦臺事蹟及書寫研究〉,《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25卷第2期
2.車行健、邱惠芬:〈胡承珙研究文獻目錄〉,《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25卷第2期
+
2.
  
 
====相關頁面====
 
====相關頁面====
 
全臺詩.智慧型全臺資料庫  http://xdcm.nmtl.gov.tw/twp/
 
全臺詩.智慧型全臺資料庫  http://xdcm.nmtl.gov.tw/twp/
  
 
+
===黃敬===
 
 
===宦臺詩文-謝金鑾===
 
[[檔案:謝金鑾1.jpg|350px|縮圖|{{檔案:謝金鑾1.jpg}}]]
 
[[檔案:謝金鑾.png|350px|縮圖|{{檔案:謝金鑾.png}}]]
 
 
====簡介====
 
====簡介====
謝金鑾(1757年-1820年),字巨庭,一字退谷。晚年改名灝,福建侯官人。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舉人,
 
嘉慶六年(1801年)大挑二等,試以福建邵武教諭,後來改授南靖教諭,調安溪,於嘉慶九年(1804年)調
 
任為福建省臺灣府的嘉義縣學教諭。擔任嘉義教諭期間,遇到海盜蔡牽騷擾臺灣沿海的事件,金鑾為嘉義知
 
縣陳防禦之策,而部署以定。及總兵武隆阿率師至嘉義,而蔡牽已其黨去,武隆阿知其賢,一見如平生。蔡
 
牽欲得蛤仔難為基地,謝金鑾著《蛤仔難紀略》六篇,詳其利害。書既上,咸以險遠為難,乃走使京師,上
 
其書於同鄉少詹事梁上國。奏聞,嘉慶十四年(1809)正月詔命閩浙總督派員經理,乃設噶瑪蘭廳。至今利
 
賴。秩滿內渡,補南平教諭,尋移彰化,復調安溪。不樂居官,作《教諭語》四篇贈諸生,質實切當,多卑
 
近砭俗之言,山陽汪廷箴謂在《呻吟語》之上。嘉慶二十五年(1820)卒,年六十四歲。道光五年(1825)
 
入祀鄉賢祠。  謝氏喜讀宋儒書,畢力性命之說,尤重胡渭、顧棟高、任啟運、方苞四家書。其說經,不
 
事章句訓詁,善用經傳之說,主忠信篤敬,身體力學&1 任官安溪時作《泉漳治法論》,就職嘉義時著《蛤
 
仔難紀略》,文章經濟有名於時。並與鄭兼才合輯《續修臺灣縣志》八卷。另著有《二勿齋文集》六卷、
 
《論語續注補義》四卷、《教諭語》四卷、《大學古本說》,又刻其故舊之詩曰《春樹暮雲編》,俱行於世
 
。以下自薛志亮《續修臺灣縣志》、薩廉《噶瑪蘭廳志》、柯培元《噶瑪蘭志略》、陳培桂《淡水廳志》、
 
連橫《臺灣詩乘》、賴子清《臺灣詩醇》、彭國棟《廣臺灣詩乘》、陳漢光《臺灣詩錄》輯錄謝氏詩作計四十八
 
首。(楊永智撰)
 
 
 
'''臺灣竹枝詞,三十一首之二十五'''
 
 
 
東頭地與士番聯,
 
 
處處膏腴未墾阡。
 
 
日霽遙岑堪眺望,
 
 
千章材木翠連天。
 
 
 
此組詩收於薛志亮《續修臺灣縣志》〈藝文〉,又載陳漢光《臺灣詩錄》
 
 
 
'''臺灣竹枝詞,三十一首之二十六'''
 
 
 
寰中更自有仙洲,
 
 
多恐蹉跎未肯求。
 
 
欲向陽光尋福地,
 
 
雞籠山轉海東頭。
 
 
 
此組詩收於薛志亮《續修臺灣縣志》〈藝文〉,又載陳漢光《臺灣詩錄》。
 
 
====參考資料====
 
 
全臺詩.智慧型全臺資料庫://xdcm.nmtl.gov.tw/twp/b/b02.htm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C%9D%E9%87%91%E9%91%BE
 
 
 
====相關頁面====
 
全臺詩.智慧型全臺資料庫  http://xdcm.nmtl.gov.tw/twp/
 
 
 
 
 
===關渡先生-黃敬===
 
 
====簡介====
 
黃敬(?-1888),字景寅,淡水關渡人,人稱關渡先生。年幼喪父,勤苦讀書。道光二十八年(1848),安溪舉人盧春選來北設教,
 
授以《周易》。咸豐四年(1854)考取歲貢生,獲授福建福清縣學教諭,因母親年邁而辭謝。於是設帳關渡天后宮為社塾,課徒不計
 
財帛,從學者百人,當時大龍峒港仔墘(今臺北市大同區境內)的曹敬同樣作育英才甚多,二人「皆以敦行為本,游其門者多達材」
 
,人稱「二敬」,北臺灣文學也因此而日漸興盛。若再加上鄭用錫、李望洋與陳維英,則為清領時期北臺五大宿儒。
 
黃敬為人謹飭,一言一動,載之日記,至老不倦。著《易經義類存編》二卷、《易義總論》、《古今占法》各一卷,《觀潮齋詩》一
 
卷,均未刊。根據《重修台灣省通志卷十藝文志著述篇》,《周易總論》分別述說易訟大象傳義、易屯二爻辭義、易師履臨大君義、
 
易蠱先甲後甲巽先庚後庚義、易既濟東鄰西鄰等六篇。可知解《易》偏重於卦爻辭,屬於義理派。
 
黃敬感慨長久以來說《易》之不易,其云:「將易所以教人卜筮,欲啟之以明,反貽之以眛;欲命之以決,反滋之以疑,日言易而
 
易不可言矣。」,故作《易經義類存編》二卷教導後輩,以還原卜筮面貌。詩云:「閒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時。」即小窗
 
閒坐所讀所作的成果。
 
黃敬能詩,但因年代久遠,湮沒無幾,昭和十九年(1940)幸經陳鐓厚、李恆剛蒐羅抄錄,得詩百餘首,輯為《觀潮齋詩集》,今
 
抄本仍存於臺灣分館。戰後,陳鐓厚再將抄本稍作整理,並更動作品順序,於1971年發表在《臺北文獻》直字第十七、十八期上,
 
唯其中部分文字與抄本有異,並出現錯誤。黃氏詩作,其內容多寫自然景物之美,謝雪漁謂其詩風或輕清流利,或典贍風華;而陳
 
鐓厚更將之與鄭用錫、李望洋、陳維英、曹敬齊名,並稱為臺灣北部文學界五大宿儒 ,視之為當時北臺文壇之能手。日治末期陳鐓
 
厚與李恆剛曾廣為搜求輯佚,今《全臺詩》有其詩作共一百四十首。
 
 
關渡宮有靈籤百首,是由台灣知府蔣元樞及關渡先生黃敬所作。據說,蔣元樞來台赴任時只提了九九首,而第一百首則是黃敬提的。
 
有人說蔣元樞是為了試探關渡有無人才,才故意不提那第一百首;也有人說,蔣元樞提了九九首時,他是真的累了,所以次年再蒞宮
 
時,命黃敬提齊一百首。但後人發現:蔣元樞和黃敬一起提靈籤百首之說,在時間上頗有疑點。黃敬於咸豐四年(西元一八五四年)
 
榜歲貢,與蔣元樞上任相差了七十九年。那時,黃敬的祖父或者都尚未出世,蔣黃兩人當然不可能碰面。
 
 
 
'''觀潮齋即景'''
 
 
水自清幽山自崇,漁燈點點照江紅。
 
 
輕鷗逐浪浮還沒,小艇隨波西復東。
 
 
隔岸鐘聲敲落月,拂墻花影動微風。
 
 
莫言箇裡無真趣,別有乾坤在此中。
 
 
 
 
觀潮齋裡景堪崇,絕少塵飛拂面紅。
 
 
水倒天星珠錯落,江懸夜雨玉丁東。
 
 
垂墻柳寫丹青畫,鎮壁詩吟太古風。
 
 
便覺眼前皆悟境,碧空月浸碧波中。
 
 
 
卜築關山一曲崇,渡頭漁火對門紅。
 
 
雙雙瓦雀巢堂北,泛泛江鷗戲水東。
 
 
柳汁沾衣春又雨,松濤驚枕夜還風。
 
 
此間別有閑天地,大半生涯在釣中。
 
 
 
浮雲不共此山崇,山靄蒼蒼晚日紅。
 
 
柳曳綠陰拖舍北,桃分疏影出墻東。
 
 
關門霧鎖長流水,津口潮回萬里風。
 
 
更有一般真景趣,夢魂遙寄櫓聲中。
 
 
 
潮齋自昔久推崇,照讀還吹漁火紅。
 
 
筆氣光沖星拱北,詞源傾倒水流東。
 
 
桃花泛作三春浪,桂子飄來八月風。
 
 
此去雲衢應不遠,試看鵬奮九霄中。
 
 
 
半榻詩書太業崇,藜燈靜對野燈紅。
 
 
疏松影落空江裡,細草春香小苑東。
 
 
樵客來今山帶雨,漁舟過去水生風。
 
 
吟邊不少詩奴興,漫學新言寄此中。
 
 
 
遠遠浮嵐疊疊崇,蘆洲漁火暗還紅。
 
 
獅頭岸上雲橫地,象鼻門前水自東。
 
 
桂棹撥開波底月,布帆斜挂海邊風。
 
 
登臨誰識留賓意,萬里江山入眼中。
 
 
 
江上青峰崇更崇,峰頭夕照落江紅。
 
 
天迴屯嶺橫關北,地捲奔濤壯海東。
 
 
石礎朝含山外雨,柴門夜閉水邊風。
 
 
幾回俯視馮夷府,人在雲霄一鏡中。
 
 
 
設置科條德教崇,奇花滿院吐深紅。
 
 
千層魚浪漂庭外,不盡雲霞出海東。
 
 
水鳥寄波飄夕照,漁舟唱晚棹江風。
 
 
山川縹緲含真意,鼓化鳶魚變態中。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1.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據時期 國家圖書館 民國92年12月 頁591
 
2.《淡水廳志》卷十六,頁451。
 
3.《臺灣通史》卷三十四文苑,頁926。
 
4.《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九人物志,頁428。
 
 
 
====相關頁面====
 
====相關頁面====
http://xdcm.nmtl.gov.tw/twp/b/b02.htm
 
 
https://ipoem.nmtl.gov.tw/nmtlpoem?uid=12&pid=41
 
 
http://memory.ncl.edu.tw/tm_cgi/hypage.cgi?HYPAGE=toolbox_figure_detail.hpg&project_id=twpeop&dtd_id=15&subject_name=%E8%87%BA%E7%81%A3%E4%BA%BA%E7%89%A9%E8%AA%8C(1895-1945)&subject_url=toolbox_figure.hpg&xml_id=0000009044&who=%E9%BB%83%E6%95%AC
 
 
http://mypaper.pchome.com.tw/jiunrulin/post/1692678
 
 
http://www.ktjhs.tp.edu.tw/ktweb/know_kt.htm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C%9D%E9%87%91%E9%91%BE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