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使用者:Moo Lin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8: 行 8:
 
因為系上的臉書社團的分享,留意到這次承辦的研習班「數位人文地方深耕的研習班」課程內容從數位共筆、影像紀實甚至到數據分析,都讓小蕙君感到興趣因此毫不猶豫地報名。
 
因為系上的臉書社團的分享,留意到這次承辦的研習班「數位人文地方深耕的研習班」課程內容從數位共筆、影像紀實甚至到數據分析,都讓小蕙君感到興趣因此毫不猶豫地報名。
  
從第一堂課的在地記憶、數位共筆談到地方創生,社區營造以及現在整合部會資源運用,透過阿成老師的講解以及自身經驗,我也同樣相信故事是最吸引人的題材,台灣這片土地的故事總是讓人溫暖,現在的各行各業都需要多元跨領域整合。第二堂田野調查,李其霖老師實際分享成果,讓我們更知道歷史的真相是來自於不同端點資料的整理。第2天早上大傳尉慈老師的課程,更是加深我報名過的"性別影像工作坊" 紀錄片的重要與魅力,因此我也更強烈想要投稿神腦基金會舉辦的"日即是景"紀錄片的比賽,做為自身紀錄的動力也好,落實寫故事力量的想法。下午社群經營數據分析,玉玲老師的專業強化了在行銷的重要以及未來趨勢的面相,果然科技的進步讓工具使用都要不斷更新。最後阿成老師講到我內心小小的疑惑? 怎麼辦我們文科是不是追不上社會的變化? 比寫程式我們比不上資工、比電子商務我們比不上資管、比企管貿易我們不用跟商科搶! 是的,別忘了我們文學院要呈現以及關注的是人文的涵養: 對人、對土地、對文化的溫度那些Human Intelligence(人類智慧)。
+
從第一堂課的在地記憶、數位共筆談到地方創生,社區營造以及現在整合部會資源運用,透過阿成老師的講解以及自身經驗,我也同樣相信故事是最吸引人的題材,台灣這片土地的故事總是讓人溫暖,現在的各行各業都需要多元跨領域整合。第二堂田野調查,李其霖老師實際分享成果,讓我們更知道歷史的真相是來自於不同端點資料的整理。第2天早上大傳尉慈老師的課程,更是加深我報名過的"性別影像工作坊" 紀錄片的重要與魅力,因此我也更強烈想要投稿神腦基金會舉辦的"日即是景"紀錄片的比賽,做為自身紀錄的動力也好,落實寫故事力量的想法。下午社群經營數據分析,玉玲老師的專業強化了在行銷的重要以及未來趨勢的面相,果然科技的進步讓工具使用都要不斷更新。最後阿成老師講到我內心小小的疑惑? 怎麼辦我們文科是不是追不上社會的變化? 比寫程式我們比不上資工、比電子商務我們比不上資管、比企管貿易我們不用跟商科搶,別忘了我們文學院要呈現以及關注的是人文的涵養:對人、對土地、對文化的溫度Human Intelligence(人類智慧)。
  
雖然畢業後工作和資圖的關聯性很低,但是系上的培養確實讓自己對於資料保存以及數位化覺得備感重要,甚至透過圖書館來感受地方文化,這些底蘊涵養的概念都是在淡江幾年來的潛移默化,尤其現在圖書館愈來愈多元,複合式的功能顛覆以往的印象,近年來都會區圖書館的變化一年比一年豐富,這讓曾經在大學時期到屏東滿州執行社會服務長達6年的我,思考了很多也想做更多,我們的短期營隊的服務大概是5天左右,對學校和老師甚至學生都是曇花一現的陪伴和寓教於樂,這樣當然沒有不好,而是走到現在能否不只是如此? 連結社會責任或是部會相關計畫,讓學生社會服務的參與,提升被服務機構學校圖書館與社區/部落的關係延伸? 落實複合式圖書館的經營? 以及多元活動辦理? 結合地方文化與特色等等,畢竟偏遠地區的圖書館幾乎是和小學/中學的圖書館功能混雜甚至失能,原因也許貧乏於人手、經費短缺、創意執行較弱。前年我待過同是古城的「恆春」將近一年半,回到台北又一年半,這段時間經過不同工作與環境的磨練,回到學校進修,看見更多的可能也充實自我,藉此熟識了曾經的淡水,並且是更寬廣而且有深度的方式...內心對於想做的事情有更肯定的聲音!
+
雖然畢業後工作和資圖的關聯性很低,但是系上的培養確實讓自己對於資料保存以及數位化覺得備感重要,甚至透過圖書館來感受地方文化,這些底蘊涵養的概念都是在淡江幾年來的潛移默化,尤其現在圖書館愈來愈多元,複合式的功能顛覆以往的印象,近年來都會區圖書館的變化一年比一年豐富,這讓曾經在大學時期到屏東滿州執行社會服務長達6年的我,思考了很多也想做更多,我們的短期營隊的服務大概是5天左右,對學校和老師甚至學生都是曇花一現的陪伴和寓教於樂,這樣當然沒有不好,而是走到現在能否不只是如此? 連結社會責任計畫(USR)讓學生的參與提升被服務機構學校圖書館與社區/部落的關係延伸? 畢竟偏遠地區的圖書館幾乎是和小學/中學的圖書館功能混雜甚至失能,原因也許貧乏於人手、經費短缺、創意執行較弱等。前年我待過同是古城的「恆春」將近一年半,回到台北又一年半,這段時間經過不同工作與環境的磨練,回到學校進修,看見更多的可能也充實自我,藉此熟識了曾經的淡水,並且是更寬廣而且有深度的方式...內心對於想做的事情有更肯定的聲音!
  
 
==分組實作==
 
==分組實作==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