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使用者:Minusdk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11: 行 11:
 
#本區的舊莊里為臺北市極東點,為臺北市重要農業地帶之一。
 
#本區的舊莊里為臺北市極東點,為臺北市重要農業地帶之一。
 
=='''自然環境'''==
 
=='''自然環境'''==
'''*[[區界]]*'''
+
'''*區界*'''
  
 
  北以[[基隆河]]中心線與內湖區為界;東到[[大坑溪]]中心線與新北市[[汐止]]區為鄰;楠以[[大坪山]]([[萬壽山]])山脊與[[文山]]區、新北市[[深坑]]區、[[石碇]]區為界;西北角以六張犁截水道至縱貫鐵路與[[松山]]區為鄰;西面向姆指山山脊向北銜接福德街、中坡南北路與[[信義]]區為鄰。
 
  北以[[基隆河]]中心線與內湖區為界;東到[[大坑溪]]中心線與新北市[[汐止]]區為鄰;楠以[[大坪山]]([[萬壽山]])山脊與[[文山]]區、新北市[[深坑]]區、[[石碇]]區為界;西北角以六張犁截水道至縱貫鐵路與[[松山]]區為鄰;西面向姆指山山脊向北銜接福德街、中坡南北路與[[信義]]區為鄰。
  
'''*[[地形]]*'''
+
'''*地形*'''
  
 
  南港區正好位在[[台北盆地]]東邊的盆底與盆邊接觸帶上,地形大至分為南北2部分。北半部是盆底,為[[基隆河]]所沖積的河谷平原;南半部是南港丘陵。
 
  南港區正好位在[[台北盆地]]東邊的盆底與盆邊接觸帶上,地形大至分為南北2部分。北半部是盆底,為[[基隆河]]所沖積的河谷平原;南半部是南港丘陵。
  
'''*[[水文]]*'''
+
'''*水文 *'''
  
*[[河流]]
+
*河流
 
  南港區位於[[淡水河]]水系的三大支流中[[基隆河]]流域的範圍。主要溪流有[[大坑溪]]、山豬窟溪、[[四分溪]]。山豬窟溪、四分溪分別匯入[[大坑溪]]後,再匯[[入基隆河]]。又三溪及[[基隆河]]河道彎曲,泥沙淤積,大雨過後常難以疏通,造成淹水。直至2014年8月[[員山子分洪]]道工程,讓[[基隆河]]於水位暴漲時,可以順利由[[員山子分洪]]入海,沿岸居民,不再懼怕豪雨風災的到來。
 
  南港區位於[[淡水河]]水系的三大支流中[[基隆河]]流域的範圍。主要溪流有[[大坑溪]]、山豬窟溪、[[四分溪]]。山豬窟溪、四分溪分別匯入[[大坑溪]]後,再匯[[入基隆河]]。又三溪及[[基隆河]]河道彎曲,泥沙淤積,大雨過後常難以疏通,造成淹水。直至2014年8月[[員山子分洪]]道工程,讓[[基隆河]]於水位暴漲時,可以順利由[[員山子分洪]]入海,沿岸居民,不再懼怕豪雨風災的到來。
*[[湖泊]]
+
*湖泊
 
  南港以前有三大埤,分別為[[後山埤]]、新莊仔埤和三重埔埤。用途皆為灌溉用水塘,負責南港時代的農業用水。又水塘面積廣大具有調節水位功能。
 
  南港以前有三大埤,分別為[[後山埤]]、新莊仔埤和三重埔埤。用途皆為灌溉用水塘,負責南港時代的農業用水。又水塘面積廣大具有調節水位功能。
 
:*[[後山埤]]:灌溉置後山坡店仔一帶。殘留遺跡在今南港公園內。
 
:*[[後山埤]]:灌溉置後山坡店仔一帶。殘留遺跡在今南港公園內。
:*[[新莊仔埤]]:又稱東新坡,灌溉今202兵工廠到番仔埔一帶。常期飽受廢土亂倒,景觀破壞,但仍為天然沼澤區,棲息鳥類不少。
+
:*新莊仔埤:又稱東新坡,灌溉今202兵工廠到番仔埔一帶。常期飽受廢土亂倒,景觀破壞,但仍為天然沼澤區,棲息鳥類不少。
:*[[三重埔埤]]:灌溉今臺肥工廠一帶。因在兵工廠內,故地圖找的到卻看不見。
+
:*三重埔埤:灌溉今臺肥工廠一帶。因在兵工廠內,故地圖找的到卻看不見。
'''*[[氣候]] *'''
+
'''*氣候 *'''
  
 
  臺北北部屬於[[副熱帶季風氣候]],冬天吹東北風、夏天吹西南風。實際狀況,小區域隨地形等因素在氣溫、雨量上稍有差異。冬天東北風盛行時,迎風面與地勢抬升的結果,造成南港降雨較市中心為多。
 
  臺北北部屬於[[副熱帶季風氣候]],冬天吹東北風、夏天吹西南風。實際狀況,小區域隨地形等因素在氣溫、雨量上稍有差異。冬天東北風盛行時,迎風面與地勢抬升的結果,造成南港降雨較市中心為多。
  
'''*[[植被]] *'''
+
'''*植被 *'''
  
 
:*20公尺以下的地面,除少數農田與湖陂外,大部分為建築用地。
 
:*20公尺以下的地面,除少數農田與湖陂外,大部分為建築用地。
行 38: 行 38:
  
 
=='''南港開發簡史'''==
 
=='''南港開發簡史'''==
   南港地區最早的住民應是[[凱達格蘭族]]。凱達格蘭族主要分佈在台北盆地一帶,以漁獵為主,後因漢人的強勢漢化而逐漸消失。
+
   南港地區最早的住民應是凱達格蘭族。凱達格蘭族主要分佈在台北盆地一帶,以漁獵為主,後因漢人的強勢漢化而逐漸消失。
   這些[[平埔族]]的番社共有淡北二十三社,其中居住在南港附近的番社有:麻里即吼(又叫錫口,今松山一帶)、里族(松山舊宗里)、塔塔悠(松山永泰里)、峰仔峙(汐止區鄉長里、江北里)等社,而南港亦有「番仔埔」(大同公寓一帶)的地名留存,故可知當時南港地區應為這些平埔族人狩獵耕作之地。
+
   這些平埔族的番社共有淡北二十三社,其中居住在南港附近的番社有:麻里即吼(又叫錫口,今松山一帶)、里族(松山舊宗里)、塔塔悠(松山永泰里)、峰仔峙(汐止區鄉長里、江北里)等社,而南港亦有「番仔埔」(大同公寓一帶)的地名留存,故可知當時南港地區應為這些平埔族人狩獵耕作之地。
 
#1624年荷蘭人佔領台灣南部後,西班牙人也隨之於1626年占領台灣北部,位便於統治,當時曾修築從基隆、汐止、南港而達臺北平野的道路,並派兵駐守。
 
#1624年荷蘭人佔領台灣南部後,西班牙人也隨之於1626年占領台灣北部,位便於統治,當時曾修築從基隆、汐止、南港而達臺北平野的道路,並派兵駐守。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臺灣納入清朝版圖,但臺北平原尚屬荒蕪未闢之區。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臺灣納入清朝版圖,但臺北平原尚屬荒蕪未闢之區。
行 67: 行 67:
 
#古道由艋舺經過錫口(松山)由南的蛇仔形入山,經山豬窟至雙溪,入基隆河的侯硐附近,經貢寮、金字碑、山貂大山到隆隆山嶺進入宜蘭。依據葛瑪蘭廳志記載,此道超過36里,異常危險,原住民時常行經此道。
 
#古道由艋舺經過錫口(松山)由南的蛇仔形入山,經山豬窟至雙溪,入基隆河的侯硐附近,經貢寮、金字碑、山貂大山到隆隆山嶺進入宜蘭。依據葛瑪蘭廳志記載,此道超過36里,異常危險,原住民時常行經此道。
 
#另一條淡蘭古道由錫口(松山)至南港三重埔、舊庄、蛇仔形山邊蓮霧樹下、沿山豬窟溪、山豬窟土地公廟、上山豬窟到土庫尖大樹下、楓子林、烏塗窟、石碇、金瓜寮、坪林到宜蘭。此路寬5、6尺,扁擔可行,方便早期居民挑茶,挑米。
 
#另一條淡蘭古道由錫口(松山)至南港三重埔、舊庄、蛇仔形山邊蓮霧樹下、沿山豬窟溪、山豬窟土地公廟、上山豬窟到土庫尖大樹下、楓子林、烏塗窟、石碇、金瓜寮、坪林到宜蘭。此路寬5、6尺,扁擔可行,方便早期居民挑茶,挑米。
 
'''*[[後山書房]]*'''
 
  後山指台北市東南方的山腰後方,書房是日據時代用來教育偏遠地區學生的學習所,又稱國語講習所。
 
#目前保存於研究院路四段150巷周田水家的遺址。
 
#後山書房學生最多時曾達70多位,共分2、3班上課。學生多來自後山、大尖山、坑頭地區,當時以教北京話為主。
 
#現存課桌椅一張。
 
  
 
'''*[[新庄仔埤]]*'''
 
'''*[[新庄仔埤]]*'''
行 79: 行 73:
 
#1834年(道光十四年),古契中已提到新庄仔埤,此埤風景優美,鳥語蟲鳴,魚蝦跳躍,鷺鷥翱翔,但賤賣給商人,曾引起居民抗議,後因陳水扁(時任市長)體察民意,暫此保留此埤。
 
#1834年(道光十四年),古契中已提到新庄仔埤,此埤風景優美,鳥語蟲鳴,魚蝦跳躍,鷺鷥翱翔,但賤賣給商人,曾引起居民抗議,後因陳水扁(時任市長)體察民意,暫此保留此埤。
  
'''*[[玉成土地公廟]]*'''
+
'''*南港公園*'''
  原本建於後山坡極小塊的土地,後因百姓乞求豐衣足食、國泰民安相當靈驗,在地方善信努力下保留原'''舊廟體'''重建。
 
#建於1813年(嘉慶十八年),現已有200多年歷史。
 
 
 
'''*[[南港公園]]*'''
 
 
   為南港的1號公園。位於東新街語成福路的交接口。若坐捷運由後山埤站3號出口,經過忠孝醫院後可抵達。公園面積約15公頃。
 
   為南港的1號公園。位於東新街語成福路的交接口。若坐捷運由後山埤站3號出口,經過忠孝醫院後可抵達。公園面積約15公頃。
  
行 93: 行 83:
 
#生態:湖岸邊保留沼澤區,水生資源豐富。
 
#生態:湖岸邊保留沼澤區,水生資源豐富。
  
'''*[[胡適公園]]*'''
+
'''*胡適公園*'''
   為於[[中研院]]對面,1962年胡適病逝,南港耆老李福人有感胡適的為人處事令人景仰,特捐贈此地做為胡適墓園。
+
   為於中研院對面,1962年胡適病逝,南港耆老李福人有感胡適的為人處事令人景仰,特捐贈此地做為胡適墓園。
 
#胡適晚年自許南港人,與當地民眾打成一片,相當照顧居民的生活,甚至協助胡適國小的興建。
 
#胡適晚年自許南港人,與當地民眾打成一片,相當照顧居民的生活,甚至協助胡適國小的興建。
 
#此公園地處偏僻,依丘阜地形設計,相當隱密,特有獨鍾的清幽。
 
#此公園地處偏僻,依丘阜地形設計,相當隱密,特有獨鍾的清幽。
 
#又譽為「學人墓園」,因園內安葬了許多著名的學人,如甲骨文權威董作賓;南港當地的舉人李文元等。當中最有名的是曾任中研院院長的胡適先生。
 
#又譽為「學人墓園」,因園內安葬了許多著名的學人,如甲骨文權威董作賓;南港當地的舉人李文元等。當中最有名的是曾任中研院院長的胡適先生。
  
'''*[[舊庄茶山]]*'''
+
'''*舊庄茶山*'''
 
   昔稱畚箕湖,因產茶又稱茶山。這個由古厝、老樹、桂花林組合成的特殊景致,讓者小而美的山坡村落,展現南港茶山的迷人風情。
 
   昔稱畚箕湖,因產茶又稱茶山。這個由古厝、老樹、桂花林組合成的特殊景致,讓者小而美的山坡村落,展現南港茶山的迷人風情。
 
#古厝:余仁貴住宅。從舊庄路二段316號小山徑上山,可達余仁貴住宅。此宅為碩國僅存的三角厝三合院聚落,有百年歷史。古厝內可見各式石器打造的工具、炒茶用石臼、洗衣石槽等。
 
#古厝:余仁貴住宅。從舊庄路二段316號小山徑上山,可達余仁貴住宅。此宅為碩國僅存的三角厝三合院聚落,有百年歷史。古厝內可見各式石器打造的工具、炒茶用石臼、洗衣石槽等。
行 112: 行 102:
 
#該洞57年建造,全長約50公尺,但於74年封洞。
 
#該洞57年建造,全長約50公尺,但於74年封洞。
  
'''*[[南港茶園]]*'''
+
'''*南港茶園*'''
 
   位於新北市汐止區相鄰的舊庄里,海拔200~300的山崙。土壤中含有砂礫、當地雨量適中、溫度合宜再加上山泉甘冽,是理想的種茶環境。主要種植由清末日治時期本地茶師改良後的包種茶。
 
   位於新北市汐止區相鄰的舊庄里,海拔200~300的山崙。土壤中含有砂礫、當地雨量適中、溫度合宜再加上山泉甘冽,是理想的種茶環境。主要種植由清末日治時期本地茶師改良後的包種茶。
 
*'''南港茶的歷史'''
 
*'''南港茶的歷史'''
行 125: 行 115:
 
  南港茶包含包種、大葉湊龍、鐵觀音、武夷茶、水仙、紅心烏龍等茶種。屬於部分發酵茶。
 
  南港茶包含包種、大葉湊龍、鐵觀音、武夷茶、水仙、紅心烏龍等茶種。屬於部分發酵茶。
  
=='''社教機構'''==
+
==社教機構==
 
'''*[[中央研究院]]*'''
 
'''*[[中央研究院]]*'''
 
   [[中央研究院]]簡稱中研院,為我國最高學術研究機關。民國43年在南港現址建立園區。
 
   [[中央研究院]]簡稱中研院,為我國最高學術研究機關。民國43年在南港現址建立園區。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