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使用者:Minusdk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45: 行 45:
 
#1735年(乾隆初年)南港初名為「大加吶堡南港三重埔」。
 
#1735年(乾隆初年)南港初名為「大加吶堡南港三重埔」。
 
#1783年(乾隆三年)始有閩人指南港開墾。當時淡水河水量穩定,河道寬可行船,大陸帆船渡海來台可直接沿河而上。南港地區基隆河與大坑溪的匯流處,恰為河道凸岸,流緩水深可停船舶,故形成碼頭市集。因位於基隆河南岸,故稱「南港」,又稱「港仔口」。
 
#1783年(乾隆三年)始有閩人指南港開墾。當時淡水河水量穩定,河道寬可行船,大陸帆船渡海來台可直接沿河而上。南港地區基隆河與大坑溪的匯流處,恰為河道凸岸,流緩水深可停船舶,故形成碼頭市集。因位於基隆河南岸,故稱「南港」,又稱「港仔口」。
#南港最早開墾之地,是今南港、三重、中南里一帶。1809年(乾隆二十九年)在續修的臺灣府志一書中,已見「南港仔庄」之記載。同治年間已發展成為「南港仔街」,屬淡水廳所管。
+
#
#早期來南港開墾的移民以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人最多。主要的大姓有南港三重家的詹家、謝家、周家;東新庄仔的闕家;後山坡的鄭家、蘇家、林家;後山的王家;舊庄的李家;大坑的魏家、黃家;四分子和山豬窟的潘家,共有南港八大庄。這些先民大多數由福建至淡水,再溯淡水河轉基隆河至「港仔口」上岸,徒步伐地開墾。
 
#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清朝將台灣割讓給日本。日據初期,本地仍稱為「南港庄」,屬台北縣治。
 
#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改為南港區,屬台北廳錫口支廳所管。設有南港庄役場(如今區公所)。
 
#1920年(大正九年)日人江南港區和內湖區合併為「內湖庄」,庄役場設在內湖峴頭(內湖里),屬台北州七星郡所管。
 
#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日本戰敗台灣光復。
 
#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七月,經南港人士努力,將南港於內湖鄉劃出,成為台北縣南港鎮。
 
#1967年(民國五十六年)臺北市升格為直轄市,隔年(1968年)南港鎮併入臺北市,成為南港區至今。
 
  
 
=='''休閒觀光'''==
 
=='''休閒觀光'''==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