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使用者:Hzlin/實習筆記&作業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1: 行 1:
{{色條|#DFFFDF|#DFFFDF||center|內容=【[[user:Hzlin/實習筆記&作業|實習筆記&作業]]】  /// 【[[user:Hzlin/頁面紀錄|頁面紀錄]]】    /// 【[[user:Hzlin/小札記|小札記]]】    /// 【[[user:Hzlin/期末心得|期末心得]]】  }}
+
==Week1 (9/14)==
 
 
==9/14==
 
 
<b>一、「文創大淡水全紀錄」計畫是什麼?過去的成果?淡水維基館在其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b><br>
 
<b>一、「文創大淡水全紀錄」計畫是什麼?過去的成果?淡水維基館在其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b><br>
 
:此計畫是一個由淡江大學文學院五系共同推動的研究計畫,以研究與淡水相關之主題為目的,發揮五系所長為一系列計畫做出成果。此計畫包含三項元素:紀錄、淡水、文創,以數位典藏方式記錄與淡水相關之文化。其過去成果包括[[淡水學用語辭典]]、[[淡水維基館]]、[[大淡水地區全紀錄人物誌|淡水人物誌]]、[[淡水食貨志]]、[[淡水風土志]]([[淡水風土志-淡水小農的故事]])。淡水維基館為其中的成果之一,同時也是作為紀錄淡水文化的數位典藏工具與平台。
 
:此計畫是一個由淡江大學文學院五系共同推動的研究計畫,以研究與淡水相關之主題為目的,發揮五系所長為一系列計畫做出成果。此計畫包含三項元素:紀錄、淡水、文創,以數位典藏方式記錄與淡水相關之文化。其過去成果包括[[淡水學用語辭典]]、[[淡水維基館]]、[[大淡水地區全紀錄人物誌|淡水人物誌]]、[[淡水食貨志]]、[[淡水風土志]]([[淡水風土志-淡水小農的故事]])。淡水維基館為其中的成果之一,同時也是作為紀錄淡水文化的數位典藏工具與平台。
行 11: 行 9:
 
#在各種場合提及自己有參與淡水維基館的編輯,可以引起大家好奇。有人好奇的話,就會詢問你相關問題,或是自己上網尋找相關資訊,算是另類的宣傳。(不一定是很正式的場合,與親友聊天時,免不了會詢問最近自己在做什麼,此時就可以趁機宣傳)
 
#在各種場合提及自己有參與淡水維基館的編輯,可以引起大家好奇。有人好奇的話,就會詢問你相關問題,或是自己上網尋找相關資訊,算是另類的宣傳。(不一定是很正式的場合,與親友聊天時,免不了會詢問最近自己在做什麼,此時就可以趁機宣傳)
  
==9/21==
+
==Week2 (9/21)==
 
一、大淡水地區:指的是整個淡水生活圈
 
一、大淡水地區:指的是整個淡水生活圈
  
行 31: 行 29:
 
:因為不知道該從哪裡下手,自己對淡水的瞭解又很不足,就在圖書館借了幾本關於淡水的書、看看維基館的頁面,不能一下子就知道很多東西,但可以幫助了解淡水,看到書裡有的內容也可以新增上去維基館。
 
:因為不知道該從哪裡下手,自己對淡水的瞭解又很不足,就在圖書館借了幾本關於淡水的書、看看維基館的頁面,不能一下子就知道很多東西,但可以幫助了解淡水,看到書裡有的內容也可以新增上去維基館。
  
==12/14 演講==
+
==Week4 (10/05)==
*主題:「永遠的北淡線: 回首與前瞻」
+
:*[[黃政德]]新增部分內容
*講者:李東明學長
+
:*[[黃淵泉]]新增頁面
*心得:
+
:*[[樂味小館]]照片
:  開頭是李東明學長用自己的知識加上之前的地圖推估出的早期淡水地圖,之後便開始跟我們講解淡水經過時代變遷的樣貌。以前從歷史課本中得知的只是片段,並不深入,也不像演講可以更貼近當時的生活面。李東明學長用相片記錄了以前的生活景象,讓我們不是處於那個年代也能看見當時的淡水的樣貌,照片加上學長的敘述,讓我更容易想像出我們周遭環境當時的樣貌。忽然能了解到圖像、影像記錄生活的重要性,有了過去的照片,與現在一對照之下差異真的很大,看到以前淡江附近都是梯田的樣子也覺得很神奇。在這之前其實不知道有北淡線,看學長跟我們分享的照片後,很希望當時搭乘北淡線能周圍的景象可以保存下來,而不是只能看到死氣沉沉的建築物,從演講中也能看出學長對人類破壞土地、生態的感慨。
 
 
 
==12/21 導覽==
 
*心得:
 
:  我覺得透過導覽來了解一個地方的文化、歷史是很棒的一件事,阿忠哥每講解一個地方都會加入他過去的回憶,當地人才是最貼近這個地方的人,後來的人研究、探索也無法像他們一樣有那些親身感受。阿忠哥的導覽跟我想像的很不同,我以為的導覽就是單純講完這地方歷史,如果這樣真的會很無趣。事情的發展都有前因後果,有故事性的,聽完才能有更深的了解,阿忠哥的導覽就是這樣的,他帶我們用不同角度思考,也讓可以我想像當時的情況,有種更貼近當地的感覺。
 
:  捷運站外觀、偽老街、火車吃水、公明街、龍山寺等......,我們對於生活周遭的事物似乎都很理所當然地接受了,沒人懷疑、沒人問起就不會想探究這些事物發生的原因。平常幾乎都是匆匆經過這些地方,不曾仔細觀察過捷運站外觀,我甚至不知道我有經過淡江戲院,相信很多人經過圍起來的施家古厝也不知道它是古蹟。有幾個地點我也是第一次走進去,對每個地方都多了一些認識。第一次走進九崁28,真的很喜歡這裡,為了改建這裡九哥費了不少工夫,對建築也似乎有點研究,才讓這裡可以保有歷史的痕跡。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