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使用者:GinaChu/日式傳統建築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1: 行 1:
[[檔案:多田4.jpeg|350px|縮圖|{{檔案:多田4.jpeg}}]]
+
、臺灣日式住宅之發展背景與建築特色
 
+
1895 年臺灣被割讓給日本,迄二戰結束,臺灣成為日本的殖民地長達五十 年之久,隨著日人移居臺灣,大量的日式住宅也出現在臺灣南北各地,包括山地、 海邊及澎湖離島地區,一般也稱為「日本宿舍」。日本的行政官員被派來臺灣, 他們由於具有公務人員身份,由官方為其建造宿舍,因而全島各地大量出現所謂 「日本宿舍」,當然臺人受其影響也漸漸接受日式住宅,有些民宅也開始設日式 「榻榻米」房間,屋瓦使用日式黑色「薰瓦」。
=臺灣日式住宅之發展背景與建築特色=
+
日本住宅多分布於經過「都市計畫」或「市區改正」地區,而臺灣傳統的老 市街較少。在都市計畫之後,都市中的住宅區常有日式住宅群。以臺北市而言, 艋舺與大稻埕為臺灣老市區,日式住宅較少,而中山北路、大安區或南門外一帶 為 1910 年代之後才規畫出道路,因而出現成群的日本住宅。特別是在 1905 年之 後,全島各主要都市展開都市計畫,地方行政機關、學校、生產機構逐漸增加, 為提供公職人員之居住,日式住宅增加較迅速。
 
+
所謂「日本住宅」,其實上也經過漫長的演變,傳統的日本為一封建社會, 其上流社會的宅邸與中下層庶民的住宅有明顯不同,至十九世紀也吸收西洋建 築,融合後成為近代的日本住宅,我們在臺灣所看到,除了少數大宅如金瓜石太 子賓館或臺北總督官邸內的日式住宅外,其餘大都屬於明治年間普遍出現的庶民 住宅。它源自於江戶時期的中下層武士住宅。臺灣的日式住宅大部分可歸類於「殖 民地官僚住宅」,主要的使用者包括各級政府的官員,生產機構的職員與學校裡 的老師等。
1895 年臺灣被割讓給日本,大量的日式住宅出現在臺灣南北各地,包括山地、 海邊及澎湖離島地區,一般也稱為「日本宿舍」。日本的行政官員被派來臺灣,因而全島各地大量出現所謂「日本宿舍」,臺人受其影響也漸漸接受日式住宅,有些民宅也開始設日式 「榻榻米」房間,屋瓦使用日式黑色「薰瓦」。
+
日人治臺之後,為了有效統治臺灣,派遣大量日本官員入臺,為了適應臺灣 炎熱的氣候與特殊地理條件,臺灣總督府制定法令、規定官舍標準之等級大都依 據特定的土地坪數與建物坪數興建。至日治後期,也出現所謂「營團會社」依據 標準設計圖興建許多日式住宅。
 
 
 
1922 年臺灣總督府發佈「臺灣總督府官舍建築標準」,宿舍共分為八等級, 每一等級依官職之高低有所不同,包括用地面積、建物面積與設施,但對於建材 卻無明確嚴格限制。
 
1922 年臺灣總督府發佈「臺灣總督府官舍建築標準」,宿舍共分為八等級, 每一等級依官職之高低有所不同,包括用地面積、建物面積與設施,但對於建材 卻無明確嚴格限制。
 
所謂「日本住宅」,其實上也經過漫長的演變,傳統的日本為一封建社會, 其上流社會的宅邸與中下層庶民的住宅有明顯不同,至十九世紀也吸收西洋建 築,融合後成為近代的日本住宅,我們在臺灣所看到,除了少數大宅如金瓜石太 子賓館或臺北總督官邸內的日式住宅外,其餘大都屬於明治年間普遍出現的庶民 住宅。它源自於江戶時期的中下層武士住宅。臺灣的日式住宅大部分可歸類於「殖民地官僚住宅」,主要的使用者包括各級政府的官員,生產機構的職員與學校裡的老師等。
 
  
 
日式住宅的空間及平面設計有其特色,可分為下列幾項:
 
日式住宅的空間及平面設計有其特色,可分為下列幾項:
 
 
(一)起屋空間
 
(一)起屋空間
#座敷─最主要的大空間,日常起居活動之所,即今天之客廳。  
+
1、 座敷─最主要的大空間,日常起居活動之所,即今天之客廳。 2、 居間─家族聚會之所,即起居室。
#居間─家族聚會之所,即起居室。
+
3、 食堂─近廚房,為用餐之所,也稱為茶間。
#食堂─近廚房,為用餐之所,也稱為茶間。
+
4、 寢所─臥房。
#寢所─臥房。
+
5、 子供所─幼兒房。
#子供所─幼兒房。
+
6、 書齋─書房。
#書齋─書房。
+
7、 應接室─受到西方住宅影響,不作「榻榻米」,可置沙發。 8、 女中室─女傭房。
#應接室─受到西方住宅影響,不作「榻榻米」,可置沙發。 8、 女中室─女傭房。
 
 
 
(二)服務性空間
 
#臺所─廚房。
 
#風呂─浴室。
 
#便所─廁所。
 
#洗面所─洗臉。
 
#押入─各房間之壁櫃。
 
#物置─戶外之儲藏室。
 
#納戶─倉庫
 
#戶袋─掛在外牆,以收納門板。
 
  
 +
(二)服務性空間 1、 臺所─廚房。 2、 風呂─浴室。 3、 便所─廁所。
 +
4、 洗面所─洗臉。
 +
5、 押入─各房間之壁櫃。
 +
6、 物置─戶外之儲藏室。
 +
7、 納戶─倉庫
 +
8、 戶袋─掛在外牆,以收納門板。
 
(三)走道空間
 
(三)走道空間
#玄關─主要出入口的脫鞋空間,多為水泥或石板地。
+
1、 玄關─主要出入口的脫鞋空間,多為水泥或石板地。 2、 緣側─住屋與後院之間的廊道,多鋪木板。
#緣側─住屋與後院之間的廊道,多鋪木板。
+
3、 廊─屋內之通道,多鋪以木板。
#廊─屋內之通道,多鋪以木板。
 
 
 
=淡水相關日式建築=
 
#[[多田榮吉故居]]
 
#[[一滴水紀念館]]
 
#[[台銀日式宿舍]]
 
#[[日本警官宿舍]]
 
 
 
=相片集=
 
<gallery widths="300px" heights="200px">
 
檔案:多田日式1.jpeg
 
檔案:多田日式2.jpeg
 
檔案:多田日式3.jpeg
 
檔案:多田日式4.jpeg
 
檔案:多田日式5.jpeg
 
檔案:多田日式6.jpeg
 
</gallery>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