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使用者:GinaChu/多田榮吉故居簡介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17: 行 17:
 
淡水列為古蹟的日式建築 淡水街長的多田榮吉故居。此宅以紅檜木搭建,外牆的雨淋板、屋頂的黑瓦以及屋內的平竿緣天花板至今仍留存。亦是淡水地區較早接引自來水的民宅,不僅對當時臺灣自來水事業發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也是本宅最有歷史性紀念的價值之一。多田榮吉故居已於2005年4月公告指定為古蹟,現為新北市市定古蹟。
 
淡水列為古蹟的日式建築 淡水街長的多田榮吉故居。此宅以紅檜木搭建,外牆的雨淋板、屋頂的黑瓦以及屋內的平竿緣天花板至今仍留存。亦是淡水地區較早接引自來水的民宅,不僅對當時臺灣自來水事業發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也是本宅最有歷史性紀念的價值之一。多田榮吉故居已於2005年4月公告指定為古蹟,現為新北市市定古蹟。
  
=多田榮吉故居位置=
+
🔹多田榮吉故居位置 多田榮吉故居位在埔頂(舊地名)山丘的半山腰,座北朝南,後有山坡,前為陡峭駁坎,基地居高臨下,可以俯瞰淡水河岸及觀音山優美的風景。建物原址在清代為學海書院的學田,今日的地址是馬偕街19 號,鄰近淡水圖書館、小白宮及文化國小。
多田榮吉故居位在埔頂(舊地名)山丘的半山腰,座北朝南,後有山坡,前為陡峭駁坎,基地居高臨下,可以俯瞰淡水河岸及觀音山優美的風景。建物原址在清代為學海書院的學田,今日的地址是馬偕街19 號,鄰近淡水圖書館、小白宮及文化國小。
 
  
=何以會有此故居?=
+
🔹多田榮吉是誰,與淡水的関連 多田榮吉生於1864(明治元)年10月24日,原籍在日本兵庫縣神戶市。1897(明治30)年時來臺,先後在臺灣從事電器販賣、煙草製造等事業;1905(明治38)年輾轉來到淡水從事淡水稅關的酒保工作,屬於在臺日本人最早到來的一群,因具有企劃才能逐漸成為淡水產業界不可或缺之人物。 日本殖民期間,許多在臺灣經商成功的日本人,大多又兼任地方各行業團體的領袖,更在殖民政府的安排下,出任地方首長或民意代表,協助執行統治者的殖民政策,多田榮吉就是其中之一。他於1930至1933(昭和5至8)年間擔任淡水街長(職位類似於今日的區長),對於淡水道路的新設與擴張、改建圖書館、女子公學校的創設等公共事業不遺餘力,對當年的淡水發展貢獻良多。 從1920(大正9)年到1945(昭和20)年的二十五年間,淡水曾歷經八位街長。多田榮吉是第四任街長,任期四年。他因深受父祖的遺傳和影響,終生為社會公益而努力,被認為是日本時代來臺的企業家中,少見以服務公共事務為樂者。1940年代,已列古稀之齡的多田,仍然熱忱的為淡水奔走,備受淡水人的敬佩和懷念。
多田榮吉故居落成於1934(昭和9)年2月30日,是時多田早已卸下街長的職務。建物面對淡水河口,遠眺觀音山,全區佔地面積約有一百四十坪左右,建物約二十八坪。建築構造為依據基地特色所設計,與當時常見制式的日式宿舍不同,附近也沒有成排成列的建築群,加以其住家與其他同職等的宿舍標準面積更大,推測是由屋主自行擇地建造的私人住宅。 二戰後宅邸收歸國有,改為公家宿舍,因此建物後方增建有水泥建築,分別為儲藏室與兩層樓房。另外,約在1988年曾經出借給電影《海水正藍》作為拍攝場景,住宅正立面東南側尚有拍攝時留下的吊燈。
+
 
 +
🔹何以會有此故居? 多田榮吉故居落成於1934(昭和9)年2月30日,是時多田早已卸下街長的職務。建物面對淡水河口,遠眺觀音山,全區佔地面積約有一百四十坪左右,建物約二十八坪。建築構造為依據基地特色所設計,與當時常見制式的日式宿舍不同,附近也沒有成排成列的建築群,加以其住家與其他同職等的宿舍標準面積更大,推測是由屋主自行擇地建造的私人住宅。 二戰後宅邸收歸國有,改為公家宿舍,因此建物後方增建有水泥建築,分別為儲藏室與兩層樓房。另外,約在1988年曾經出借給電影《海水正藍》作為拍攝場景,住宅正立面東南側尚有拍攝時留下的吊燈。
  
 
==相片集==
 
==相片集==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