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使用者:Caramel/心得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49: 行 49:
 
  《魅力淡水》是本讓大眾能快速認識淡水的導覽工具書,而在第六期的《魅力淡水》中,我覺得書中設計了許多符合遊客需求的貼心內容,像是一展開首頁就能看到的全淡水地區精緻手繪圖,包含名稱的中英對照和景點的小圖示都是《魅力淡水》的小巧思,另外,書中所介紹的博物館、古蹟、店家或藝術工坊等都有附上相關的「Data」,如標註其地點、電話或開放時間等詳細資料,這些對於在淡水當地遊覽的旅客來說是十分重要的資訊,若換做自己是使用者,定會認為這本書很細心地從使用者的角度思考該如何設計這本工具書,這也是我很欣賞這本書的地方。
 
  《魅力淡水》是本讓大眾能快速認識淡水的導覽工具書,而在第六期的《魅力淡水》中,我覺得書中設計了許多符合遊客需求的貼心內容,像是一展開首頁就能看到的全淡水地區精緻手繪圖,包含名稱的中英對照和景點的小圖示都是《魅力淡水》的小巧思,另外,書中所介紹的博物館、古蹟、店家或藝術工坊等都有附上相關的「Data」,如標註其地點、電話或開放時間等詳細資料,這些對於在淡水當地遊覽的旅客來說是十分重要的資訊,若換做自己是使用者,定會認為這本書很細心地從使用者的角度思考該如何設計這本工具書,這也是我很欣賞這本書的地方。
  
  內容方面,我覺得《魅力淡水》已跳脫博物館的框框,把文化內涵擴展到淡水的街頭巷弄間,書中除了有收錄獨具特色的老店,還有介紹剛崛起不久的新景點,它也將各個景點原本制式化的表面介紹以活潑生動並具有內涵的解說代替,不是簡略、粗糙、死硬的說明,而是就如向讀者細細敘說著淡水古蹟、博物館等的老故事一般,或是領著讀者跟著淡水歷史上的重要人物─馬偕過去的步伐探險一般,彷彿回到過去的淡水、看到過去的淡水之美,它不放過淡水每個有意義的角落,讓讀者真正地用心去體驗、瞭解、觸摸淡水這個老地方!
+
  
 
 
  當然,《魅力淡水》書中不管是在哪一張頁面上,都有相關圖片做為註解,即是以圖文並茂的方式來激發讀者對淡水的共鳴以及親和力,同時也增加相關景點、古蹟或美食等的吸引力。但它細心之處是在於許多景點照片不單只收錄外觀照,還有許多內部照片、近照、遠照等詳細照片,甚至還有收錄一些博物館創辦人的合照,而文字介紹中,也常常會附上創辦人的貼心小語,看了讓人倍感親切、窩心,透露出淡水人真情、溫暖的一面,讓人好不想去一趟、走一回呢!
 
 
 
  《魅力淡水》一書中,細細敘說著淡水的老故事,不管是從在地的民俗信仰、總是人聲鼎沸的廟宇、著名的建築古蹟、好吃的在地美食、藝術及博物館,一直到淡水的人都不會錯過,我相信帶著它遊淡水定會受益匪淺,況且,淡水,魅力無限!
 
  
==完全向不認識淡水維基館的使用者介紹這個網站==
+
魅力淡水邁向第六期,有了嶄新的面貌:除了規格變得更迷你、品質更精緻、內容更豐富,首頁展開的手繪地圖,還有以旅遊天數來規劃行程的內容編排,無異就是一條快速通往淡水的試金石、一本私人導覽的工具書。透過這期的「魅力.淡水」這多另類巧思躍然紙上:「敲敲博物館的門」已然走出博物館的大門,把視野擴及街頭巷弄,除了獨具特色的老店,也有剛剛崛起的新興景點。其他如:訴說在地人信仰的廟宇傳說、用建築為淡水說故事、跟著馬偕博士尋幽思古等,傳唱之餘,賞花、觀落日的私房路線,也為淡水下了另一種不同的註解。淡水在改變、、、,即使經過300年的洗禮,因為新活力的持續注入,讓這個古城小港有了新風貌,只能說,來幾次都不會膩。
#先向他/她口頭介紹這個網站內容是專門收錄「與淡水相關」的資訊。
 
#讓他/她知道若想初步瞭解淡水,可以從這個網站著手找資料。
 
#並且提供他/她可以加入編輯網站成員之一的訊息。
 
#(若以後首頁有放置相關APP下載)可以跟她/他說可以透過網站提供的APP下載並親自去遊玩。
 
#也可以從網站內有的影片的角度切入,讓他/她瞭解這個網站收錄了各式不同資源,不光只有文字敘述的資料。
 
#介紹網站中有許多附有相關照片,可以讓她/她更瞭解網站頁面中所要表達的內容。
 
#透過APP讓更多的人知道「淡水維基館」這個網站。
 
 
 
==成發心得==
 
  這次我們是使用ppt的方式來呈現我們的成果,但是卻看到許多其他組別利用影片的方式來呈現他們的實習成果,覺得這是個很不錯的想法,利用剪接、軟體、聲音,來引起大家注意,讓我覺得十分新奇、特別,也覺得很好玩,像是弱讀組做的影片就非常有趣,帶動了整個發表會的氣氛,以後如果我們也就機會,我也想透過影片的方法來宣傳淡水維基館,只要拍得有趣,我相信一定會有很多學生對淡水維基館感到興趣,甚至可以利用這個方法來招志工呢!
 
 
 
==錦繡莊參觀心得==
 
  這次有機會來到莊武男先生私人的錦繡莊實在難得,錦繡莊裡非常漂亮,到處都是石雕、石像、石觀音等的石頭藝術,可謂是以「石頭」打造出來的藝術天堂,莊武男先生將錦繡莊以日本時期的碉堡為背景開始以他自身的蒐藏品裝飾,自己一手設計,一開始進到錦繡莊還以為莊園裡的景物是古蹟所留下來的,沒想到是後製而成,因為每樣石雕、藝術作品、座椅、階梯、甚至於樹木,可說是所見的每樣事物都融合得恰到好處、豪不突兀,如同觀看風景一般的美麗、舒適。所以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錦繡莊裡的每塊石頭,而莊武男先生最讓我佩服的是他那看石頭的「眼光」,石頭雖然沒有生命,但他彷彿是知道石頭的心聲,給錦繡莊每個石頭最適合他的位置,不管是推疊起來搭起石洞,還是橫放搭成小門,莊武男先生都用他的人生雕琢、賦予了每個石頭靈魂、生命,莊武男先生也彷彿是石頭的剋星,凡經過他手的石頭都能被他制服有一股神奇的安詳感,隨心所欲的表達自己的藝術。
 
 
 
  所以這趟旅程對我來說非常值得,也讓我大開眼界,看到莊武男先生熱情的介紹自己的錦繡莊時,他的熱情讓我好像也看到了他對石頭、藝術的熱衷,若有機會真想再去走一回!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