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使用者:張裕鳳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1: 行 1:
 
hello--[[使用者:張裕鳳|張裕鳳]] ([[使用者討論:張裕鳳|對話]]) 2021年7月21日 (三) 12:08 (CST)
 
hello--[[使用者:張裕鳳|張裕鳳]] ([[使用者討論:張裕鳳|對話]]) 2021年7月21日 (三) 12:08 (CST)
 
==自我介紹==
 
我是張裕鳳
 
 
來自東吳學圖書館
 
 
東吳大學圖書館的官網:[https://www.lib.scu.edu.tw 東吳大學圖書館]
 
 
我住在[[大稻埕]].
 
 
喜歡露營,常常帶著我們家的草莓一起去。
 
 
[[檔案:草莓 九甲林露營區.jpg|thumb|300px|right|露營區的草莓]]
 
*圖片簡述:草莓<br>
 
*攝影者:[[張裕鳳]]<br>
 
*攝影日期:2020年
 
{{CC-BY-SA}}
 
 
==心得==
 
==第一天心得==
 
超緊張又忙碌的課程, 面對陌生的主題及學習內容, 自已給自己加油打氣中.
 
看到亞發白咖啡父子突衝的影片, 我淚流滿面, 無法自抑,
 
打動我的心, 就是一個好故事
 
 
內部觀點是指介的人
 
外部觀點是指被介紹的人
 
要他自己說, 自己介紹自已
 
 
==第二天心得==
 
由於己經進入第二天了, 比較不會手忙脚亂, 但架不住攝影機不給力,
 
 
竟然不能使用, 不曉得出了什麼問題?
 
 
第一場課程摘要:
 
 
1.田野調查:透過實地調查工作,加強論證,紀錄相關事跡以做為達成目的者。
 
 
2.史料種類:包括書籍,未編印成冊的文字資料,口傳資料,民間文書,關連物件,史蹟遺址等,可以提供重建歷史的素材。
 
 
3.要有多元史料的觀念,才能豐富歷史的內涵。
 
 
第二場課程摘要:
 
開啟我的認知,學習真是解決問題的良藥。
 
 
==第三天心得==
 
==小組成員==
 
#[[使用者:宜蘭魚(ilanfish)|陳永松]](宜蘭大學)
 
#[[使用者:Linochen|陳麗娜]](華夏科技大學圖書資訊處)
 
#[[使用者:YU-CHUAN|陳玉娟]](中山醫學大學)
 
#[[使用者:張裕鳳|張裕鳳]](東吳大學圖書館)
 
#[[使用者:莊承翰|莊承翰]](淡江大學)
 
#[[周瑞坤|周瑞坤]](國立臺灣圖書館)
 
 
==實作主題==
 
{{youtube|uixT5Yyt31I|400|right|大稲埕簡介}}
 
 
{{map|25.17565, 121.44861|200|300|15}}
 
 
 
{{討論導覽條}}<br>
 
<DIV style="border:1px solid; border-color:#808080; width:100%; border-radius:5px; font-family: 微軟正黑體; font-size: 15px;">
 
*本頁是本館之'''頁面編輯與社群管理的討論區''',有問題可以在此提出、互相討論。
 
*無論使用者註冊與否,留言完畢請記得'''[[使用說明:Wiki編輯語法#簽名|簽名]]'''喔,感謝大家的參與!!</DIV><br>
 
<!--請在此線下方留言,新留言請置頂,感謝您!留言標題(主旨)用二級標題,同時請不要用無意義的數字替代標題,謝謝!-->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