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使用者:小賴/作業區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5: 行 5:
  
 
  這次的演講,很可惜沒能親臨現場聽老師講古,只能透過錄影來了解淡水的發展。
 
  這次的演講,很可惜沒能親臨現場聽老師講古,只能透過錄影來了解淡水的發展。
 
+
(待續...)
  歷史是堆積而成的,從西班牙人進入臺灣時期開始直到日治,經由老師的講述,我們走了一遍臺灣和淡水200年的歷史。第二段中,老師帶了許多以前的地理圖,其中五虎崗示意圖,老師為我們說明當初的五虎崗究竟是指那些範圍,也順帶指出了淡水的各個地理方位,還有日治時期的淡水街圖等,可惜影片中看不太清楚,真是可惜()
 
 
 
  在老師的演講中,時時刻刻穿插著深刻人生道理,最近要處理的事較多,其實心情也連帶受到影響,老師說到「只有你會同情你自己,外面的世界沒有人會同情你」,有如當頭棒喝,確實是如此,自己的努力不一定會讓所有人都看的到,但至少不要對不起自己,我得好好振作打起精神才行。
 
 
 
 
==馮文星老師的從圖片影像看淡水的今與昔==
 
==馮文星老師的從圖片影像看淡水的今與昔==
  
行 27: 行 23:
  
 
  這次的導覽,真的獲益良多,希望之後還有機會可以再去其他地方踏查學習。
 
  這次的導覽,真的獲益良多,希望之後還有機會可以再去其他地方踏查學習。
 
==春假作業==
 
<table border="0" align="right" width="30%" id="table1"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0" height="40">
 
<tr>
 
<td bgcolor="#6495ED" colspan="2" align="center" height="16">
 
<p align="center"><font size="4" color="#FFFFFF"><b>淡江大學<br>Tamkang University</b></font></p></td>
 
</tr>
 
<tr>
 
<td bgcolor="#FFFFFF" colspan="2" align="center" height="16">
 
[[檔案:淡江大學校徽.jpg|150px|center]]
 
        </td>
 
</tr>
 
<tr>
 
<td bgcolor="#6495ED" colspan="3" align="center">
 
<p align="center"><font size="3" color="#ffffff"><b>基本資料</b></font></p></td>
 
</tr>
 
<tr>
 
<td bgcolor="#FFFFFF" width="30%" align="center"><font size="2"><b> 創校人 </b></font></td>
 
<td bgcolor="#FFFFFF" width="70%" align="center"><font size="2">張鳴、居正</font></td>
 
</tr>
 
<tr>
 
<td bgcolor="#FFFFFF" width="30%" align="center"><font size="2"><b>創校年份</b></font></td>
 
<td bgcolor="#FFFFFF" width="70%" align="center"><font size="2">1950年</font></td>
 
</tr>
 
<tr>
 
<td bgcolor="#FFFFFF" width="30%" align="center"><font size="2"><b>面積</b></font></td>
 
<td bgcolor="#FFFFFF" width="70%" align="center"><font size="2"> 217,126平方公尺(淡水校園)</font></td>
 
</tr>
 
<tr>
 
<td bgcolor="#FFFFFF" width="30%" align="center"><font size="2"><b>地址</b></font></td>
 
<td bgcolor="#FFFFFF" width="70%" align="center"><font size="2">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font></td>
 
 
</tr>
 
<tr>
 
<td bgcolor="#FFFFFF" width="30%" align="center"><font size="2"><b>電話</b></font></td>
 
<td bgcolor="#FFFFFF" width="70%" align="center"><font size="2">02-2621-5656</font></td>
 
 
</tr>
 
 
 
</table>
 
<noinclude></noinclude>
 
 
===維基語法版===
 
{|border="0" align="right" width="30%"
 
|-bgcolor="#6495ED"
 
!colspan=2|<font size="4" color="#FFFFFF">淡江大學<br>Tamkang University</font>
 
|-
 
|colspan=2|[[檔案:淡江大學校徽.jpg|150px|center]]
 
|-bgcolor="#6495ED"
 
!colspan=2|<font size="4" color="#FFFFFF">基本資料</font>
 
|-align="center"
 
|'''創校人'''
 
|張鳴、居正
 
|-align="center"
 
|'''創校年份'''
 
|1950年
 
|-align="center"
 
|'''面積'''
 
|217,126平方公尺(淡水校園)
 
|-align="center"
 
|'''地址'''
 
|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
 
|-align="center"
 
|'''電話'''
 
|02-2621-5656
 
|}
 
 
==讀書心得==
 
書名:福爾摩沙紀事 : 馬偕台灣回憶錄
 
 
文:中文
 
 
著者:馬偕 (Mackay, George Leslie), 1844-1901
 
 
譯者:林晚生, 1946-
 
 
出版項:臺北市: 前衛出版: 紅螞蟻圖書總經銷, 2007[民96]
 
 
版本項:初版
 
 
面頁高廣:24,359面:圖23公分
 
 
叢書名:(台灣經典寶庫)
 
 
譯自: From far Formosa : the island, it's people and missions
 
 
主題:馬偕 (Mackay, George Leslie, 1884-1901)--傳記;基督教--傳道--臺灣;長老會
 
 
ISBN:9789578015265 (平裝) : NT$360
 
 
心得:
 
 
  這本書從馬偕博士的眼中看見台灣,敘述許多台灣的人、植物、動物、甚至是地質等,可以看出馬偕博士是真心喜愛著台灣,將他眼中的台灣島敘述得如此的美麗細膩,看完這本書可以了解許多我所不知道的台灣。而馬偕在台灣的二十九年中,他歷經了法軍攻台的時期,經由他的筆下,也看見了台灣部分的歷史。
 
 
  但我對這本書的部分論點有不一樣的見解,當然馬偕是從加拿大來台宣教的,或許他推崇他的耶穌基督,對祂深信不疑,這點我不會反駁他,畢竟每個人有他的選擇。但他對於台灣既有的宗教並無完全客觀的看法,甚至有些過於偏頗,舉例而言,本書第十三章,所描述的是漢人的宗教生活,說佛教看似光明實質腐敗,或說神像看似詭異古怪、擲筊和燒紙錢向神明祈求說是可悲等。或許佛教有些過度迷信的地方,但,看到馬偕博士有些過於偏頗甚至鄙視的陳述,心中還是有些不快。即使如此,馬偕博士在此章所敘述的宗教生活仍然觀察入微、非常清楚。
 
 
  撇開馬偕博士對佛教信仰的不解,他在台灣宣教確實下了很多的功夫,獨立學習漢語、練習說台語是基本,卻還要忍受著外人的眼光,像是當時人們對外國人的不了解和基督教是異教等,難免會有排異的情形產生,馬偕靠著他苦練而成的漢語和精湛的醫術,使人們信仰他的神。在本書中有提到他的第一位學生-嚴清華先生,和原本家庭反基督教的吳益裕先生等人,在淡水受洗完、正式成為基督徒後,受到眾人嘲笑與不解,但他們卻仍然跟隨馬偕、公開承認自己的信仰,並成為宣教師。就這樣一點一滴,馬偕宣揚著基督教,慢慢地擴散,最終不只宣揚基督教,更間接幫助了台灣的醫療及教育。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