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使用者:姜尚寧/筆記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1: 行 1:
 
==2019年9月23日 紀錄片觀後感==
 
==2019年9月23日 紀錄片觀後感==
  我選擇的紀錄片是淡水里民志的第六組《外興仁》
+
我選擇的紀錄片是淡水里民志的第六組《外興仁》
 
{{Youtube|0UVQyuOdkpg|400|right|第六組《外興仁》}}
 
{{Youtube|0UVQyuOdkpg|400|right|第六組《外興仁》}}
  我自己之前參加涂老師開設的榮譽學程的班級時有參加淡水里民志的一次活動,雖然我們最終的成果並沒有登上成果發表會,但是這次經歷讓我對興仁地區有了初步的了解。紀錄片中的幾位被採訪人我有幸見過一面,也有聽他們說過類似的話題。
+
我自己之前參加涂老師開設的榮譽學程的班級時有參加淡水里民志的一次活動,雖然我們最終的成果並沒有登上成果發表會,但是這次經歷讓我對興仁地區有了初步的了解。紀錄片中的幾位被採訪人我有幸見過一面,也有聽他們說過類似的話題。
  
  我認為這個與興仁國小做對接的活動非常的有意義。不僅能讓那些來自其他地區的小學生更加了解興仁地區,也可以使本地的小學生對自己生長的土地有著更加深刻的了解。
+
我認為這個與興仁國小做對接的活動非常的有意義。不僅能讓那些來自其他地區的小學生更加了解興仁地區,也可以使本地的小學生對自己生長的土地有著更加深刻的了解。
  
  帶小學生們來參觀大學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個活動。說不定這些小學生在參觀大學之後對自己的人生規劃有了一個初步的設想。
+
帶小學生們來參觀大學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個活動。說不定這些小學生在參觀大學之後對自己的人生規劃有了一個初步的設想。
  
  
行 44: 行 44:
 
  雖然參加工作坊很累,能教會參加者如何編輯,讓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編輯維基館的一份子,是讓我感到非常感動的。
 
  雖然參加工作坊很累,能教會參加者如何編輯,讓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編輯維基館的一份子,是讓我感到非常感動的。
  
==2019期中心得==
+
==期中心得==
 
  轉眼在維基組也已經半個學期了。
 
  轉眼在維基組也已經半個學期了。
  
 
  一開始我以為在維基館實習只是對現成的文字進行編排,進行維基館的頁面以及活動設計等等,但是在這忙碌的半個學期里,我意識到我所要做的工作遠不止這麼簡單。
 
  一開始我以為在維基館實習只是對現成的文字進行編排,進行維基館的頁面以及活動設計等等,但是在這忙碌的半個學期里,我意識到我所要做的工作遠不止這麼簡單。
  
  首先資料都要自己從零開始找出來。我本來對歷史之類的東西不是很有興趣,但是不得不進行相關的資料搜索,而且還要再每一周發到粉專上。雖然只是短短的幾句話,卻要通過那幾句話介紹這個建築物背後的故事,這對於不擅長表達的我感到有點困難。半個學期做下來之後,我覺得我的確在文字的編輯方面有很大的進步。
+
首先資料都要自己從零開始找出來。我本來對歷史之類的東西不是很有興趣,但是不得不進行相關的資料搜索,而且還要再每一周發到粉專上。雖然只是短短的幾句話,卻要通過那幾句話介紹這個建築物背後的故事,這對於不擅長表達的我感到有點困難。半個學期做下來之後,我覺得我的確在文字的編輯方面有很大的進步。
  
  讓我覺得最感謝的還是去進行踏查。對於一個外地人來說最希望的是能在這短短四年間更加瞭解台灣這個地方。其實這也是我參加維基組的一個初衷。參加踏查之後結果不出我所料,和維基館的大家一起去踏查很開心,瞭解到了很多自己之前完全不會想去瞭解的大稻埕的故事。在這之中又能欣賞到大稻埕古色古香的街道,這讓我文青的心靈得到了之治愈。
+
  讓我覺得最感謝的還是去進行踏查。對於一個外地人最希望的是能在這短短四年間更加瞭解台灣這個地方。其實這也是我參加維基組的一個初衷。參加踏查之後結果果然不出我所料,和維基館的大家一起去踏查很開心,瞭解到了很多自己之前完全不會想去瞭解的大稻埕的故事,在這之中又能欣賞到大稻埕古色古香的街道,這讓我文青的心靈得到了之治愈。
  
 
  還有就是幫助老師進行了很多次的活動。無論是直播還是去政大進行工作坊都是我第一次的經歷,在維基組能得到這樣的經歷我覺得很珍貴。如果不是有這個機會,我想我一輩子也不會去直播間和政大的,感謝維基館也感謝老師給我這個機會接觸了更多不一樣的事物。
 
  還有就是幫助老師進行了很多次的活動。無論是直播還是去政大進行工作坊都是我第一次的經歷,在維基組能得到這樣的經歷我覺得很珍貴。如果不是有這個機會,我想我一輩子也不會去直播間和政大的,感謝維基館也感謝老師給我這個機會接觸了更多不一樣的事物。
  
 
  雖然每周更新資料和跑各種活動很累,但是這讓我學會了提起勇氣去表達自己,和他人進行交流。希望在大三結束的時候回來看自己的心得能感覺到在維基館期間的充實感。
 
  雖然每周更新資料和跑各種活動很累,但是這讓我學會了提起勇氣去表達自己,和他人進行交流。希望在大三結束的時候回來看自己的心得能感覺到在維基館期間的充實感。
 
==2019年11月15日 第一次個人踏查==
 
 
  期中考周考完試後,我和惠琳兩個人一起去了大稻埕進行了個踏。
 
 
  首先我們去的是臺北北警察署,現在作為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營運中。其間保存了原來建築的風格,但是其暖色系以及使用富有現代感的裝潢和富有特色展演空間讓其變得不是那麼枯燥。即使是按原樣保存的牢房也使用了燈光對其進行了裝飾,在古板中也能體會到一點現代感。二楼布置了临时展《自由恋爱:日本统治时代におけるロマンス》。其中有具有互動式的展區,讓人們在自己動手的過程中瞭解當時戀愛觀以及現在和過去的戀愛行為和標準的不同。比起一些單純是觀看的展,這樣互動式的展更能讓來參觀的人理解展的主要內容。
 
 
  接下來是去了迪化二〇七私人博物館。這是一個私人博物館,和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的規模當然是不能比,但是能看的出布展非常的用心。進門的時候就有人提醒地上美麗的“磨石子”, 展品也收集了很多古舊的汽水瓶等等,非常符合當時的特展主題。三樓關於舊屋改造的部分最讓我感到感動,不僅僅是這座私人博物館,臺灣還有這麼多老屋成功改建的範例,能收集到這麼多,博物館的管理方也是非常有心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果然還是樓頂。在樓頂不僅能看到附近有些洋式風格的房頂,還能看到大稻埕碼頭。我們去的時候正好是夕陽西下,景色非常的美麗。樓頂還有保留一口曾經用來製藥的鍋,這大概是唯一一個能證明這間房子曾經是藥房的證據了吧。
 
 
  最後我們去了辜宅。辜宅現在是一個幼稚園,我們去的時候小朋友們正好回家,很難拍攝照片,而且太陽馬上就要下山了,害怕再等下去光線會不充足,於是我們在極其近的地方拍了照片之後就匆匆回家了。
 
 
 
==2020年4月 期中心得==
 
 
  在維基館又過了半個學期,但是這半個學期是我從來沒有經歷過的一個學期。
 
 
  這個學期是不僅第一次嘗試了遠距學習,也嘗試了和組員們進行遠距討論與開會。雖然開會時常常因為網速不好而導致聽不清大家的聲音或者看不清投影的字,但是還是能勉強參與大家的討論。所謂克服艱難環境指的就是這種情況吧。
 
 
  另外一個讓我感到艱難的是在編寫維琪館需要的資料時,因為谷歌以及其他相關網址(包括維基館)不容易登錄,只有我的手機和平板可以連上這些網址(所謂大陸的牆),和我平常能夠直接在電腦上收集資料並編寫非常不一樣。因為排版和相關資料確認不太方便,我所負責的部分還未更新於維基館中。想必等我能回到臺灣之後會有很多資料需要更新確認。但是我認為這樣的經歷對於暑假對馬來西亞的同學們進行教導時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親身經歷過這樣的事情之後教別人可能會更加輕鬆。
 
 
  在維基館的這段時間內我幫助老師參加了工作坊,去國中幫忙進行vr展覽。雖然很不幸沒有辦法參與這次在海事博物館的展覽,但是我相信未來還是會有機會接觸到vr的。今年的資圖周可能會被取消,我們還是很認真的去思考了需要準備什麼樣的活動。還有招新,想到接下來會看到和一年前的我們相似的新生來報名維基組,心裡感慨萬千。看到自己之前為維基館所寫的文章的總字數,能感覺到自己在維基館工作得非常認真和辛苦。雖然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能感覺到在維琪館工作的時間裡自己進步了很多。不管是資料收集和統整,還是參加策劃各種活動,這都是在進入維基館工作之前我所欠缺的經驗。
 
 
  最後在維基館的半個學習,希望通過組員之間的幫助和老師的帶領下能夠經歷更多我所沒體會過的事情。雖然現在暫時沒有辦法到現場幫助組員,就算在家裡我也會全力幫助我的組員們的。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