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使用者:凌風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1: 行 1:
<div><p align='center'><font size="3">|[[使用者:凌風/期末報告|第三組期末成果發表報告]]|[[使用者:凌風/走讀討論|第一組走讀討論]]|[[使用者:凌風/112-1學期心得|112-1學期心得]]|[[使用者:凌風/112-2學期心得|112-2學期心得]]</font></p></div><br>
 
 
 
==自我介紹==
 
==自我介紹==
 
就讀[[淡江大學]],為歷史資圖雙修學生,喜愛數位人文。
 
就讀[[淡江大學]],為歷史資圖雙修學生,喜愛數位人文。
行 6: 行 4:
 
#閱讀
 
#閱讀
 
#做志工
 
#做志工
 +
 +
==修課心得感想==
 +
===期初心得===
 +
很開心可以選到這門課,希望可以學會編輯的語法及更瞭解在地淡水的歷史與文化。
 +
 +
===2023年10月13日上課心得===
 +
身為半個淡水人,但直到近年才開始關注淡水這一塊土地。[[五虎崗]]也是來到淡江唸書後才知道五個崗的確切位置。五虎崗在淡水河口存有很大的意義,瞭解這五個崗後也能更好的連結淡水的歷史脈絡。
 +
雖然為歷史本系學生,但沒有一堂課是在講地方史,都是以大範圍或整體脈絡為主。這堂課帶我們認識淡水,雖然內容大部分都是熟悉的內容,不管是從荷西時期到開港後的歷史,還是從福佑宮到重建街、鄞山寺等等這些圍繞於生活當中的故事,讓我更清楚每個地方的故事與發展脈絡。
 +
 +
===2023年10月20日上課心得===
 +
今天上課老師以外籍人士的角度出發,介紹許多外國傳教士與淡水的關聯性及貢獻,內容主要圍繞在馬偕這位傳教士。<br>
 +
淡水早期是港口之一,因此許多外國人皆從此處登陸,馬偕並不是第一個,但卻是淡水地區前幾重要的人物。馬偕、約翰·陶德,甚至是馬偕落地生根的家族們,這些宗教人士給淡水帶來了許多不一樣的東西,醫療、學校等等。淡水之所以成為現在的淡水,很大一部分跟這些宗教人士有關吧!
 +
 +
===2023年11月3日上課心得===
 +
今天的課程很不一樣,阿成老師帶我們走讀校園,用實地觀察的方式來了解淡江大學的軼聞與歷史。<br>
 +
淡江是由張建邦與其父驚聲先生所創辦的學校,早期稱為淡江英語專科學校。老師說了解淡江的歷史,有三家必須要認識,分別是張建邦的張家、其老婆姜文錙的姜家,與居正的居家。另外,淡江有條右任路,其名來自於于右任先生。從上述的名字會發現,有不少大有來頭的人,
 +
 +
===期末心得===
  
 
==踏查心得==
 
==踏查心得==
===金色水岸===
+
===第一次===
 
[[Image:金色水岸.jpg | thumb | 200px | right | 淡水老街--金色水岸]]
 
[[Image:金色水岸.jpg | thumb | 200px | right | 淡水老街--金色水岸]]
  難得的天氣晴朗,決定把踏查的地點定在很久沒去的[[金色水岸]]。小時候的淡水老街並沒有這塊公園,那時候的老街也很繁盛,每個週末家人都會帶我們到老街來玩。後來政府說為了美化環境與觀光考量,於是分階段填海造陸的這一塊土地,也就是現今的金色水岸,印象中應該是國中(2011年)左右才全部完成。<br>
+
難得的天氣晴朗,決定把踏查的地點定在很久沒去的[[金色水岸]]。小時候的淡水老街並沒有這塊公園,那時候的老街也很繁盛,每個週末家人都會帶我們到老街來玩。後來政府說為了美化環境與觀光考量,於是分階段填海造陸的這一塊土地,也就是現今的金色水岸,印象中應該是國中(2003)左右才全部完成。
  淡水擁有很好的生態,不僅位於淡水河的尾端,也有紅樹林、挖仔尾的生態系統,填海造陸這一行為,對於淡水的生態保育是否產生破壞,令我感到好奇。
+
淡水擁有很好的生態,不僅位於淡水河的尾端,也有紅樹林、挖仔尾的生態系統,填海造陸這一行為,對於淡水的生態保育是否產生破壞,令我感到好奇。
 
 
===故居探索===
 
  確定期末擺攤的主題後,想說既然下午沒課,天氣也不錯,乾脆直接過去各點實際走走。原先的規劃是從學校搭公車到市場後,再一路沿著紅毛城的方向走,甚至想說可以順便去圖書館找其他課程需要的資料,可惜天不從人願,遇到圖書館整修、多田榮吉故居人太多無法順利進入、馬偕故居並未開放等狀況。不過也因為如此,意外獲得更多的時間,沿著河畔走到漁人碼頭,也很舒服。<br>
 
[[Image:木下靜涯入口標示.jpg | thumb | 200px | right | 木下靜涯入口標示]]
 
  [[木下靜涯故居]]是政府管理的歷史古蹟,因此場域內有人員配置,有問題也可以稍作詢問。故居的環境優美,入口處有一面木牆指引故居的方向,方便參觀者找尋其位置。在故居向外眺望風景時,意外發現之前參與[[李其霖|其霖]]老師並享用[[滬尾宴]]的[[紅樓]],居然就在隔壁而已!上次來這居然都沒發現。
 
  
 
==分組==
 
==分組==
 
*名單
 
*名單
 
#[[使用者:凌風|楊佩羚]]
 
#[[使用者:凌風|楊佩羚]]
#[[使用者:阮氏紅英|阮氏紅英]]
+
#[[使用者:黃金曼巴|陳君誌]]
 +
#蘇宥端
 +
#陳俞諳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